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岩图碑本体切割搬迁保护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生虎 张小兵 +1 位作者 蔡汉成 关旭彦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02-105,共4页
蚕桑十二事图碑雕刻于清道光七年,陈列于蚕祠。1957年迁移保护至乌龙山脚下的蚕桑亭,采用水泥砂浆粘接在山体崖壁内,由“可移动文物”转变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图碑搬迁后,由于赋存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表层劣化及渗水病害,加速了文... 蚕桑十二事图碑雕刻于清道光七年,陈列于蚕祠。1957年迁移保护至乌龙山脚下的蚕桑亭,采用水泥砂浆粘接在山体崖壁内,由“可移动文物”转变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图碑搬迁后,由于赋存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表层劣化及渗水病害,加速了文物的灭失,危及文物安全。在对图碑的保存现状及病害特征进行详细勘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竹刀剔除、蒸汽清洗等组合措施清除图碑表面污染物并进行预加固,然后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技术将图碑从赋存崖壁上面切割、前移、增设碑座,最后在原址保护展示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图碑目前存在的病害问题,有助于文物延年益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碑 切割 搬迁 污染物清除 金刚石绳锯
下载PDF
火灾后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策略研究
2
作者 任飞虎 曾祥祥 李媛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06-108,共3页
以环县兴隆山祖师大殿与献殿火灾后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为例,探讨了火灾对古建筑结构和材料的影响以及有效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策略。针对火灾造成的损伤,修复工作采取了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方法,强调了防火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 以环县兴隆山祖师大殿与献殿火灾后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为例,探讨了火灾对古建筑结构和材料的影响以及有效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策略。针对火灾造成的损伤,修复工作采取了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方法,强调了防火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文物保护管理建议。此外,通过对修复后效果的长期评估,验证了修复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为古建筑火灾后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强调了持续评估在古建筑保护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 环县兴隆山 火灾 修复策略
下载PDF
基于易损性的藏式碉楼可保护性评估方法研究
3
作者 袁博 姜效玺 +2 位作者 张生虎 倪俣婷 沈林白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09-112,共4页
为了对现存碉楼的现状进行合理评估,基于易损性构建了一套碉楼震后可保护性评估方法,以黑虎寨碉楼、丹巴碉楼和直波碉楼为参考,建立了不同外形、不同高度、不同墙体收分率的碉楼有限元模型,基于耐震时程地震分析进行了易损性与可保护性... 为了对现存碉楼的现状进行合理评估,基于易损性构建了一套碉楼震后可保护性评估方法,以黑虎寨碉楼、丹巴碉楼和直波碉楼为参考,建立了不同外形、不同高度、不同墙体收分率的碉楼有限元模型,基于耐震时程地震分析进行了易损性与可保护性的评估,探明了现存碉楼的可保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碉楼 易损性分析 可保护性分析 耐震时程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背景下高海拔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初探
4
作者 韩双睿 蔡汉成 +1 位作者 王显钰 生雨萌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13-115,共3页
文物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此处文物建筑呈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本文以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为例,阐述了该建筑... 文物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此处文物建筑呈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本文以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为例,阐述了该建筑在修缮前的保存状况及残损因素,并在遵循整体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低限度干预等文物保护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提出顺应气候适应性的修缮策略,旨在确保文物建筑的价值得到真实、完整地保存和延续,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文物建筑 保护修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