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造一个“真苏轼”——《中国苏轼研究》创刊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尚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苏轼思想 中国古典诗词 文赋 创作 作品 考辨 魅力 创刊 塑造 学术论文
下载PDF
历代史志目录的数据集成与可视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琦 王凤翔 +2 位作者 孙显斌 黄芷欣 李芃蓓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8,共17页
古籍目录及其分类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数字学术的发展为古籍目录的数字化保存和利用以及开展数字工具支持的目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时间跨度两千多年的八种史志目录为数据源,以机器预处理与专家校对相结合的人机迭代方式... 古籍目录及其分类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数字学术的发展为古籍目录的数字化保存和利用以及开展数字工具支持的目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时间跨度两千多年的八种史志目录为数据源,以机器预处理与专家校对相结合的人机迭代方式对数据进行记录拆分和字段抽取、数据补全、规范化以及书目认同,最终完成11万余条书目记录的结构化、规范化集成。在此数据集的基础上,从领域专家的研究需求出发,结合统计、可视化、检索等方法,利用人机交互技术构建了一个历代古籍目录可视化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书目统计以及分类演化分析两个主要部分:一方面可对书目数据进行细粒度统计和可视化呈现,以帮助学者清晰地比较、追踪类目的消长;另一方面可对所有典籍在历代目录中的分类演变轨迹以及各类目所收典籍的源流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更好地实现类目分合转化的模式识别。本研究为数字学术背景下的目录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分析工具,不仅为学者省去了大量数据收集、整理的时间,还通过新的技术和视角助力分析、比较等解释性研究。图8。表3。参考文献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目录 数字学术 数字人文 目录学 数据集成 可视化
下载PDF
敦煌题画诗漫语 被引量:1
3
作者 柴剑虹 《敦煌学辑刊》 1986年第1期154-155,共2页
题画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一首好的题画诗,能使诗情画意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有一位研究题画诗的同志说:“我国绘画发展到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人画崛起时期;唐以前虽然也时有诗人题画之作,但却往往另写... 题画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一首好的题画诗,能使诗情画意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有一位研究题画诗的同志说:“我国绘画发展到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人画崛起时期;唐以前虽然也时有诗人题画之作,但却往往另写别纸而不是直接题在画上的。”(洪丕谟《历代题画诗选注·卷首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敦煌莫高窟 题画诗 敦煌写卷 敦煌遗书 赵岐 寺塔 宋代文人 墓室壁画 文学样式
下载PDF
梁启超《白香山诗集》未刊批点辑录 被引量:1
4
作者 聂丽娟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7,共15页
梁启超1918年卧病期间批点的《白香山诗集》,共218条,由梁启勋过录于清康熙汪立名一隅草堂刻本《白香山诗集》之中,是稀见的梁启超学术研究未刊资料。梁启超批点白居易诗,既沿承了传统评点之学重体悟感发的特点,又融入了其思想转折时期... 梁启超1918年卧病期间批点的《白香山诗集》,共218条,由梁启勋过录于清康熙汪立名一隅草堂刻本《白香山诗集》之中,是稀见的梁启超学术研究未刊资料。梁启超批点白居易诗,既沿承了传统评点之学重体悟感发的特点,又融入了其思想转折时期特有的文学品鉴标准,是梁启超人生后期"情感中心说"诗学理念生成史的重要一环。本文略述此文献之性质,继而以汪立名本《白香山诗长庆集》、《白香山诗后集》为次第,对梁启勋过录本进行系统释文,以供学界进一步探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白香山诗集》 未刊批点
下载PDF
叶氏一家及其《午梦堂集》的流传 被引量:1
5
作者 冀勤 《文献》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53-261,共9页
有明一代,妇女长于文学之佼佼者,首推吴江叶氏,一门联珠,唱和自娱。《午梦堂全集》便是叶绍袁于崇祯九年(1636)为其妻女等人精心编辑的一部诗文合集。其中包括叶绍袁夫人及其子女的诗词集七种,其他选辑本两种,余为叶氏本人之作,共保留... 有明一代,妇女长于文学之佼佼者,首推吴江叶氏,一门联珠,唱和自娱。《午梦堂全集》便是叶绍袁于崇祯九年(1636)为其妻女等人精心编辑的一部诗文合集。其中包括叶绍袁夫人及其子女的诗词集七种,其他选辑本两种,余为叶氏本人之作,共保留了近百人的作品,对研究晚明社会和文学、人情和习俗,自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袁 叶氏 诗词 流传 崇祯 文学 创作群体 晚明社会 辑本 沈德潜
下载PDF
新见丰子恺致宋云彬信札考释
6
作者 许庆江 董婧宸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6,共8页
《宋云彬旧藏书画图录》公布了丰子恺致宋云彬的八封书信,这些书信集中在1956到1962年前后,主要涉及丰子恺与宋云彬的交游,以及他们商议纪念弘一法师、关注翻译家钱稻孙境遇等相关事宜。这些书信的具体背景、通信时间的考订,为新文学研... 《宋云彬旧藏书画图录》公布了丰子恺致宋云彬的八封书信,这些书信集中在1956到1962年前后,主要涉及丰子恺与宋云彬的交游,以及他们商议纪念弘一法师、关注翻译家钱稻孙境遇等相关事宜。这些书信的具体背景、通信时间的考订,为新文学研究提供了相关史料,也可补丰子恺书信之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宋云彬 弘一法师 钱稻孙 书信
下载PDF
怀朱季海先生
7
作者 李天飞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5-96,共2页
国学大师朱季海先生于2011年12月21日在苏州仙逝,享年96岁。朱先生1990年代受聘担任我校中文、历史、美术学科带头人的导师,为我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师生们的爱戴和尊崇。在此后的岁月里,先生一如既往地为学校的发... 国学大师朱季海先生于2011年12月21日在苏州仙逝,享年96岁。朱先生1990年代受聘担任我校中文、历史、美术学科带头人的导师,为我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师生们的爱戴和尊崇。在此后的岁月里,先生一如既往地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与各位学科带头人保持密切的联系,直到其生命的最后一息。当下,追思朱季海先生,学习先生忠于信仰,百折不挠之精神;效法先生淡泊名利、热爱事业和严谨求精的崇高境界,以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文风回报先生的教导。本刊一直得到朱季海先生的鼎助,先后有13篇文章在此发表,均已载入中华书局版《朱季海文集》。今特编发《文集》责编和几位教授所撰文章,以志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带头人 《文集》 中华书局版 国学大师 90年代 人才培养 淡泊名利 文章
下载PDF
何处见“乡愁”
8
作者 刘明 《小学语文》 2018年第4期71-72,共2页
谈起“乡愁”,很多人会想到《乡愁》。在余光中的这篇名作里,“这头”“那头”这最浅白的几个字,被一遍遍地咏唱着,于是离别的慨叹便酿出悠悠浓浓的情思,在读者的心头萦绕不去。诗歌既是知识与灵性的碰撞,这首现代诗的杰作自然就... 谈起“乡愁”,很多人会想到《乡愁》。在余光中的这篇名作里,“这头”“那头”这最浅白的几个字,被一遍遍地咏唱着,于是离别的慨叹便酿出悠悠浓浓的情思,在读者的心头萦绕不去。诗歌既是知识与灵性的碰撞,这首现代诗的杰作自然就不是无源之水,在古代诗文中,能见到不少相似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古代诗文 余光中 现代诗 灵性
下载PDF
《意林》四庫學四題
9
作者 李芃蓓 《中国四库学》 2022年第1期14-40,共27页
《意林》是唐人馬總雜抄諸子書的一部著作,被《四庫全書》收入子部雜家類雜纂之屬,又刻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文將《意林》置於四庫學研究視角之下,進行了四個方面的考察:一是比較各版四庫提要的文字,分析從翁方綱提要稿到《總目... 《意林》是唐人馬總雜抄諸子書的一部著作,被《四庫全書》收入子部雜家類雜纂之屬,又刻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文將《意林》置於四庫學研究視角之下,進行了四個方面的考察:一是比較各版四庫提要的文字,分析從翁方綱提要稿到《總目》提要的衍生過程,考辨資料來源及疏失之處;二是通過《意林》乾隆御製詩數量的變异,推測鮑廷博在四庫館纂校《意林》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三是選取《意林》核心版本與《四庫》本、聚珍本進行對校,證明四庫底本并不如浙本《總目》所著録;四是利用《總目》稿本發現《意林》所在的雜纂之屬可能原與雜編之屬不分,進而探索《總目》三級子目設置歷時性演變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林》 四庫提要 乾隆御製詩 版本 目録分類
下载PDF
吕留良之诗学与诗风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国林 李成晴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4-154,共11页
关于吕留良诗学、诗风的评价,近代以来颇有聚讼抑扬。吕留良诗学没有明显的家学与父执授受,因此也不偏主一家,而是从学《诗经》《春秋》微言大义中立定根基,从学杜诗中宏阔规模,从学宋诗中独创格调。在残山剩水之间,吕留良抱定"舌... 关于吕留良诗学、诗风的评价,近代以来颇有聚讼抑扬。吕留良诗学没有明显的家学与父执授受,因此也不偏主一家,而是从学《诗经》《春秋》微言大义中立定根基,从学杜诗中宏阔规模,从学宋诗中独创格调。在残山剩水之间,吕留良抱定"舌在斯文在"的信念,以诗存史,留待后世。吕留良的诗作以诗识为胜,健放中贯注着岳渎之观与高华之境;在高压政治中扪舌吞声,故而造语渟畜,深得杜甫夔州诗之法度;有时又"忍不住",率为故国发愤,时若犷厉;有时则于拙朴俚碎之句中刻画俗情细事,得子美之"别传"。晚村诗在清代诗坛的影响晦而不彰,但钱锺书先生从清诗发展内在理路角度作出的"远开同光体"之论断,颇具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留良 诗学 诗风 晚村体
原文传递
苏轼词评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9-120,共2页
《苏轼词评论》分七章。对苏词的音律问题、体制问题、风格问题、苏辛之别、苏柳关系问题,以及苏词创作的性格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评价苏轼的词学观和"以诗为词"的创作道路,对苏轼在词史上的功过是... 《苏轼词评论》分七章。对苏词的音律问题、体制问题、风格问题、苏辛之别、苏柳关系问题,以及苏词创作的性格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评价苏轼的词学观和"以诗为词"的创作道路,对苏轼在词史上的功过是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章讨论苏词的音律问题。人们往往对苏词的不合音律加以辩解,辩解的理由不外乎三点,一是与词律之书对照,苏词是合律的。二是许多材料证明,苏轼是懂乐律的。三是从有关记载可以得知,苏轼有十余首词是合乐可歌的,然而这三条均不足以推翻前人关于苏词"多不谐音律"的定评。首先,格律与乐律不是一回事,不能以合格律来证其合乐律。其次,懂乐律不等于守乐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评论 苏轼 体制问题 关系问题 心理因素 性格因素 创作道路 以诗为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