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家增 薛友艳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咳嗽变异型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女性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明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0期1467-1469,共3页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女性 治疗 诊断 正常儿童 身高增长 第二性征 正常成人 早熟儿童 心理负担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胎兔动脉导管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体系的影响
3
作者 潘筱 刘文龙 高芹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6期24-24,25,共2页
目的探讨H2S、NO对早产胎兔动脉导管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探索动脉导管开放与关闭的病理生理机制、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全面认识动脉导管的开放与关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孕21d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及... 目的探讨H2S、NO对早产胎兔动脉导管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探索动脉导管开放与关闭的病理生理机制、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全面认识动脉导管的开放与关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孕21d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及三个处理组,处理组待孕龄23d和25d时分别腹腔注射以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前体-硝普钠,待孕龄26d时解剖孕兔取胎兔,胎兔心脏取血1mL后立即解剖胎兔取动脉导管组织,进行实验。结果随着注射硝普钠浓度的增加,胎兔血浆中硫化氢含量、动脉导管组织CSEmRNA表达量均逐渐随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相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兔血浆中有H2S存在,早产兔动脉导管组织中存在CSEmRNA表达;给孕兔注射不同剂量硝普钠(在一定范围内)对早产兔动脉导管中H2S/CSE体系具有浓度依赖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早产兔 一氧化氮 硫化氢 胱硫醚-酌-裂解酶
下载PDF
新生儿超高热32例抢救体会
4
作者 韩明英 《工企医刊》 2005年第3期13-14,共2页
发热为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腋温≥40.5℃~41℃则为新生儿超高热,它是儿科的一种危急重症,也是临床所遇难题之一,对机体各系统危害甚大,可使原发病加重甚至恶化,诱发脑水肿,并发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我院2000年~2003... 发热为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腋温≥40.5℃~41℃则为新生儿超高热,它是儿科的一种危急重症,也是临床所遇难题之一,对机体各系统危害甚大,可使原发病加重甚至恶化,诱发脑水肿,并发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我院2000年~2003年,抢救新生儿超高热32例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热 抢救体会 呼吸循环衰竭 新生儿疾病 严重并发症 2003年 2000年 常见症状 危急重症 分析报告 原发病 脑水肿
下载PDF
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张新 朱丽萍 +4 位作者 杨莉 邱世彦 徐那 韩玉增 李玉芬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的探讨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DEE18)患儿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7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2例SZT2基因相关DEE18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 目的探讨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DEE18)患儿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7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2例SZT2基因相关DEE18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使用SWISS-MODEL软件对筛选出的SZT2基因变异进行蛋白质3D建模。结果2例患儿均存在重度全面发育迟缓、癫痫发作及孤独症表现,伴有大头畸形、特殊面容、全身肌张力低下,影像学检查提示胼胝体畸形、透明膈腔持续存在,视频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局灶性放电。其中患儿1自幼易惊且身材瘦小;患儿2免疫缺陷且癫痫成簇发作。WES结果显示患儿1携带SZT2基因c.5811G>A(p.W1937X)(父源)和c.9269delG(p.S3090Ifs*94)(母源)复合杂合变异,患儿2携带c.6302A>C(p.H2101P)(父源)和c.7584dupA(p.E2529Rfs*20)(母源)复合杂合变异,2例患儿的父母临床表型均正常。上述4种变异为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估:p.S3090Ifs*94为致病性变异,p.W1937X为致病性变异,p.E2529Rfs*20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H2101P为意义未明确变异。3D建模发现p.H2101P变异可导致编码的第2101位氨基酸周围氢键发生明显改变,蛋白质稳定性降低;其余3种变异可导致肽链提前截断,蛋白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SZT2基因变异引起的DEE18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癫痫发作、孤独症、颅面部畸形、全身肌张力低下、脑电图异常放电、胼胝体畸形、透明膈腔持续存在、易惊、身材瘦小和免疫缺陷。4种SZT2基因相关的新变异可能为本组DEE18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育障碍 SZT2基因 错义变异 先天畸形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BRWD3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李梦琳 张新 +6 位作者 杨莉 徐那 韩玉增 朱丽萍 余西西 李欣 李玉芬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探讨BRWD3基因变异所致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8月2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BRWD3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及Sange... 目的探讨BRWD3基因变异所致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8月2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BRWD3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并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以"BRWD3"为检索词查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相关文献,总结BRWD3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为男性,4岁4个月,临床表型包括重度全面发育迟缓、局灶性发作(4月龄首发)、痉挛发作(6月龄首发)、孤独症、大头畸形、前额凸出和视频脑电图高度失律。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存在BRWD3基因新发移码变异c.43184319del(p.Q1441Efs*20)(NM153252),此位点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读c.43184319del变异为致病性突变(PVS1+PS2+PM2)。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且临床表型正常。共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报道BRWD3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16例(其中仅1例BRWD3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患儿),国内未见报道。加上本例共17例。皆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15例为微小变异,包括7例错义变异、3例框移变异、3例剪切变异、2例无义变异,其余2例为大片段缺失;共发现15种变异。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发作(17/17)、智力障碍(10/17)、运动发育障碍(7/17)、言语障碍(9/17)、大头畸形(8/17)、面部畸形(8/17)、孤独症(4/17)和肌张力低下(4/17)等。癫痫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偶有痉挛发作和强直发作。结论BRWD3基因变异相关癫痫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临床表型谱广泛。BRWD3基因c.43184319del(p.Q1441Efs*20)变异可致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表现为重度全面发育落后、痉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孤独症、颅面部畸形和视频脑电图高度失律,丰富了BRWD3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BRWD3基因 突变 发育障碍 婴儿癫痫性痉挛综合征 畸形 全外显子测序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对比经导管介入与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7
作者 潘筱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与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比2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 患儿175例(导管介入组),年龄3个月~14岁,使用介入...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与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比2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 患儿175例(导管介入组),年龄3个月~14岁,使用介入器材除弹簧圈外,均为国产封堵器。与同期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患儿157例(小切口组,年龄5个月 ~14岁,使用的封堵器与导管介入组相同)比较,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导管介入组175例患儿中,介入成功171例,技术总成功率为97.71% ,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7% ;经胸小切口组157例患儿中,封堵成功137例,技术总成功率87.26% ,死亡1例,出现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8 % 。导管介入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小切口组(χ^2=8.05,P 〈0.01);导管介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χ^2=13.48,P 〈0.01);且导管介入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0.021±0.007)L比(0.088±0.027)L、(36.81 ± 7.19)min比(88.65 ±27.92)min、(4.16 ±0.45)d比(10.68 ±2.38)d、(27943.6±2754.1)元比(35037.4±8659.2)元],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3、22.19、33.44、18.47,P均〈0.01)。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并发症少,疗效高,明显优于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是小儿PDA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介入 外科经胸封堵 小切口
原文传递
过度惊吓反应症1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敏 张新 +4 位作者 徐那 杨莉 邱世彦 李玉芬 徐丽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0-786,共7页
目的分析1例过度惊吓反应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测序结果,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女性,12岁,7月龄起病,因... 目的分析1例过度惊吓反应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测序结果,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女性,12岁,7月龄起病,因“发作性肢体僵硬11年余,加重半个月”于2022年7月4日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临床表现为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后诉害怕,表情惊恐,喉中发声,肢体抖动数下后出现四肢僵直,偶伴呼吸暂停、嘴唇青紫,频繁时发作数次/d,每次持续1~30 min不等,早期头腹屈曲位可缓解。生长发育正常,头颅磁共振成像及发作期视频脑电图未见异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SLC6A5基因存在错义杂合突变c.643T>C(p.W215R),父母均未携带此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生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及指南,该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经双亲验证的新发变异,且无家族史)+PM2(正常对照人群中未发现的变异)+PP3(多种软件预测出该变异会对基因或基因产物造成有害的影响)],位点高度保守,Swiss三维建模发现该突变氨基酸周围的氢键亦发生变化。结论过度惊吓反应症极其罕见且容易误诊,主要临床特征为对突然不能预期的外界刺激产生过度的惊吓反应(肢体抖动或惊跳),进而出现全身僵硬,生长发育正常,惊吓反应时视频脑电图正常。SLC6A5基因c.643T>C(p.W215R)可能致病性杂合错义变异是其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吓反应 误诊 错义变异 SLC6A5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