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志敏 刘建 +2 位作者 张亚宁 王宇飞 黄春霞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0-55岁,平均32岁。术中利用寰枢...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0-55岁,平均32岁。术中利用寰枢椎椎弓根钉的提拉及牵引作用对移位的寰枢椎进行复位。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5个月。伤口均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四肢症状,术后6个月2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6个月,ASIA评分的运动、轻触及针刺评分分别是99.45±0.27、111.09±0.47、111.11±0.58,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VAS及NDI评分分别为1.04±0.38、12.56±2.24,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影像学检查示内固定位置好,未见寰枢关节不稳。结论: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恢复寰枢椎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椎 枢椎 骨折 脊柱损伤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感染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宁 孙光伟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58-360,共3页
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于罗尔斯顿菌属,是院内感染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机会致病菌[1]。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主要生存于不同种类的水资源之中[2],其引起的感染常常较为严重。医院注水瓶中分离出的条件致病菌中,以解... 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于罗尔斯顿菌属,是院内感染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机会致病菌[1]。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主要生存于不同种类的水资源之中[2],其引起的感染常常较为严重。医院注水瓶中分离出的条件致病菌中,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最多[3]。近年,关于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报道[4-6]较为常见,但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感染却鲜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青枯菌属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缓解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吴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缓解其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进行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15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缓解其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进行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15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5)与比对组(n=75)。在围手术期,对试验组患者与比对组患者分别进行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术后1 d及3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比对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比对组患者,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比对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LDH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显著减轻其术后早期的疼痛感,减少其术后的并发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舒适护理 术后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亚宁 孙光伟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51-956,共6页
目的研究经皮颈后路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近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临汾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术,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 目的研究经皮颈后路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近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临汾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术,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根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功能评价表(JOA)、颈椎残障指数(NDI)等。结果随访时间(10.3±2.7)个月,所有病例均不伴有脊髓、神经根、血管的损伤,术后根性疼痛均较术前缓解,神经功能均较前改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0.8、16.4±0.6、9.5±3.6),较同组术前的(6.5±2.0、12.5±1.2、40.8±5.0)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颈后路椎间孔镜下突出颈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性疼痛近期效果满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 神经根病 疼痛 椎间孔镜 微创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航模板在颈椎压缩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辉 刘慧青 张亚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3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颈椎压缩骨折,术前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置入椎弓根...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3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颈椎压缩骨折,术前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置入椎弓根钉。比较术前模拟与术后C_(1~7)椎弓根置钉角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 32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内固定断裂。术后CT显示C_(1~7)椎弓根置钉角度与术前模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2±0.5)分,较术前(7.2±3.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5.2±3.4)分,较术前(9.3±4.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个性化3D打印导航模板治疗颈椎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置钉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压缩骨折 3D打印技术 导航模板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辉 马五艳 +1 位作者 王小虎 张亚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9-05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485例腰椎疾病,202例在围手术期输血(输血组),283例在围手术期未输血(未输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输血...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9-05采用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485例腰椎疾病,202例在围手术期输血(输血组),283例在围手术期未输血(未输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输血的因素进行筛选,对筛选结果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融合节段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输血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是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间输血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异体输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融合节段较多是腰椎疾病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间输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围手术期 输血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重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生理曲度生物力学分析
7
作者 李辉 马五艳 +2 位作者 王小虎 张亚宁 郭媛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基于重建异常生理曲度颈椎曲度,利用数字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FF)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构建完成的模型进行验证、加载载荷、计算分析生物力学,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 目的基于重建异常生理曲度颈椎曲度,利用数字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FF)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构建完成的模型进行验证、加载载荷、计算分析生物力学,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汾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1例住院患者,将279张颈椎CT扫描DICOM格式图像导入Mimics建模软件,构建stl格式初步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精修细化功能对三维模型进行光滑、消除噪点,并模拟ACCF手术操作切除C3椎体部分及上下相邻椎间盘,切除部分使用钛笼支撑,钛笼中填充碎骨,并使用六孔钛板进行前路内固定。在C3切除后调整颈椎生理曲度,使变直的颈椎恢复前凸,并测量调整后的Cobb角为-10.76°,进一步添加韧带、椎间盘、模拟小关节,然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15.0,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加载载荷,计算颈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应力。结果成功建立了ACCF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7个颈椎椎体、3个椎间盘、以及双侧的小关节、韧带等结构,内固定融合物包括1个钛笼、1个钛板和4个螺钉,钛笼内容物为松质骨碎块填充,共计398325个节点,174329个单元。有限元计算结果以前屈工况为例,术前模型C1~C7小关节应力分别为4.29、2.01、1.95、2.43、0.54、0.69 MPa,而术后小关节应力分别为3.33、0.47、0.79、3.02、0.63、0.26 MPa,两个不同工况模型小关节应力相比,术前模型5个节段小关节应力高于术后模型,术后模型C4~C7椎间盘应力分别为0.44、0.66、0.46 MPa,均低于术前生理曲度变直模型的椎间盘应力。结论利用患者真实CT扫描数据构建外观逼真、细节还原度高、具有非常好的几何相似性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效性验证,生物力学分析提示重建颈椎生理曲度能有效降低颈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应力,这对于后期延缓或者阻止颈椎退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生理曲度 后纵韧带 有限元分析 模型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经皮颈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勇卓 张亚宁 张志敏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86-491,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颈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full-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与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伴有骨性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颈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full-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与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伴有骨性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PPECD组,n=11)和对照组(ACDF组,n=11)。随访12~24个月,平均(13.3±2.0)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e index,NDI)、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中意外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7.45±2.54)ml vs.(55.72±15.98)ml](P<0.05)。观察组患者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分术前分别为6.45±1.69、7.91±1.30、10.55±1.69和33.64±4.34;术后分别为1.09±0.94、0.12±0.40、16.73±1.42和6.82±1.47。对照组患者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分术前分别为6.18±1.25、7.73±1.27、10.00±1.61和32.09±4.23;术后分别为2.00±0.77、0.64±0.50、14.91±1.38和8.00±0.89。两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变椎间高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颈椎曲度术前为(10.60±1.29)°,术后为(16.3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CD可有效改善伴有骨性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手术效果明显,但不影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病变椎间高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