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关于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抒望 《创新》 2009年第10期63-66,共4页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勇于接受监督,坚持民主执政,全面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 民主执政 民主监督 民主政治 执政能力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2
作者 李抒望 《创新》 2010年第1期92-94,共3页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能力 党群关系 民主监督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浅论建设有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内容、原则及途径
3
作者 李抒望 《杭州研究》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念提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政治文明”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体制改革 江泽民同志 顺应 概括 内容
下载PDF
论第一要务
4
作者 李抒望 《领导广角》 2002年第10期16-18,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新的重大命题,不仅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阐明了我党在新世纪里庄...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新的重大命题,不仅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阐明了我党在新世纪里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要务 科学总结 执政兴国 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 历史经验 当代中国 “发展是硬道理” “三个代表” 地位
下载PDF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体会
5
作者 李抒望 《杭州研究》 2011年第3期30-33,共4页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表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中国共产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党群关系 “七一”讲话
下载PDF
论加强党内优良文风建设
6
作者 李抒望 《杭州研究》 201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文风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当前文风不正的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端正文风已成为党风建设的当务之急;加强文风建设,关键是全党要高度重视,并从领导做起,与改进学风紧密结合,努力提高文化和语言水平,加强文德修养大力弘扬生动活泼... 文风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当前文风不正的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端正文风已成为党风建设的当务之急;加强文风建设,关键是全党要高度重视,并从领导做起,与改进学风紧密结合,努力提高文化和语言水平,加强文德修养大力弘扬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风 党风 党的建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7
作者 李抒望 《杭州研究》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6条基本经验,这6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6条基本经验,这6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基本经验 四中全会
下载PDF
管理输入型通货膨胀预期探讨
8
作者 常清 刘慧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0,共1页
自今年7月以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开始复苏。而今年年初我国经济便开始呈V型反转走势,逐步企稳向好。然而,在经济不断好转的同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国务院提出的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 自今年7月以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开始复苏。而今年年初我国经济便开始呈V型反转走势,逐步企稳向好。然而,在经济不断好转的同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国务院提出的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如何管理好输入型通货膨胀预期的角度谈谈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 输入型 管理 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 国务院
原文传递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核心与多样的统一,入文与科学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民族与世界的统一,稳定与发展的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价值体系 文化建设 辩证法
原文传递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0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4年第1期26-26,共1页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观 执政党 中国 人民利益 民主 社会主体
原文传递
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价值取向的思考
11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蕴涵着崇高价值取向的命题。保持党的先进性,究竟为了谁?决不仅仅是甚至主要的不是为了党自身,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民群众。
关键词 党的先进性 人民群众 价值取向 根本 建设 保持 高价 命题 崇高
原文传递
让哲学真正成为我们的思想武器——读《学哲学用哲学》
12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一、学哲学 从一个农民,一步步走到中国政坛的最高层;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工,逐步成长为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瑞环同志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成功的奥妙和诀窍是什么?或许,这是多数读者... 一、学哲学 从一个农民,一步步走到中国政坛的最高层;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工,逐步成长为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瑞环同志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成功的奥妙和诀窍是什么?或许,这是多数读者最感兴趣的一点。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李瑞环同志自信而坦诚地向世人公开了这一秘密:“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哲学用哲学》 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制度 文化程度 传奇色彩 李瑞环 领导人 同志
原文传递
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
13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6年第6期1-2,5,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对于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没有党内和谐,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对于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只有党内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和谐 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 创造力 战斗力 凝聚力
原文传递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学习习近平同志“1·20”重要讲话
14
作者 李抒望 《政工师指南》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将其概况为五个必须:一是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二是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基本经验 习近平 同志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学习 思想政治建设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总设计师的设计主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15
作者 李抒望 《淮海文汇》 2004年第3期9-12,共4页
今天,我们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究竟为我们设计了什么?答案无疑是结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当然也是结论性的:共... 今天,我们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究竟为我们设计了什么?答案无疑是结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当然也是结论性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诞辰100周年 缅怀 改革开放 中国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16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利益多元化 社会稳定 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让民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17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4年第3期25-25,共1页
民主政治生活化。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政治的生活化而不是生活的政治化。让民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与国家政权建设相比,基层民主建设更加强调生活取向,强调公民在生活事务上的自主管理与决策,要求开放和扩大公民自... 民主政治生活化。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政治的生活化而不是生活的政治化。让民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与国家政权建设相比,基层民主建设更加强调生活取向,强调公民在生活事务上的自主管理与决策,要求开放和扩大公民自主决策的具体生活空间,促进公民在性质相对简单、目标相对单纯的“单一问题”或“单一利益”上参与和自我管理,突破现有的基层民主建设基本局限于仅具有狭义政治性质的村委会、居委会民主选举的单一模式,形成适合公民参与、适应公民目前兴趣和能力的多种公共决策参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村民自治 农村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
原文传递
让节约成为一种执政方式
18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5年第5期27-27,共1页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应当从建设节约型政府人手;要使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首先要使节约成为一种执政方式。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执政方式 生活方式 政府人 首先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带
19
作者 李抒望 《研究与交流》 2006年第4期20-20,共1页
1、建立健全教育宣传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行为,是复杂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也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其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教育 宣传机制 道德修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