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化石复合菌粉对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影响
1
作者 吕凡彬 夏美芹 +2 位作者 马承亮 马林祥 毕文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酶化石复合菌粉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留置6F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 d开始口服... 目的研究酶化石复合菌粉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留置6F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 d开始口服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对照组术后未做任何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4周生活质量(QOL)评分、输尿管支架症状评分问卷(USSQ)评分及尿结晶数、尿白细胞数和石痂重量。结果术后4周,在QOL评分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USSQ评分方面,实验组(26.73±1.98)分比对照组的(24.33±2.14)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实验组尿结晶数(165.87±63.84)/μl、尿白细胞数(110.87±56.45)/μl、石痂重量(1.42±0.55)g均比对照组的(254.80±108.65)/μl、(203.37±135.74)/μl、(2.23±0.49)g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化石复合菌粉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中效果可靠,可明显降低尿液中白细胞和结晶数,预防石痂的发生及改善患者排尿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酶化石复合菌粉 输尿管支架管 石痂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刘振鹏 马娜娜 杨红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7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临朐县海浮山医院收治的8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开腹结肠癌根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临朐县海浮山医院收治的8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44例)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指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胃动素、胃泌素、抑胃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5)。结论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可缓解胃肠道功能,减轻炎症,加快康复进程,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血清胃肠激素 术后恢复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中药联合恩丹西酮治疗胃癌术后化疗副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祥生 马广艳 +1 位作者 申文岗 马承亮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69-70,7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恩丹西酮在胃癌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4例胃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加恩丹西酮及单纯恩丹西酮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其化疗...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恩丹西酮在胃癌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4例胃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加恩丹西酮及单纯恩丹西酮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其化疗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患者轻,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结论中药联合恩丹西酮可以减轻胃癌患者化疗副反应,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胃癌化疗 胃肠道反应 恩丹西酮
下载PDF
低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玉明 《社区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低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者采用低位弧... 目的观察低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者采用低位弧形切口,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价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VSS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7.60±30.82)min]少于对照组[(189.51±39.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S各项评分(除血管分布)及总分[(2.06±0.61)、(2.02±0.34)、(1.95±0.51)、(1.72±0.37)、(10.95±2.06)分]均低于对照组[(3.19±0.73)、(2.60±0.53)、(2.87±0.70)、(2.70±0.65)、(15.03±4.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L"型切口比较,低位弧形切口可缩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低位弧形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