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6期175-176,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临床路径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需依据临床路径护理方法以及常规护理方法分别为两组,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 目的观察研究临床路径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需依据临床路径护理方法以及常规护理方法分别为两组,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各64例患者。护理人员按临床路径对患者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常规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状况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支持,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乳腺外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3
2
作者 郑荣慧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护理干预
下载PDF
64排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立新 翟传夫 谭玉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TNM分期中血清VEG F-C、CEA、SAA水...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TNM分期中血清VEG F-C、CEA、SAA水平进行比较,并对比MSCT检查、血清VEG F-C、CEA、SAA单独检查以及四种联合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率。结果不同分期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基准,MSCT检查、血清VEG F-C、CEA、SAA单独检查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NM分期I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6.66%、50.00%、60.00%、76.66%,显著低于VEG F-C+CEA+SAA+MSCT联合检查准确率(96.66%)(P<0.05);Ⅱ期~Ⅳ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33%、73.33%、70.00%、75.00%、显著低于四种联合检查(98.33%,P<0.05)。结论MS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检测可提高对直肠癌患者术前TNM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VEG F-C CEA SAA 直肠癌 术前TNM诊断
下载PDF
LncRNA DLG1-AS1调控miR-203/ZEB2轴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立新 翟传夫 谭清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目的:探讨LncRNA DLG1-AS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PTC细胞(TPC1、KTC-1、B-CPAP、HTori-3)和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3-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目的:探讨LncRNA DLG1-AS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PTC细胞(TPC1、KTC-1、B-CPAP、HTori-3)和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3-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DLG1-AS1和miR-203表达差异。将B-CPAP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和阴性对照序列)、shDLG1-AS1组(转染pcDNA3.1-shDLG1-AS1)、shDLG1-AS1+miR-203抑制物组(转染pcDNA3.1-shDLG1-AS1和miR-203抑制物)。通过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DLG1-AS1、miR-203、ZEB2之间的靶关系。结果:经qRT-PCR法检测,与Nthy-ori3-1细胞相比,TPC1、KTC-1、B-CPAP、HTori-3细胞中DLG1-AS1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同时miR-203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选择DLG1-AS1相对表达量最高的B-CPAP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hDLG1-AS1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降低,ZEB2、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同时E-cadherin表达上调(均P<0.05)。与shDLG1-AS1组相比,shDLG1-AS1+miR-203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被逆转,ZEB2、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同时E-cadherin表达下调(均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DLG1-AS1可以直接调控miR-203,而ZEB2则是miR-203的下游靶基因。结论:LncRNA DLG1-AS1通过与miR-203竞争结合,消除miR-203对靶基因ZEB2表达的抑制,促进PTC细胞发生EMT,这可能是PTC恶性化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DLG1-AS1 miR-203 上皮间质转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中药熏洗对肛周疾病的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郑荣慧 潘振亮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外治法 肛周疾病 中药熏洗 经络传导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孝权 魏华东 王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观察 病人 疗效 常见 渗出液 恶液质 巨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