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历史城区城市更新规划方法——以沈阳市南七马路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李亚 李铭 李慧宁 《中国名城》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尤其对于历史城区,如何在物质形态的有机更新之外,实现文化生态的活力演进和整体复兴更为关键。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以沈阳市南七马路地区为例,深入分...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尤其对于历史城区,如何在物质形态的有机更新之外,实现文化生态的活力演进和整体复兴更为关键。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以沈阳市南七马路地区为例,深入分析该地区城市文化的演化动力、基因特质和空间构成,针对性提出“四生”空间有序融合的城市更新规划策略,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区文化脉络,真正实现有机更新和活力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历史城区 城市更新 规划方法 沈阳
下载PDF
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产业空间规划方法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旻 胡继元 李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解决产业空间规划中出现的规划内容与部门权责不对等、治理实施难操作,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难凸显,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性难落实等问题,通过对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3个实例的比较分析,明确产... 为解决产业空间规划中出现的规划内容与部门权责不对等、治理实施难操作,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难凸显,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性难落实等问题,通过对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3个实例的比较分析,明确产业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内容侧重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作用的纵向差异,并进一步提出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省、市、县级产业空间规划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技术方法 纵向比较
下载PDF
畅通“两山”转化路径的国土空间规划--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李亚 姚静怡 +1 位作者 胡继元 张海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如何将自然资源优势合理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在人口收缩、动能转换的双重背景下,以“两山”转化为总体思路,围绕实... 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如何将自然资源优势合理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在人口收缩、动能转换的双重背景下,以“两山”转化为总体思路,围绕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形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自然资源开发格局两方面的目标,针对“两山”转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升资源价值,健全资源转化机制、保障转化路径,统筹资源开发布局、发挥比较优势,打通资源运转通道、促进资源流动等规划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转化路径 自然资源 国土空间规划 辽宁省庄河市
下载PDF
复杂地理条件下兰州城市空间发展逻辑与规划应对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铭 董志海 张敬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67,共7页
兰州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随着国家功能的注入及人口的不断流入,中心城区所在的黄河河谷区域人地矛盾高度紧张;兰州并非没有向外进行城市空间扩张,但兰州新区的建设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区的空间压力,中心城区的空间压力... 兰州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随着国家功能的注入及人口的不断流入,中心城区所在的黄河河谷区域人地矛盾高度紧张;兰州并非没有向外进行城市空间扩张,但兰州新区的建设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区的空间压力,中心城区的空间压力反而在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兰州所处的复杂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兰州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没有与地理条件相匹配才造成当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城市空间与自然地理空间的关系,揭示当前兰州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兰州城市空间格局重构思路和规划应对策略,试图给兰州城市空间的未来发展开出“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兰州
下载PDF
我国海岛渔村聚落住宅建筑生态化适应特征研究
5
作者 张敬赛 《建筑》 2024年第9期116-121,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已成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而传统海岛渔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正经历着复杂且多变的演化过程,作为渔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住宅建筑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和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已成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而传统海岛渔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正经历着复杂且多变的演化过程,作为渔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住宅建筑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和冲击。为了保护和传承海岛渔村的传统文化,同时提升海岛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了南方和北方若干海岛渔村,深入探讨了住宅建筑的演化路径与生态化适应建造特征。研究成果对于海岛渔村传统住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为海岛渔村“好房子”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渔村 住宅建筑 好房子 生态化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