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医学影像肺部肿瘤边界的分析
1
作者 李宏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0期38-39,共2页
肺部肿瘤目前被认为是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第一杀手",临床治疗过程复杂冗长,研究文献有限。本文通过实验分析肺部肿瘤患者以CT医学影像检查形式的临床应用,以期为肺部肿瘤患者临床检查提供借鉴价值。首先选取CT医学影像检测的... 肺部肿瘤目前被认为是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第一杀手",临床治疗过程复杂冗长,研究文献有限。本文通过实验分析肺部肿瘤患者以CT医学影像检查形式的临床应用,以期为肺部肿瘤患者临床检查提供借鉴价值。首先选取CT医学影像检测的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增强医学影像扫描的形式对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分析患者肺部肿瘤边界及患者医学影像信息检测结果。通过检测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确诊,所有患者肿瘤边界确定清晰,对辨别肿瘤是否侵袭周围组织具有良好坚定价值。因此,应用CT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对患者肺部肿瘤边界具有十分良好的确定效果,利于判断患者的肿瘤类型,能够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医学影像分析 肺部肿瘤 增强扫描 肿瘤边界
下载PDF
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和预后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东 李辉 马五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4期4164-4166,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它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急性主动脉夹层确诊后不经治疗2周内病死率可达到70%。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等[2]。其中以高血压及...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它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急性主动脉夹层确诊后不经治疗2周内病死率可达到70%。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等[2]。其中以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病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随访,统计数据并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和预后的评估,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个性化健康教育 动脉粥样硬化 效果和预后 定期随访 健康教育方案 统计数据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分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辉 马五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0期3442-3444,共3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类严重的颈部病变,亚洲人群相对于欧美人群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发病机制是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脊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椎管压迫症状[1,2]。根据骨化的后纵韧带形态,Tsukimato[3]首次提出将O...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类严重的颈部病变,亚洲人群相对于欧美人群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发病机制是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脊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椎管压迫症状[1,2]。根据骨化的后纵韧带形态,Tsukimato[3]首次提出将OPLL分为四型,对于OPLL分型与患者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断为颈椎OPLL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2例,术前对纳入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术后对各分型定期随访,综合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应用于临床,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对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 人群发病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压迫症状 脊柱外科 颈部病变 临床分型 四型
下载PDF
骨盆骨折低剂量CT扫描技术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曹爱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478-479,共2页
骨盆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意外摔倒等。由于骨盆复杂的解剖关系,外伤引起的多发或粉碎性骨折,临床经常应用CT扫描并且通过CT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手段全面... 骨盆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意外摔倒等。由于骨盆复杂的解剖关系,外伤引起的多发或粉碎性骨折,临床经常应用CT扫描并且通过CT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手段全面、直观、准确地观察和分析骨盆骨折。然而,CT的电离辐射具有致癌的危险。因此,在保障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低剂量扫描策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技术 骨盆骨折 低剂量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粉碎性骨折 多平面重组 交通事故 高处坠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志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815-1816,共2页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有发病急和病情多变等特点,临床的主要症状是右下腹疼痛。由于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其他急腹症较为相似,加之受阑尾炎分型以及病灶位置的差异影响,仅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触诊经验很难对其进行准确...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有发病急和病情多变等特点,临床的主要症状是右下腹疼痛。由于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其他急腹症较为相似,加之受阑尾炎分型以及病灶位置的差异影响,仅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触诊经验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1]。本研究探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我院治疗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病情多变 病灶位置 多平面重组技术 多层螺旋CT 急腹症 临床症状 差异影响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辉 马五艳 +1 位作者 王小虎 张亚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9-05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485例腰椎疾病,202例在围手术期输血(输血组),283例在围手术期未输血(未输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输血...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9-05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485例腰椎疾病,202例在围手术期输血(输血组),283例在围手术期未输血(未输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输血的因素进行筛选,对筛选结果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融合节段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是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间输血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异体输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融合节段较多是腰椎疾病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间输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围手术期 输血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敏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扫描及病理切片两种诊断方法确诊,比较两组两种方法诊断结肠癌及术后复发的临床... 目的探讨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扫描及病理切片两种诊断方法确诊,比较两组两种方法诊断结肠癌及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结果CT诊断术前结肠癌的准确度为82.93%,与病理切片的相关系数为0.857,与病理相关性高;CT诊断结肠癌复发的准确度为85.71%,相关系数为0.905(P〈0.05),与病理切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CT诊断结肠癌的准确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结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重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生物力学分析
8
作者 李辉 马五艳 +2 位作者 王小虎 张亚宁 郭媛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基于重建异常生理曲度颈椎曲度,利用数字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FF)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构建完成的模型进行验证、加载载荷、计算分析生物力学,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 目的基于重建异常生理曲度颈椎曲度,利用数字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FF)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构建完成的模型进行验证、加载载荷、计算分析生物力学,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汾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1例住院患者,将279张颈椎CT扫描DICOM格式图像导入Mimics建模软件,构建stl格式初步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精修细化功能对三维模型进行光滑、消除噪点,并模拟ACCF手术操作切除C3椎体部分及上下相邻椎间盘,切除部分使用钛笼支撑,钛笼中填充碎骨,并使用六孔钛板进行前路内固定。在C3切除后调整颈椎生理曲度,使变直的颈椎恢复前凸,并测量调整后的Cobb角为-10.76°,进一步添加韧带、椎间盘、模拟小关节,然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15.0,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加载载荷,计算颈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应力。结果成功建立了ACCF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7个颈椎椎体、3个椎间盘、以及双侧的小关节、韧带等结构,内固定融合物包括1个钛笼、1个钛板和4个螺钉,钛笼内容物为松质骨碎块填充,共计398325个节点,174329个单元。有限元计算结果以前屈工况为例,术前模型C1~C7小关节应力分别为4.29、2.01、1.95、2.43、0.54、0.69 MPa,而术后小关节应力分别为3.33、0.47、0.79、3.02、0.63、0.26 MPa,两个不同工况模型小关节应力相比,术前模型5个节段小关节应力高于术后模型,术后模型C4~C7椎间盘应力分别为0.44、0.66、0.46 MPa,均低于术前生理曲度变直模型的椎间盘应力。结论利用患者真实CT扫描数据构建外观逼真、细节还原度高、具有非常好的几何相似性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效性验证,生物力学分析提示重建颈椎生理曲度能有效降低颈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应力,这对于后期延缓或者阻止颈椎退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生理曲度 后纵韧带 有限元分析 模型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16排螺旋CT对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志良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用于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结缔组织病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6排螺旋CT高分...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用于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结缔组织病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6排螺旋CT高分辨扫描与肺密度测定,对比不同CT检查方式检出肺间质病变的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经螺旋CT肺密度的测定结果。结果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经肺高分辨扫描分期发现,1期检出率最高,为47.22%,其次为0期(28.70%)、2期(15.74%)、3期(8.33%);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经CT检查其肺密度发现,B区检出率最高,为67.59%,其次为C区(21.30%)及A区(11.11%);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总检出率高于肺高分辨扫描(P<0.05),且结缔组织病组多层螺旋CT肺密度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有理想的应用价值,且多层螺旋CT肺密度检测诊断的敏感性优于肺部高分辨扫描,因其具有的可重复性、客观性、无创性,可作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 16排螺旋CT 肺部高分辨扫描 肺密度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