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网络药理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苑 付建华 +1 位作者 张业昊 刘光宇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383-386,392,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本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了塞络通中的17种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本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了塞络通中的17种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脑缺血的对应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分析得出Degree值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工具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塞络通复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1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SRC、ESR1、GSK3B、EGFR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物质代谢、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突触形成、炎症反应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塞络通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一定结合能力。结论塞络通可能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参与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塞络通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思路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磊 刘建勋 +2 位作者 林成仁 任钧国 林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6-8,共3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目前,LIMS已在国内外多个行业的实验室广泛应用,探索LIMS在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设计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信息化与现代化。因此...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目前,LIMS已在国内外多个行业的实验室广泛应用,探索LIMS在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设计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信息化与现代化。因此,本文从分析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出发,提出以科研业务流程、实验业务流程为主体,2种业务流程交互为辅助的中医药科研实验室LIMS设计思路,阐述了中医药实验室LIMS实施对于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数据可靠性及工作效率的意义,并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系统 中医药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9
3
作者 姜云耀 孙明谦 +4 位作者 马博 陈进成 刘楠 刘华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7-1295,共9页
中医药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不断地展现出来,它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药理学存在根本的差异,极大地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 中医药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不断地展现出来,它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药理学存在根本的差异,极大地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开始被应用于中药的研究。组学的研究不仅要强调一般水平或仅限于单一方面,多组学间应该结合起来,合理整合、科学分析将更有助于系统深入地揭示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目前,多组学联合应用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仅仅是表面结果和现象的结合,还未达到真正的融合。如何把多组学技术进行合理的融合和恰当的对接,共同为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含义服务,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多组学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多组分在分子水平的协同作用,再结合整体水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揭示中药的药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多组学联合
下载PDF
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4
作者 孟硕 苗兰 +5 位作者 林力 孙明谦 彭勍 张颖 任钧国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5-842,共8页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多以辨证论治,其用药方式多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又多以功效来表述。因此,中药复方的功效既包括了对疾病的治疗,也涵盖了对证候的作用。目前对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多围绕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开展研究...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多以辨证论治,其用药方式多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又多以功效来表述。因此,中药复方的功效既包括了对疾病的治疗,也涵盖了对证候的作用。目前对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多围绕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开展研究,而对证候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药复方功效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证候表征的生物学基础缺乏研究,影响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基于此,本文首次提出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中医临床为依据、以病证结合为基础、以功效为导向,在尽可能全面明确中药复方功效的证候表征生物学基础后,整合网络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解析、确证发挥功效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该研究思路突出了中医临床应用复方治疗疾病的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期望为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表征生物学 功效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
下载PDF
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萱萱 孟硕 +3 位作者 李军梅 任钧国 刘建勋 彭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21-1627,共7页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鼻腔、咽喉后向下发展引起的肺部炎症。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治疗COVID-19感染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预后良好。对于病毒性肺炎,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鼻腔、咽喉后向下发展引起的肺部炎症。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治疗COVID-19感染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预后良好。对于病毒性肺炎,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抗病毒、抗细菌及真菌治疗,而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并不仅仅针对病毒本身,而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如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等来达到治疗作用。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中药及其复方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发现栀子、板蓝根和金银花等单味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效果良好,中药复方如清肺口服液、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蒿芩清胆汤、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中药复方共包含152味中药,以入肺经的药物频次最多,其中甘草、黄芩、苦杏仁、金银花和麻黄使用最多;作用机制主要与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有关,本研究为今后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病毒性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有效成分 抗炎 抗病毒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曹策 李玲美 +4 位作者 訾明杰 付建华 任钧国 李磊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 在开始人体临床药物试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广泛的临床前研究,以初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实验研究中,除了与研究设计有关的一般考虑因素外,动物样本量计算也是核心要素。目前研究人员在动物样本量的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导致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和代表性降低,而且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因此,本文将医学实验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并且探讨了基于文献与经验的样本量确定法、精度分析确定法、两样本均数确定法、资源方程式确定法和KISS确定法,旨在为实验中样本量的选择提供计算方案,进而降低对动物伤害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随着医学统计学与医学实验结合的发展和传播,动物实验样本量确定方面的研究将愈加完善,将为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样本量 KISS分析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心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作用及中药调节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策 姚明江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1416,共6页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结构完整性的破坏,造成了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心脏结构完整性的破坏,造成了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持续性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针对心梗后的心肌修复常用治疗方案主要为干细胞移植、外泌体介导和微环境构建等3方面,但是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难以解决。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细胞中占据大部分数量,成纤维细胞的分布特性及其在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作用,使它成为心肌梗死后的重要效应细胞。因此,该文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分布、梗死后状态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成纤维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肌梗死 心肌修复和再生 多功能干细胞 中药调节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生姜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中的质量标志物
8
作者 朱萱萱 苗兰 +6 位作者 孟硕 李军梅 祁昱彤 王心威 任钧国 彭勍 刘建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79-2491,共13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生姜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基于GC-MS鉴定生姜和干姜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应用SIMC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3...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生姜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基于GC-MS鉴定生姜和干姜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应用SIMC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3个不同产地的生姜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差异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生姜、干姜产生功效差异的作用机制。基于Q-marker筛选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预测生姜、干姜挥发油的Q-marker。结果:通过GC-MS从生姜挥发油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从干姜挥发油中鉴定出43个化合物,以差异成分作为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生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作用于核心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G)、雌激素受体1(ESR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干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作用于核心靶点单胺氧化酶B(MAOB)、MAOA、ESR1等,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预测柠檬醛(citral)、α-松油醇(α-terpineol)、杉木醇(tau-muurolol)、依兰烯醇(ylangenol)为生姜挥发油Q-marker,香叶醛(geranial)、玫瑰呋喃(rosefuran)、白菖醇(shyobunol)为干姜挥发油Q-marker。结论: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明确生姜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及分子机制的差异,预测的Q-marker为生姜和干姜的挥发油质量标准建立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质量标志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物质基础和潜在用药规律研究
9
作者 陈原原 辛高杰 +2 位作者 胥淑娟 郭浩 付建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236-1244,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分别建立潜在和临床常用的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药的数据库,归纳分析药物的物质基础及潜在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GeneCard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分别建立潜在和临床常用的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药的数据库,归纳分析药物的物质基础及潜在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GeneCards、OMIM和DrugBank基因库获取线粒体自噬和缺血性心脏病交集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可作用于靶点的化合物和中药,运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建立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中药数据库;同时结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建立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常用中药数据库。确定潜在和常用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和类别,对比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汉黄芩素、白藜芦醇、染料木素、丹参酮ⅡA可能是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小分子物质,潜在中药有甘草、丹参、鸡血藤、黄芪、黄芩、人参等;数据挖掘结果提示,临床常用中药有丹参、黄芪、川芎、当归、红花、人参等。综合2个数据库得到的高频中药,分析得到用药靶向多集中于补气、活血调经、温经止痛、止咳平喘等,药味均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居多,主要归肝、心、肺经。结论: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小分子物质可能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汉黄芩素等,潜在药物为丹参、黄芪、人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 线粒体自噬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麻荆宣肺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10
作者 彭勍 孟硕 +5 位作者 鲍岩岩 张业昊 徐立 任钧国 崔晓兰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3,I0001-I0003,共8页
目的 研究麻荆宣肺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99E感染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小鼠模型,感染当天连续给予麻荆宣肺颗粒共4 d。实验第5天动物称重后,眼眶取血,解剖取肺组织并称重,计算肺指数... 目的 研究麻荆宣肺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99E感染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小鼠模型,感染当天连续给予麻荆宣肺颗粒共4 d。实验第5天动物称重后,眼眶取血,解剖取肺组织并称重,计算肺指数及肺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肺组织和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及线粒体组装受体1(MAS1)表达量,组织病理学检测肺组织病变。结果 麻荆宣肺颗粒能显著降低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小鼠的肺指数(P<0.01),高、中、低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6.80%、53.20%、45.20%;并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肺组织中病毒载量(P<0.01);显著升高模型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P<0.01);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肺组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P<0.01);显著提高模型动物肺组织ACE2及MAS1的表达(P<0.05,P<0.01);且对支气管及肺泡组织的炎性病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 麻荆宣肺颗粒可通过抑制冠状病毒复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免疫平衡等途径对人冠状病毒229E肺炎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荆宣肺颗粒 新冠肺炎 人冠状病毒 小鼠模型 治疗作用
下载PDF
GABAergic网络在神经发育和脑疾病中对髓鞘再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范晓迪 张业昊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1-806,共6页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GABAergic突触及其网络调控对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髓鞘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近些年关于GABA及其受体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GABAergic中间神经元与OPCs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介导髓鞘形成的网络调控和未来潜在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基于此了解控制OLs分化机制对于确定促进髓鞘修复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围绕GABAergic的研究可能对开发脱髓鞘疾病的新型修复疗法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GABA能网络 少突胶质细胞 中间神经元 髓鞘再生 神经发育与疾病
下载PDF
6-姜烯酚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心威 李军梅 +2 位作者 彭勍 朱萱萱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观察6-姜烯酚(6-S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姜烯酚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鼻腔滴注LP... 目的:观察6-姜烯酚(6-S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姜烯酚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鼻腔滴注LPS构建ALI模型,对照组滴注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给予6-姜烯酚组灌胃(100 mg/kg);地塞米松组给予腹腔注射(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结束实验,收集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肺系数;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病理评分;测定BALF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水通道蛋白(TLR4/NF-κB/AQP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病理评分、肺系数、W/D增加(P<0.01),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及TNF-α、IL-1β、IL-6的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6-姜烯酚组的肺系数和W/D降低(P<0.01或P<0.05),白细胞计数、总蛋白浓度以及TNF-α、IL-1β、IL-6的水平降低(P<0.01或P<0.05),AQP1和AQP5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 p65以及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6-姜烯酚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AQPs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和改善肺组织水液代谢与转运,有效缓解ALI小鼠的肺组织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烯酚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反应 肺水肿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水通道蛋白通路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下载PDF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探索小鼠急性肺损伤动态时间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樊懿萱 王心威 +2 位作者 李军梅 易亮 杨志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4,共12页
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 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54只6~8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造模时间组(1、3、6、12、18、24、48和72 h组),分别检测体重、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半定量评分、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取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IL-18及BCA蛋白浓度;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经典焦亡通路相关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结果 根据体重统计,各组均有下降,24及48 h组下降最为明显;通过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评分发现,24~72 h肺组织损伤严重,每组与Co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在24~72 h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从造模后6 h开始升高,48 h可达峰值,至72 h均维持上升状态;灌洗液中IL-18在24 h开始升高,72 h仍然持续升高;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在6 h时均保持最高水平状态,在48 h明显降低;灌洗液中蛋白浓度在24、48及72 h与Con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LI模型各个时间组焦亡通路蛋白NLRP3、pro-Caspase-1、Caspase-1与GSDMD蛋白表达均有上调,24~72 h组的通路蛋白表达与Con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时间组中各项实验指标、炎症因子及Western Blot中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焦亡机制与ALI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并随时间迁移。从实验结果得知24~48 h肺损伤程度严重,肺损伤相关指标及通路蛋白具有研究意义,可作为造模时间参考。也为后续研究ALI的具体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模型参考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亡 急性肺损伤 小鼠 动态时间模型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文婷 刘建勋 +4 位作者 姚明江 王光蕊 王益民 王勇 徐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及抗氧化能力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保护受损脑组织的药效。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 目的:评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及抗氧化能力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保护受损脑组织的药效。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天麻蜜环菌素片组,天麻蜜环菌粉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618 mg/kg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309 mg/kg组共8组。除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进行缺血外,其他组大鼠均以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5 h后再灌注,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同时经十二指肠给予各受试药物,假手术和模型组按3 m L/kg体积给予生理盐水。于6 h、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末次神经行为评分后取血检测血清中SOD、MDA、GSH-Px水平;取脑后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显著缩小;大鼠24 h神经功能评分提高;血清SOD及GSH-Px活力增强,MDA水平降低,且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天麻蜜环菌组。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减小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范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抗氧化作用有可能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缺血再灌注 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探讨
15
作者 董一蕾 刘悦 +3 位作者 李珺媛 付建华 张允岭 姚明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单纯疾病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MCAO+CA/Y)组(病证结合组),每组10只。CA/Y组与MCAO+CA/Y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 mg/kg、第2日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MCAO组及MCAO+CA/Y组于第2日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取脾测定脾重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脾重量的相关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2(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 2,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MCP-1与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A/Y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和脾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A/Y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明显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脾重量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r=-0.9711)。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MCAO+CA/Y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脑组织皮层中可见大脑液化坏死灶,病灶中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紊乱,体积萎缩,少部分空泡化和核固缩,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红色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明显增多,间质脂质变性;脾组织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减低,边缘区增宽。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存在相关性,可能与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参与“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瘀毒互结证 脑-脾炎症耦联 趋化因子
下载PDF
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明江 刘建勋 +3 位作者 张鹏 杨斌 徐立 王光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29-1131,1136,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栀子等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注射液(TLQN注射液)对内毒素(LPS)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开灵组(3 mL/kg)、地塞米松组(10 mg/kg)、TLQN注射...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栀子等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注射液(TLQN注射液)对内毒素(LPS)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开灵组(3 mL/kg)、地塞米松组(10 mg/kg)、TLQN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24、47.5、95 mg/kg)。经颈内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各给药组在注入LPS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造模前以及造模6h后各测量一次体温。取各组脑组织标本,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HE染色后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模型组体温、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皮质及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TLQN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体温(P<0.05),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P<0.05,0.01),改善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P<0.05)。结论: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过度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组分配伍 脂多糖 感染性脑水肿 炎症
下载PDF
鸡尾酒探针法评价中药塞络通对大鼠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颖 苗兰 +4 位作者 任常英 孙明谦 林力 刘建勋 徐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989-997,共9页
目的:为预防合并用药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考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塞络通对大鼠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与塞络通及组方药人参、银杏叶和西红花提取物后再给与混合了大鼠CYP1A2 (咖啡因)、CYP2C(奥美拉唑和氯沙... 目的:为预防合并用药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考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塞络通对大鼠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与塞络通及组方药人参、银杏叶和西红花提取物后再给与混合了大鼠CYP1A2 (咖啡因)、CYP2C(奥美拉唑和氯沙坦)、CYP2D2 (右美沙芬)和CYP1A1/2(咪哒唑仑)探针药组成的鸡尾酒探针,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各探针及特异代谢底物的血药浓度,通过分析探针药及其代谢物药代参数及代谢率(代谢物与探针AUC之比),评价单剂量塞络通对大鼠主要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塞络通单次给药后没有发现各探针药代谢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 0. 05)。但探针药咖啡因的达峰时间显著推迟,代谢物峰浓度显著升高,代谢率的指标上升了31%,与人参给药后趋势较一致。单剂量塞络通使右美沙芬代谢物AUC值显著降低,代谢率下降了37%,影响主要来自于银杏叶提取物。结论:单剂量塞络通不会显著影响大鼠主要CYP450s酶代谢活性,整方变化趋势与组方药的合并作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CYP450 鸡尾酒探针 大鼠 代谢活性
下载PDF
中药复方塞络通中银杏内酯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及脑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颖 林力 +4 位作者 任常英 林成仁 刘建勋 DennisChang AlanBensoussa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58-1464,共7页
目的:塞络通(SLT)是由人参、银杏叶、西红花组方,主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复方中药。为探讨SLT药效物质基础,并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文对治疗剂量SLT给与大鼠后,银杏内酯成分的血药浓度、药代特征、以及脑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 目的:塞络通(SLT)是由人参、银杏叶、西红花组方,主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复方中药。为探讨SLT药效物质基础,并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文对治疗剂量SLT给与大鼠后,银杏内酯成分的血药浓度、药代特征、以及脑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建立了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4种银杏内酯的高灵敏度LCMS/MS分析方法,经过对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结果:灌胃SLT 60 mg·kg-1后,4种目标成分均在大鼠血浆中检出,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t)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GC)。银杏内酯的血浆消除半衰期(t1/2)较短,在1.61-2.82 h之间,其中BB半衰期最短。所有银杏内酯成分均能够快速进入在脑组织,GA和BB仍是脑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各银杏内酯在0.25、2、7 h的脑组织浓度均较同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成分低得多,且各成分在脑组织中浓度随时间下降较快。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酯能够快速吸收进入体循环并进入脑组织,GA、BB和GB是其中主要的体内成分,它们能够共同作用于外周和脑组织,通过各自的药理活性机制达到塞络通对缺血性痴呆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络通 银杏内酯 LC-MS/MS 药代动力学 脑分布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免疫炎症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董一蕾 李珺媛 +1 位作者 张业昊 姚明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7,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继而激活血管内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反应,在脑损伤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中性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具...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继而激活血管内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反应,在脑损伤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中性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脑损伤,又能释放神经营养物质和抗炎因子产生脑保护作用。通过整理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内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机制,以及中医药对相关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证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 神经保护 免疫 胶质细胞 中性粒细胞 双重作用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功效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建勋 任钧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372-1379,共8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功效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代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