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玉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期391-391,共1页
为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以降低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护理工... 为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以降低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护理工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风险 管理
下载PDF
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17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袁正光 丁长青 +1 位作者 罗慧 赵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0期31-33,48,共4页
目的分析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17例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就诊,主诉主... 目的分析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17例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就诊,主诉主要为头痛(n=15)、头晕(n=10)、肢体无力或偏瘫(n=7)、感觉障碍(n=5)、精神情绪异常(n=3)、视力减退(n=1)及癫痫(n=1)等。脑转移及肺部原发病灶由头颅CT或MRI及胸部CT提示,原发灶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1例单发转移瘤经手术确诊。单发转移2例,多发15例。以皮层下最多见,多伴瘤周水肿,呈囊性表现3例,伴肿瘤卒中2例,增强以环形强化最多。结论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首发多为神经系统症状,肺部症状及体征多缺乏或较为轻微,单凭临床易于漏误诊,及时的颅脑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及进一步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瘤 首发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家敏 于吉友 +1 位作者 刘斌 陈正挪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65-66,共2页
副肿瘤综合征(para neoplastic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它是由于癌肿影响远隔组织和器官产生症状,而非癌肿直接侵犯该组织和器官。它可影响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大脑皮质、小脑、脊髓... 副肿瘤综合征(para neoplastic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它是由于癌肿影响远隔组织和器官产生症状,而非癌肿直接侵犯该组织和器官。它可影响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大脑皮质、小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均可受累。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复杂,病变范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恶性肿瘤患者 临床分析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系统损害 症状群 大脑皮质 周围神经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锥颅抽吸引流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景修 李洪立 +1 位作者 司井夫 陈正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861-6861,共1页
选取68例重症脑出血6h内行CT定位椎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存活并能坚持治疗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程序;对照组:药物治疗+针灸+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治疗8周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 选取68例重症脑出血6h内行CT定位椎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存活并能坚持治疗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程序;对照组:药物治疗+针灸+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治疗8周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引流术 对照组 重症脑出血 治疗 术后 锥颅 早期康复干预 自我锻炼 指导 选取
下载PDF
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家斌 江斌 +1 位作者 罗叶婷 杨云珠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究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 目的:探究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复发次数、EDSS评分值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反应率的差异。结果:治疗6月EDSS评分值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均逐渐增多,治疗组治疗3月、6月、12月时的平均复发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发生率(12.77%)明显低于对照组(40.43%)(P<0.05)。结论:硫唑嘌呤与泼尼松联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降低了患者EDSS评分值和复发次数,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硫唑嘌呤 视神经 脊髓炎谱系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慎 《海峡药学》 2018年第7期203-204,共2页
目的对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00例脑血管痴呆性患者为实验对象,且所有患者为2013年到2016年之间我院收治的病人。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 目的对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00例脑血管痴呆性患者为实验对象,且所有患者为2013年到2016年之间我院收治的病人。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50例,以及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50例,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的MMSE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的MMSEH和ADL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与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的方式,将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的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是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参考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银杏叶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慎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7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抗凝、降糖、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抗凝、降糖、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CNS、FIM评分及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 抗氧化
下载PDF
伴有李琦岛征现象的基底节出血使用甘露醇联合尼莫地平内科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施彦 郭渊博 +1 位作者 刘旭东 赖文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尼莫地平内科综合治疗对伴有李琦岛征现象的急性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伴有李琦岛征现象的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组...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尼莫地平内科综合治疗对伴有李琦岛征现象的急性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伴有李琦岛征现象的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外科手术疗法,观察组给予甘露醇联合尼莫地平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优于常规组59.1%和对照组65.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颅内血肿体积显著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预后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给予伴李琦岛征现象的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甘露醇联合尼莫地平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显著减少血肿体积,且可推动预后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琦岛征现象 基底节出血 甘露醇 尼莫地平 内科综合治疗
下载PDF
癌性脑神经病变8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陈正挪 邓本强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2期71-72,共2页
癌性神经病变是指肿瘤非转移或浸润的情况下,引起的神经肌肉病变与机能障碍的疾患,可分别或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有关脑神经受累的报道少见。我科1983年4月~1996年3月间共确诊癌性神经病变38例,其中脑神经受损8例,现报道并分... 癌性神经病变是指肿瘤非转移或浸润的情况下,引起的神经肌肉病变与机能障碍的疾患,可分别或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有关脑神经受累的报道少见。我科1983年4月~1996年3月间共确诊癌性神经病变38例,其中脑神经受损8例,现报道并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7例,女1例,最大72岁,最小43岁,平均52±4岁。动眼神经麻痹4例,周围性而瘫3例,舌下神经瘫1例。单侧脑神经受损6例,双侧受损2例,单纯脑神经受损4例,合并癌性肌无力综合征3例,合并癌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1例,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例,短期内明显消瘦2例,6例因脑神经麻痹首诊,经随访确诊2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头颅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显示多灶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硬膜外积液,皆未发现有转移性癌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 脑神经病变 副肿瘤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丽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6期6826-6828,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宝丰县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照治疗方案分组,各62例。给予常规组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参照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宝丰县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照治疗方案分组,各62例。给予常规组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疗效及神经功能,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高切黏度)、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及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高于常规组(83.87%)(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血清ET-1水平、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血清NO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使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雪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康复速度,节省住院开支,缓解患者家庭负担,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且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临床路径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军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4期4558-4559,共2页
探讨天麻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高血压急性脑出血(H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月HCH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两... 探讨天麻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对高血压急性脑出血(H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月HCH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预后良好率情况。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4.0%(42/50)高于对照组54.0%(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HCH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清开灵注射液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卓安民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03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与病人意识不清、吞咽功能障碍、长...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03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与病人意识不清、吞咽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治疗医院下呼吸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 脑卒中急性期 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预防和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 人发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恒平 何重福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3期597-599,共3页
目的:评价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 目的:评价阿米替林对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3周、4周后经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睡眠治疗评分法(QS)的疼痛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4周后睡眠质量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替林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15
作者 王伟 王沣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50-152,159,共4页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CHB患者,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同时能够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茵陈蒿汤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干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家敏 陈正挪 +3 位作者 崔景修 袁正光 于吉友 赵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后6h追加尿激酶(UK)对再闭塞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发病3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用100万U UK静脉溶栓治疗,后选取50例溶栓有效的患者随机于溶栓6h内分别予以静脉追加UK 50万U(B组)及基础治疗(A...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后6h追加尿激酶(UK)对再闭塞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发病3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用100万U UK静脉溶栓治疗,后选取50例溶栓有效的患者随机于溶栓6h内分别予以静脉追加UK 50万U(B组)及基础治疗(A组)。分别各25例,观察各组于入院时、溶栓后2h、6h时、24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3d、14d、30d、90d的Barthel指数(BI)、改良的Rankin残障(mRS)评分及死亡率、症状性脑出血、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2h、6h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迅速增加,无显著差异,24h NIHSS分数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A组:10.11±4.54;B组:7.51±4.32。90d时,BI≥75者:A组11例(44%),B组18例(72%);mRS≤2者:A组10例(40%),B组17例(68%);病死率:A组0%,B组0%;症状性脑出血率:A组0%,B组0%;再闭塞发生率:A组6例(24%),B组1例(4%)。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后6h追加50万U尿激酶的治疗对再闭塞的干预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死 尿激酶 再闭塞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家敏 于吉友 +2 位作者 刘斌 袁正光 陈正挪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发病后48h、72h、7d、14d的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发病后72h头颅CT示梗死...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发病后48h、72h、7d、14d的血浆NSE和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发病后72h头颅CT示梗死灶最大直径及各时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入院当日血浆NSE、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E含量呈逐渐升高,3d达高峰,7d后明显下降,14d后降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亦呈逐渐升高,7d达高峰,14d后有下降趋势,但其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检查未见异常者NSE、D-二聚体也呈类似变化,早于影像学改变;7d内NSE、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梗死灶的最大直径、NIHSS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0.70,0.56,P<0.05)。结论血浆NSE、D-二聚体联合测定对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二聚体 脑梗死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16例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斌 丁长青 +2 位作者 罗慧 赵辉 丁爱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9期5-8,1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H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结果 HT发生于梗死后9 h^15 d,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H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结果 HT发生于梗死后9 h^15 d,平均(8.26±0.35)d,14例发生于溶栓治疗后。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10例,脑实质内血肿(parenchyma haematoma,PH)6例。出血位于脑叶8例,基底节区6例,中线额叶-胼胝体区域1例,小脑1例。HI表现为梗死区域内点状、斑片状、条索状、脑回状出血灶;PH表现为梗死区域血肿形成,伴占位效应,主要发生于较大面积梗死灶中。结合影像学复查,本组CT及MRI均能对HT作出诊断,以MRI的DWI序列显示最佳,T2WI序列其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叶部位的梗死溶栓治疗2周内更易并发HT;CT及MRI随访尤其是MRI DWI序列可明确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临床特点 CT MRI
下载PDF
25例烟雾病临床影像特点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家敏 戚晓昆 姜树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烟雾病患者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烟雾病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女性多于男性;少儿烟雾病患者以缺血改变为主(87.5%),成年烟雾病患者缺血改变(58.8%)与出血改变(41....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烟雾病患者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烟雾病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女性多于男性;少儿烟雾病患者以缺血改变为主(87.5%),成年烟雾病患者缺血改变(58.8%)与出血改变(41.2%)相当;临床以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或偏瘫或交替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失语、智能下降、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小舞蹈发作等表现。14例行头CT检查仅示颅内病灶,均未提示烟雾病;25例均行MRI和MRA检查发现颅内病灶,显示颈内动脉虹吸末段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形成,均被诊断为烟雾病。其中9例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与其MRA相符。结论头颅MRI和MRA是诊断烟雾病理想的非介入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斌 丁长青 +1 位作者 罗慧 袁正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0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IR序列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高信号征,10例可见远段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3D-TOF MRA均可见责任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的闭塞、远侧侧支循环稀疏或缺乏。随访中脑梗死呈进展型12例,其中5例伴恶性脑水肿。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可早期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梗死,MRA可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影像学随访可评价疾病进展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梗死 MRI MRA 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