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香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治疗的300例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治疗前SDS、SAS以及HAMA评分分别是(... 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治疗的300例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治疗前SDS、SAS以及HAMA评分分别是(62.07±2.56)分、(63.71±4.03)分、(23.82±4.51)分;使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后患者的SDS、SAS以及HAMA评分分别是(36.94±3.41)分、(44.46±3.92)分、(15.43±2.06)分,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以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为主,其诊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经验,以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并安排患者接受心理治疗,选择帕罗西汀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不适症状,改善睡眠,且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门诊 心理障碍患者 临床诊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丁苯酞剂量差异辅助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璞 陈宁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8期2836-2838,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剂量差异辅助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大剂量丁苯酞辅助神... 目的探讨丁苯酞剂量差异辅助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大剂量丁苯酞辅助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治疗后hs-CRP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丁苯酞辅助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调节hs-CRP和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本酮类 神经节苷脂类 脑梗死 急性病 神经系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前列地尔辅助神经营养剂对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李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9期3568-3569,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辅助神经营养剂对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神经营养...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辅助神经营养剂对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神经营养剂单用和与前列地尔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TSS评分,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SF-36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和TS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加快(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前列地尔辅助神经营养剂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功能,并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神经营养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脑出血120例急性期心电图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维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脑出血急性期的心电图资料,并将脑出血量、病变部位、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心电图检查不正常108例,占90.0%。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脑出血急性期的心电图资料,并将脑出血量、病变部位、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心电图检查不正常108例,占90.0%。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及ST-T改变表现较多。出血量〈5 ml者心电图异常占62.5%,出血量6~10 ml者占77.8%,出血量≥10 ml者占94.7%。脑干及脑室出血者心电图异常均占100.0%,基底核出血者占94.3%,丘脑出血者占85.7%,脑叶出血者占60.0%,小脑出血者占75.0%。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量及中线结构偏移程度有关,而不能仅用脑出血部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囊虫病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爱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4期142-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囊虫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2017年临沧市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内科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吡喹酮联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后2... 目的观察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囊虫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2017年临沧市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内科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吡喹酮联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后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例,轻微不良反应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8%(9/110)。结论吡喹酮联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囊虫病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甘露醇 糖皮质激素 脑囊虫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舒晓东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6期135-135,137,共2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7例,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咪达唑仑。2008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安定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7例,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咪达唑仑。2008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安定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4%,总有效率为72.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7.2±6.33)min,对照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8.5±8.72)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3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3例肺部感染,3例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效果好、安全,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癫痫持续状态 惊厥
下载PDF
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舒晓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期122-122,共1页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30例,采用常规脑电图(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进行检查。同期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动态脑电图(A...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30例,采用常规脑电图(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进行检查。同期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结果实验组EEG与AEEG检查结果中痫样放电和异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流显著增强,动态脑电图在检测方法上具有显著优势,临床应该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动态脑电图 异常放电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实施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珠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247-248,共2页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身医学的发展,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根据脑出血患者的特点,主要通过评估...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身医学的发展,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根据脑出血患者的特点,主要通过评估患者的学习要求,为患者制定教育计划,确定最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入院后宣教,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主要药物知识。饮食方向知识,休息指导,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教育。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健康自护能力,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另外,健康教育的实施体现了护士的知识价值,同时也对护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使科室的凝聚力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舒晓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4期75-75,共1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用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和联用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治疗后的30d内通过CT检查患者水肿范围与血肿体积及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用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和联用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治疗后的30d内通过CT检查患者水肿范围与血肿体积及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联用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甘露醇组和甘油果糖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2个药物单用组(P<0.05),水肿范围和血肿体积也明显低于另2组(P<0.05),且甘露醇组与联用组患者之间肾功能损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可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甘露醇 甘油果糖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继续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0
作者 舒晓东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5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继续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继续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32±4.11),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55±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可以快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脑缺血,保护脑组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吡喹酮联合阿苯达唑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效果观察
11
作者 马爱斌 刘文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3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吡喹酮联合阿苯达唑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22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吡喹酮组80例、阿苯达唑组65例和联合组75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 目的观察吡喹酮联合阿苯达唑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22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吡喹酮组80例、阿苯达唑组65例和联合组75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联合组痊愈率为88.00%,高于吡喹酮组的60.00%(χ^2=15.600,P=0.000),高于阿苯达唑组的72.31%(χ^2=5.509,P=0.01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阿苯达唑组的7.69%(χ^2=5.661,P=0.017),低于吡喹酮组的8.75%(χ^2=4.350,P=0.037)。结论吡喹酮、阿苯达唑单药或双药联合驱虫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疗效均较好,但联合治疗效果更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片 阿苯达唑片
下载PDF
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华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150例ACI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组26例、小动...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150例ACI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组26例、小动脉疾病型(SAD)组31例、心源性栓塞型(CE)组32例、其他原因卒中型(SOD)组28例、不明原因卒中型(SUD)组33例。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五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五组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五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不同病因ACI患者治疗效果均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朝刚 陈宁 舒晓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高氧液治疗 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下载PDF
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14
作者 刘文香 陈宁 李华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8期62-62,65,共2页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帕罗西汀 脑卒中 抑郁 疗效
下载PDF
以头面部疼痛就诊的颈动脉漂浮血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马爱斌 杨永丽 +3 位作者 周赵德 李华静 王家辉 舒晓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颈动脉漂浮血栓(carotid free-floating thrombus,CFFT)系指附着于颈动脉壁的细长血栓,一端附着于血管壁,另一端游离,其远端周围有血流通过,栓体随心动周期规律运动[1]。CFFT在临床上较罕见,截至2010年正式报道的不足150例[2]。超过90%... 颈动脉漂浮血栓(carotid free-floating thrombus,CFFT)系指附着于颈动脉壁的细长血栓,一端附着于血管壁,另一端游离,其远端周围有血流通过,栓体随心动周期规律运动[1]。CFFT在临床上较罕见,截至2010年正式报道的不足150例[2]。超过90%的CFFT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1]。早期的文献显示,卒中患者中的CFFT诊断罕见,估计为0.4%[1],且CFFT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增高[3]。动脉粥样硬化是CFFT最常见的潜在病因,其他潜在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外伤或外部压迫、动脉夹层、血管炎等。此外,高凝状态,例如恶性肿瘤、易栓症、妊娠以及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也与CFFT相关[4]。CFFT的潜在结果包括进展为闭塞、远端栓塞、稳定或消失[5]。CFFT多在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被影像学检查发现,其诊断可依靠颈动脉超声、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6]。CFFT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可采取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进行外科干预,孰优孰劣亦无定论[4]。本例CFFT患者以一侧头面部疼痛为主诉就诊,后续影像学检查也未证实急性脑梗死,最终患者接受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头面部疼痛 缺血性卒中 动脉夹层 高凝状态 易栓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头皮脂肿症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舒晓东 陈宁 尹明才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2,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汉族居民,从事饮食业.因"头部疼痛伴颈项僵硬感1年余,加重10 d"于2011年2月入院.患者头痛为持续性闷胀痛,间有加剧,以午后明显,不伴恶心、呕吐和视物障碍.半年前请人按摩头部时被告之头皮较软,患者始觉头皮不...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汉族居民,从事饮食业.因"头部疼痛伴颈项僵硬感1年余,加重10 d"于2011年2月入院.患者头痛为持续性闷胀痛,间有加剧,以午后明显,不伴恶心、呕吐和视物障碍.半年前请人按摩头部时被告之头皮较软,患者始觉头皮不像健康人,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行颈部CT检查,提示骨质增生.未行进一步诊治,因头颈不适而间断服用止痛类药.入院前10 d,患者头颈疼痛加重,呈头顶部持续性压迫痛伴有间断性全头部搏动性疼痛,且伴有恶心,症状以站立时尤为明显,卧床后可减轻.无视物闪光、黑矇、晕厥和流涕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检查 持续性压迫 皮脂 颈疼痛 临床资料 颈项僵硬 视物障碍 骨质增生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17
作者 罗美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7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采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时段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内120例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两组,应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60例(记作对照组),对照组基础+氯吡格雷60例(记作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采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时段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内120例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两组,应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60例(记作对照组),对照组基础+氯吡格雷60例(记作观察组),对临床总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率等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较之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更低,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浆粘度、血小板凝聚率、全血粘度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方案于疗脑梗死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促进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且用药安全性有保障,发挥改善患者预后的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