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磊 王志奎 +3 位作者 马金玲 刘兆英 王朝霞 任岳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及腹膜透析(PD)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及心脏瓣膜钙化(CVC)情况,了解瓣膜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随访的MHD及PD患者,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采用心脏超声检测...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及腹膜透析(PD)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及心脏瓣膜钙化(CVC)情况,了解瓣膜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随访的MHD及PD患者,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CVC发生及其程度,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MHD及PD患者CVC发生率分别为36.96%,33.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左房直径较MHD患者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P水平在中、重度钙化组较无钙化组及轻度钙化组有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血清尿酸及血磷水平在重度钙化组较无钙化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较MHD患者CVC发生率低;年龄、透析龄、糖尿病、血尿酸、ALP、血磷、舒张压是CV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钙化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心脏超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两种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磊 王志奎 +1 位作者 周忠启 任岳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及腹膜透析( 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T)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MHD及PD患者,透析1年以上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分别120例、138...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及腹膜透析( 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T)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MHD及PD患者,透析1年以上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分别120例、138例,超声心动图检测的PASP﹥35 mmHg诊断PHT。搜集MHD合并PHT组与PD合并PHT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患者的PH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 HD与PD患者发生PHT分别为45例(37.5%)与44例(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透析方式及透析时间长短均无显著相关性;(2)HD与PD患者发生PHT89例(34.5%),其中轻度PHT63例(70.8%),中度PHT21例(23.5%),重度PHT5例(5.6%),对PHT组与非PHT组患者舒张压( DBP)、Alb、CRP、LEVD、LVEF、LAD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与PD患者PHT发生率相似,容量负荷过重,炎症状态及营养状态可能参与了PH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肺动脉高压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骨密度的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磊 王志奎 +3 位作者 马金玲 刘兆英 王朝霞 任岳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MHD及PD患者BMD状况,探讨BMD与临床资料、骨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MHD及PD患者,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标本。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BMD状况,对骨... 目的了解我院MHD及PD患者BMD状况,探讨BMD与临床资料、骨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MHD及PD患者,透析龄均超过3个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标本。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BMD状况,对骨量异常患者的BMD及患者一般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透析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 MHD组及PD组骨量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7.98%,48.54%,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随着透析龄的延长,透析患者BMD下降,透析龄3年以上的PD患者比MHD患者的TScore值相对较高,两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高龄、高透析龄、高BMI、高血磷及高ALP血症是透析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比PD患者更易发生骨量异常,且随着透析龄的延长,透析患者骨量异常发生率增高,高龄、高透析龄、高BMI、高血磷及高ALP血症是透析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超声骨密度仪 骨量异常 骨密度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超负荷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磊 王志奎 +1 位作者 任岳钦 周忠启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7期32-33,共2页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PDCA方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超负荷状态,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135例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求每月随访时提供透析日志,在CQI实施前后监测心脏超声指标LVEF及LVEDD,运用...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PDCA方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超负荷状态,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135例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求每月随访时提供透析日志,在CQI实施前后监测心脏超声指标LVEF及LVEDD,运用PDCA循环法,设计并实施纠正患者容量超负荷的流程。结果高血压发生率由69.63%降至27.40%,高血压伴水肿的发生率由23.70%降至10.37%,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由4.50%降至0.74%,1年内新增患者76例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状态进行管理,减少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腹膜透析 容量超负荷 高血压 充血性心衰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10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
5
作者 徐启苗 邵明凤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8年第4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例护理体会
6
作者 李祥萍 《青海医药杂志》 2002年第7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经导管化学消融 治疗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护理 HOCM PTSMA 病例
下载PDF
倍他乐克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昌述 闫芳龄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3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倍他乐克 硝苯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下载PDF
改良腹式呼吸训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宝润 《社区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呼吸训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60例,轻度组25例,中度组35例。每位患者由专门的护士执行操作,教会患者如何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呼吸训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60例,轻度组25例,中度组35例。每位患者由专门的护士执行操作,教会患者如何采用中医养生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进行训练。具体方法:让患者将手放于脐周围,呼气时让患者尽量收缩腹肌,使腹肌尽量凹陷以便将肺内气体排出。吸气时放松腹肌,带动深吸气。患者掌握后,叮嘱患者在家每日自行练习,早中晚各20 min,患者均锻炼1年。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监测患者肺功能、6 min行走距离(six-minutes walk distace,6MWD),并通过呼吸困难程度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MRC)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对患者锻炼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轻度组锻炼前后FVC、FEV1和FEV1/FVC、MMRC评分及SGRQ各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锻炼后6MWD及SpO2[(419.10±15.38)m、(84.94±1.16)%]与锻炼前[(407.48±17.43)m、(92.56±0.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锻炼后FVC、FEV1和FEV1/FVC、6MWD、MMRC评分、SpO2及SGRQ各指标评分[(2.17±0.15)、(1.98±0.05)L、76.45±3.26、(343.06±11.42)m、(1.48±0.20)分、(88.50±1.08)%、(51.40±8.31)、(56.60±8.23)、(52.30±9.87)、(53.43±8.80)分]与锻炼前[(1.88±0.15)、(1.71±0.06)L、62.63±5.20、(318.67±8.01)m、(2.35±0.30)分、(92.34±0.71)%、(69.30±9.20)、(69.00±8.71)、(65.50±12.43)、(67.93±10.1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腹式呼吸训练法可明显改善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提高6MWD、降低呼吸困难程度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呼吸训练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