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CT的基本特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权 邰迎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814-815,共2页
POCT(point-of-care testing),多译为"床旁检验",也有专家译为"便捷性检验"、"监护点测试"或"卫星实验室"。随着POCT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加,适用范围不断拓展,POCT除了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外,涉及到POCT的管理问题以及其在经济中... POCT(point-of-care testing),多译为"床旁检验",也有专家译为"便捷性检验"、"监护点测试"或"卫星实验室"。随着POCT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加,适用范围不断拓展,POCT除了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外,涉及到POCT的管理问题以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我们认为POCT是“在患者医疗现场对患者病情诊断所需要进行的检验”较为贴切和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CT 临床应用 床旁检验 CT设备 检验医学 管理问题 病情诊断 实验室
下载PDF
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缺血性卒中病人高脂血症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春 邰迎东 吴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低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联合用药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28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未规律服用降...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低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联合用药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28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未规律服用降脂药超过6个月的病人纳入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40 mg)和合剂组(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对比各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血脂变化情况,统计各组2年内缺血性卒中终点事件、心血管意外、周围血管闭塞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治疗6个月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因缺血性卒中再次发作而住院治疗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合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合剂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脂血症,尤其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安全有效地达到更佳的降脂效果,且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提供相似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阿托伐他汀 依折麦布 高脂血症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史亚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疏血通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亚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为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87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年龄18-80岁,48h以内首发脑梗死,经头颅MRI/CT证实,排除脑出血。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者,共40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为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87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年龄18-80岁,48h以内首发脑梗死,经头颅MRI/CT证实,排除脑出血。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者,共40例。两组对象血清hs-CRP浓度采用速率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Fib含量通过ACL-1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血液hs-CRP及Fib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NDS评分预后比较,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82.7%)明显高于hs-CRP异常组(68.7%);Fib正常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Fib异常组(54.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及Fib水平数值的增高,证实其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及危险因素筛查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史亚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2期2992-2993,共2页
目的: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对危险因素的筛查,了解针对糖尿病的干预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糖尿病治疗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目的: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对危险因素的筛查,了解针对糖尿病的干预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糖尿病治疗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30例正常组人经由MoCA评价量表测定5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6.67%;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由MoCA评价量表测定26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86.67%。在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视觉空间等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2型糖尿病是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素之一,需要在临床中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糖尿病 临床 障碍 筛查
下载PDF
脑卒中延髓麻痹病人胃管置入法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樊云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77-77,共1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延髓麻痹病人导丝辅助胃管置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延髓麻痹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用导丝作支持胃管置入法。B组44例,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A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100%,B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 目的探讨脑卒中延髓麻痹病人导丝辅助胃管置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延髓麻痹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用导丝作支持胃管置入法。B组44例,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A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100%,B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72.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导丝作支持留置胃管有效、安全,可有效解决延髓麻痹病人、昏迷病人等留置胃管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髓麻痹 置胃管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焦虑状况调查
7
作者 柏国仙 邰迎东 李翠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S1期20-21,共2页
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AIDS)快速增长期,卫生部评估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底我国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PLWHA)65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7.5万人。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焦虑自评量表 艾滋病流行 正常对照 比较差异 状况调查 统计学意义 发生率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和脑血循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芳丽 潘卫 +4 位作者 李永杰 刘广志 张惠娟 邰迎东 高旭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PCI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5例)和假刺激组(35例)...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PCI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5例)和假刺激组(35例);常规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10名)。电刺激组应用经络开通治疗仪给予电刺激治疗20min;假刺激组操作步骤同上,但不给予电刺激治疗,仅暗示患者正在进行治疗,持续20min。2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应用脑血循环动力学检测仪(CVA)监测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和脑血管阻力变化。结果电刺激组患者主观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1);电刺激组与假刺激组相比,其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1),脑血管阻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明显缓解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PCI患者症状,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并降低脑血管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眩晕 后循环缺血 脑血循环
原文传递
奥拉西坦、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史亚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多奈哌齐睡前服用,5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多奈哌齐睡前服用,5 mg/次,1次/d,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测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量表进行评分,采用多普勒( TCD)测定治疗前后颅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HDS、MMSE、AD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84、6.332,7.661、3.752,10.424、8.543,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DS、MMSE、A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3.256、3.157,P均<0.05)。两组治疗后MCA、ACA、PCA、B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24、7.384,7.225、6.731,6.558、6.423,9.442、9.335,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6,P<0.05)。结论奥拉西坦、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合疗法是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脑组织血供及改善脑代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控制和减轻痴呆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