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名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0期15-16,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全血及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所有51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除毒物、应用双复磷或氯磷定、阿托品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72、96、120h及出院时抽末...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全血及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所有51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除毒物、应用双复磷或氯磷定、阿托品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48、72、96、120h及出院时抽末梢血测定全血及血清ChE活性,并于同期测定37名均为健康者血ChE活性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全血、血清ChE活性在中毒患者治疗前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轻度患者的全血ChE活性恢复较快,至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的全血ChE活性于治疗后24h降至最低,于48h缓慢回升,至出院时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3例死亡患者全血ChE活性持续不回升。血清ChE活性值波动较大,分布较离散,恢复相对较快。结论全血ChE活性是对急情有机磷中毒进行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活性 有机磷中毒
下载PDF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血气及渗透浓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英明 曹莉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832-832,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炎 生化检测 婴儿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莉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7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研究组(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研究组(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阿奇霉素治疗)各6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在咳嗽、高热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临床需要尽早确诊,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孟鲁司特钠
下载PDF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索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病特点与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RMP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15例RMPP均出现高热并逐渐出现肺部体征,部分患者有心肌损害、肝功受损、皮疹等肺外表现。确断R... 目的探索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病特点与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RMP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15例RMPP均出现高热并逐渐出现肺部体征,部分患者有心肌损害、肝功受损、皮疹等肺外表现。确断RMPP后给予大环内酯类加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重症或激素无效患儿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15例患儿均获得治愈。结论虽然RMPP病情严重且病程延长,但经合理治疗均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并发症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余静 《中国处方药》 2017年第8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常...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并记录患儿术后恢复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7.59%;观察组机械通气比例为20.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0%,且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是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地塞米松 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