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患者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目的: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患者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发生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发生率(15.5%)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引流量少于20 m L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显著低于20-30 m L者。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引流量小于20 m L可作为拔管的最佳时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患者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发生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发生率(15.5%)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引流量少于20 m L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显著低于20-30 m L者。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引流量小于20 m L可作为拔管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