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解题中的命题转换
1
作者 王水琪 《中学数学教学》 1997年第3期22-23,共2页
命题转换是解题的一种策略,伞题转换有多种方式。
关键词 命题转换 原命题 周期函数 等价转换 数形转换 分析转换 中学数学教学 恒成立 数学归纳法 普遍化
下载PDF
“三垂线定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
作者 邓永奎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84年第4期7-9,共3页
(一)首先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斜线或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概念.因为它是学好“三垂线定理”的必具知识,所以在教学时可先复习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可提出如图(1)中,已知斜线 l∩a=c,如何作出 l 在平面 a 上的射影?更进一步追... (一)首先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斜线或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概念.因为它是学好“三垂线定理”的必具知识,所以在教学时可先复习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可提出如图(1)中,已知斜线 l∩a=c,如何作出 l 在平面 a 上的射影?更进一步追问如图(2)中的斜线段 AC 在 a 上的射影是什么?如何作?这时有的学生往往把斜线段延长求得它与平面 a 的交(斜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垂线定理 斜足 时可 空间想象力 水平位置 棱长 垂直关系 说明理由 因果关系 三教
下载PDF
反三角函数教案一则
3
作者 邓永奎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84年第6期13-15,共3页
课题:反三角函数的定义.目的要求:使学生在掌握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反函数等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反正弦函数的定义,并能紧扣定义辨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教学关键、难点与重点:关键:学生是否掌握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反函数等... 课题:反三角函数的定义.目的要求:使学生在掌握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反函数等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反正弦函数的定义,并能紧扣定义辨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教学关键、难点与重点:关键:学生是否掌握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反函数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正弦函数 一一映射 逆映射 对应法则 教学关键 教师小结 说明理由 原象 单调区间 一对多
下载PDF
(Zm)n=Zmn成立的条件
4
作者 邓永奎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83年第3期24-24,共1页
实数指数幂的乘方法则(am)n=amn,在复数集中是否仍然成立?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虚数单位 i 可以与实数在一起按照同样的运算律进行四则运算,那么,对于任意的 m,n 对于复数 z 同样存在着(zm)n=zmn.有的参考书,据此给出了一些习题的解答... 实数指数幂的乘方法则(am)n=amn,在复数集中是否仍然成立?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虚数单位 i 可以与实数在一起按照同样的运算律进行四则运算,那么,对于任意的 m,n 对于复数 z 同样存在着(zm)n=zmn.有的参考书,据此给出了一些习题的解答,举二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数单位 运算律 实数集 Z^m MN n=Z 正整数 原式 自然数集 有理数集
下载PDF
浅谈讨论题的类型及其解法
5
作者 王水琪 《中学数学(江苏)》 1995年第5期27-29,共3页
当数学题中的某些条件存在多种情况,且影响解题的解法和结论,解题时需从符合题设的各种情况逐类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完满的解答,这类数学题称之为讨论题。 解讨论题的关键在于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逻辑划分,解题时要根据题意的需要,按照某... 当数学题中的某些条件存在多种情况,且影响解题的解法和结论,解题时需从符合题设的各种情况逐类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完满的解答,这类数学题称之为讨论题。 解讨论题的关键在于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逻辑划分,解题时要根据题意的需要,按照某一确定的标准分类,并要注意防止分类中的重复和遗漏,常见的讨论题及其解法有如下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题 不等式的解 有序集 递推关系式 贺年卡 分类讨论 数学题 分配方式 最小值 乘法原理
下载PDF
试证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6
作者 王章军 谢广田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85年第2期42-43,共2页
高一代数课本中,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没加证明,如阿证?先从题'求证函数y=sinxcosx的最小正周期是π'说起.运用反证法.
关键词 最小正周期 内函数 小正 诱导公式 直接推导 样地
下载PDF
对应用“平均不等式求最值”方法的一点改革
7
作者 王水琪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1997年第3期42-42,共1页
利用平均不等式求最值是求函数最值常用方法之一,应用这种方法解题时,题中必须具备两数和(或积)为“定值”的条件,使方法在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拟从调整“定值”的组合过程出发,拓宽解题渠道,使应用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出现新的... 利用平均不等式求最值是求函数最值常用方法之一,应用这种方法解题时,题中必须具备两数和(或积)为“定值”的条件,使方法在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拟从调整“定值”的组合过程出发,拓宽解题渠道,使应用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出现新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不等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