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长平 《成才之路》 2011年第30期6-6,共1页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思...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思想,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修养 课改背景 教师 学生成长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 应试教育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完形心理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嘉祥 《教育学术月刊》 1991年第1期17-19,共3页
完形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种心理学流派。所谓“完形”,德文是Gastaiti(格式塔),即一种自主体的知觉活动组成的整体。所以,完形心理学又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命题有四:①整体性原理,②直觉性原理,③完... 完形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种心理学流派。所谓“完形”,德文是Gastaiti(格式塔),即一种自主体的知觉活动组成的整体。所以,完形心理学又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命题有四:①整体性原理,②直觉性原理,③完形压强原理,④异质同构说。近几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完形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探究,初步获得一些教学效果。现分别抛出引玉之砖,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整体性原理 完形心理学 教学效果 压强 引导学生 语文教师 学生作文 朱自清 评讲
下载PDF
也谈“慎用新名词”
3
作者 李嘉祥 《教育学术月刊》 1995年第1期52-,14,共2页
也谈“慎用新名词”李嘉祥拜读肖宗六先生大作《慎用新名词》(1994年第5期《江西教育科研》),颇受启迪。正如肖氏所说:"用一个新名词来去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方法,有时也是必要的,问题是有些表述既不严谨,也不科学,... 也谈“慎用新名词”李嘉祥拜读肖宗六先生大作《慎用新名词》(1994年第5期《江西教育科研》),颇受启迪。正如肖氏所说:"用一个新名词来去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方法,有时也是必要的,问题是有些表述既不严谨,也不科学,甚至滥用概念,这就不值得提倡。"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 升学教育 新名 中央文件 学生素质 提高民族素质 德育教育 基础工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慎用
下载PDF
用叶圣陶“五本”理论指导作文教学
4
作者 李嘉祥 《教育学术月刊》 1994年第5期39-42,共4页
用叶圣陶“五本”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李嘉祥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语文教育理论大师。他呕心沥血凡70余年所构建而成的“以学生为本位”、“以生活为本源”、“以实践为本体”、“以习惯为本旨”和“以工具为本质”... 用叶圣陶“五本”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李嘉祥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语文教育理论大师。他呕心沥血凡70余年所构建而成的“以学生为本位”、“以生活为本源”、“以实践为本体”、“以习惯为本旨”和“以工具为本质”的语文教育“五本”理论,极其深刻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作文教学 叶圣陶 指导作文 以学生为本位 学生作文 实践为本 训练与指导 语言文字 教师
下载PDF
刺激——反应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嘉祥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37,共3页
刺激——反应理论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继承英国联想心理学派的一种理论体系。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桑代克、吴伟士与斯金纳。这一理论的主要命题有三:①学习联结说,②共同元素说,③操作条件反射说。学习联结说... 刺激——反应理论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继承英国联想心理学派的一种理论体系。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桑代克、吴伟士与斯金纳。这一理论的主要命题有三:①学习联结说,②共同元素说,③操作条件反射说。学习联结说桑代克认为,神经系统中刺激同反应联结的形成是最基本的,学习就是形成这种联结。他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因此,学习联结说又称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共同元素说桑代克与吴伟士进行了知觉训练迁移实验,他们认为,任何单独心理官能的改善,未必使其它有同一名称的官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理论 尝试错误 联想心理学 心理官能 元素说 操作条件反射 心理学流派 桑代克 试误说 主要命题
原文传递
模糊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6
作者 李嘉祥 《教育科学研究》 1993年第3期42-46,共5页
所谓“模糊”,指的是客观事物(包括人们的思维与语言)的不稳定、不精确、不清晰。通常,人们的认知就有一种模糊性。学生的学习亦然。学生的学习对象,既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大致地把握住学习的对象,如... 所谓“模糊”,指的是客观事物(包括人们的思维与语言)的不稳定、不精确、不清晰。通常,人们的认知就有一种模糊性。学生的学习亦然。学生的学习对象,既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大致地把握住学习的对象,如果他们学会对学习材料的“模糊处理”,就能够更加快速而有效地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兴趣 学习对象 语感能力 中学生作文 思节 文学作品 李龟年 《项链》 仿写 精确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