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夏州不同种植区马铃薯播种适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文解 邹亚暄 +3 位作者 杨海玲 罗慧荣 董萍 喇艳萍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临夏州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无灌溉条件,年降雨量不足200 mm的干旱山地和年降雨量约600 mm的山二阴地,以及灌溉便利,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的川塬区。通过种植区域、播种时间和栽培措施3因素对比试验,以产量、病害损失和经济效益做... 临夏州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无灌溉条件,年降雨量不足200 mm的干旱山地和年降雨量约600 mm的山二阴地,以及灌溉便利,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的川塬区。通过种植区域、播种时间和栽培措施3因素对比试验,以产量、病害损失和经济效益做综合分析对比,得出临夏州春旱较频繁的干旱山地和山二阴地区应适当推迟播期至5月上旬左右;在早春土壤墒情较好或灌溉便利的川塬水浇地应配合覆膜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至3月中下旬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区域 产量 病害 经济效益 播种适期
下载PDF
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苏琴 金秀琳 鲁振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8,共4页
对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从3块病田的37株罹病小麦上分离得到56个真菌菌株,分别被鉴定为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Fr.)Ces.]、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麦斑点附球霉[Epicoccum trit... 对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从3块病田的37株罹病小麦上分离得到56个真菌菌株,分别被鉴定为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Fr.)Ces.]、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麦斑点附球霉[Epicoccum triticiP.Henn.]、小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ellasp.]、交链孢菌[Alternariaspp.]、芽枝霉[Cladosporiumsp.]、黑孢霉[Nigrosporasp.]。其中,雪腐镰刀菌致病性最强,燕麦镰刀菌致病性中强,麦斑点附球霉致病性弱,其余菌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脚腐病 雪腐镰刀菌 燕麦镰刀菌 麦斑点附球霉
下载PDF
浅谈基层植物检疫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邹亚暄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贸易全球化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基层 农业发展 中国 促进 植物检疫工作 检疫队伍 检疫机构
下载PDF
临夏州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的预测预报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旭洁 张文解 +4 位作者 杨海玲 罗慧荣 董萍 杨昕霞 邹亚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627-631,共5页
马铃薯是临夏州主要种植作物,随着种植区域的扩展,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参数主要来源于干旱山区,在川塬区和二阴区预报准确率较低。本文依据多个试验点连... 马铃薯是临夏州主要种植作物,随着种植区域的扩展,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参数主要来源于干旱山区,在川塬区和二阴区预报准确率较低。本文依据多个试验点连续3a的观测资料,研究得出2个较好的预测模型:临夏州干旱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Y)与8月上旬降水量(X)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9.1699-0.0153X(F=35.8>F0.01),预测准确率达到100%;二阴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与7月上旬温度(X1)、空气湿度(X2)呈显著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3.8180-0.1970X1-0.0403X2,预测准确率达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州 马铃薯晚疫病 始发期 预测预报
下载PDF
临夏州小麦条锈病越夏及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向东 杨海玲 +3 位作者 罗惠荣 杨晓伟 张华刚 邓怀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从2005年起,按临夏州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形、不同气象条件,设15个系统固定调查点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临夏州小麦条锈病越夏及消长规律。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越夏 消长规律 甘肃临夏
下载PDF
临夏州红胫花椒跳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6
作者 邹亚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4年第7期12-12,共1页
红胫花椒跳甲,俗称土跳蚤、折花虫、折叶虫、霜杀等.是近年才发现的危害花椒的一种新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幼嫩的花椒花序梗和复叶柄,使花序和复叶萎蔫变褐下垂,继而黑枯死亡,已成为花椒生产上毁灭性的害虫.一般幼虫危害造成复叶枯叶率在... 红胫花椒跳甲,俗称土跳蚤、折花虫、折叶虫、霜杀等.是近年才发现的危害花椒的一种新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幼嫩的花椒花序梗和复叶柄,使花序和复叶萎蔫变褐下垂,继而黑枯死亡,已成为花椒生产上毁灭性的害虫.一般幼虫危害造成复叶枯叶率在35.20%左右,最高可达90.60%,危害花椒花序梗造成枯死率达51.70%左右,严重可达96%,收获极微,甚至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州 红胫花椒跳甲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甘肃临夏油菜螟发生规律初报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志模 贺春贵 +2 位作者 范玉虎 张琪 鲁振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20-420,共1页
油菜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是临夏州近年来油莱上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被害面积逐渐扩大,程度日益加重,产量损失较大。在严重的年份,地块减产可达30%.据报道,该虫在我国北部省区多有分布。
关键词 油菜螟 发生规律 油菜
下载PDF
春油菜主要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春贵 潘峰 +3 位作者 杨志模 韩恩 范玉虎 邹亚暄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32,共2页
甘肃省春油菜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各县及临夏、甘南、岷县、漳县、陇西、渭源等高寒阴湿地区。近年来,由于油籽价格上扬和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春油菜面积迅速扩大。随着油菜面积的扩大,虫害也日趋严重,一些原来次要的害虫也逐渐上升为主... 甘肃省春油菜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各县及临夏、甘南、岷县、漳县、陇西、渭源等高寒阴湿地区。近年来,由于油籽价格上扬和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春油菜面积迅速扩大。随着油菜面积的扩大,虫害也日趋严重,一些原来次要的害虫也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较严重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春油菜 虫害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邹亚暄 罗惠荣 +4 位作者 杨海玲 石黎明 董萍 杨昕霞 喇艳萍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5期31-33,共3页
马铃薯是临夏州的优势农产品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稳步扩大,今年首次超过小麦,成为我州第一大种植农作物,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马铃薯病害的防治工作就越显得重要,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其爆发和流行常... 马铃薯是临夏州的优势农产品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稳步扩大,今年首次超过小麦,成为我州第一大种植农作物,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马铃薯病害的防治工作就越显得重要,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其爆发和流行常给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种植户从以往的疏于防治到今天单一、多次、错误用药的盲目防治,不仅加速了抗药性的产生,还给广大种植户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环境污染,为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及相应的配套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药剂防治试验 田间 种植面积 经济损失 优势农产品 马铃薯病害 种植户
下载PDF
抗蚜苜蓿新品系HA-3原种生物学特性观察
10
作者 邹亚暄 杨昕霞 +2 位作者 石英兰 石黎明 贺春贵 《草业与畜牧》 2009年第10期18-20,共3页
HA-3是苜蓿抗蚜新品系,2005~2007年度对种植在甘肃临夏原种田的植株进行观察,明确其株型、根、茎、叶、花、荚果、种子及生育期等基本特征特性,2008年作了抗蚜对比试验,为申报新品种、种子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基本数据资料。
关键词 抗蚜苜蓿新品系 HA-3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露地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技术
11
作者 何剑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6期43-43,共1页
脱毒马铃薯原种在网棚隔离条件下进行繁育,原种生产费工费力成本高,而露地繁育减少了网棚的投入,生产成本低,但环境条件要求高,生产管理、病虫防治要求严格,需在技术员的指导和严格管理下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脱毒种薯。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原种繁殖 技术研究
下载PDF
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及耐雨淋性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董魁 邹亚暄 +3 位作者 马晓梓 章法正 董萍 喇艳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2,59,共4页
选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传统药剂和市场主推药剂共12种,在甘肃省临夏县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及耐雨淋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且耐雨淋的杀菌剂品种,为大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杀菌剂 马铃薯晚疫病 田间药效 耐雨淋
原文传递
秋季麦田翻耕与自生麦苗条锈病发生程度关系研究
13
作者 邹亚暄 邓怀义 +2 位作者 王向东 史英兰 杨志权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在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翻耕,具有降低自生麦苗密度、推迟生育期、降低条锈病发生程度,从而减少条锈病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程度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机械翻耕比畜力翻耕的作用更明显,延迟到麦收后30d翻耕... 在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翻耕,具有降低自生麦苗密度、推迟生育期、降低条锈病发生程度,从而减少条锈病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程度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机械翻耕比畜力翻耕的作用更明显,延迟到麦收后30d翻耕比传统的麦收后10d翻耕的作用更明显,翻耕后镇压耙磨有时表现有降低发病的作用。根据临夏地区特点,小麦收获后30d左右、冬小麦播种前应进行耕翻,在平川麦区应加大机耕推广力度。考虑到耙磨还有保墒作用,翻耕后均应镇压耙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自生麦苗 翻耕 越夏菌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