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我市植保科技服务水平的对策措施
1
作者 林兴华 彭桂清 赵亚梅 《临沧科技》 2005年第2期14-15,共2页
植物保护在保障农业的安全生产,挽回粮食损失,促进增产增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植物保护在农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市植保科技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当前开展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如何提高植保科技服... 植物保护在保障农业的安全生产,挽回粮食损失,促进增产增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植物保护在农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市植保科技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当前开展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如何提高植保科技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农业生产 科技服务 减灾措施
下载PDF
临沧市农药经营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周军 郑宇 +5 位作者 王益轮 乔志梅 赵琴植 吴岚 武星勇 汪金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9-23,共5页
培训是树立农药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当中涉及培训的规定进行解读,介绍了临沧市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的基本要求,培训运作方式以及经验... 培训是树立农药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当中涉及培训的规定进行解读,介绍了临沧市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的基本要求,培训运作方式以及经验做法,从工作思路、内容设置、职责分工等方面对培训工作进行探讨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经营培训 政策解读 工作实践 探讨思考
下载PDF
临沧市新发现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 被引量:38
3
作者 徐家菊 韦丽莉 《植物检疫》 2005年第5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 西花蓟马 临沧市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检疫性害虫 北美洲 加拿大 墨西哥 适应性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中国大陆寄主植物及一种茜草科寄主新纪录 被引量:14
4
作者 汪金蓉 李德强 +5 位作者 熊世海 韦丽莉 李树贵 罗国华 邵斌 杨子林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1,共5页
通过查询和整理相关文献,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中国大陆寄主植物共报道有55科165种,以菊科(Asteraceae)植物最多,达31种,锦葵科(Malvaceae)次之,有14种,茜草科(Rubiaceae)寄主未见报道;2015年3月9日在云南省镇康... 通过查询和整理相关文献,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中国大陆寄主植物共报道有55科165种,以菊科(Asteraceae)植物最多,达31种,锦葵科(Malvaceae)次之,有14种,茜草科(Rubiaceae)寄主未见报道;2015年3月9日在云南省镇康县发现一种茜草科作物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受扶桑绵粉蚧为害,发生程度达5级,为扶桑绵粉蚧中国大陆寄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中国大陆 寄主植物 新记录 茜草科
下载PDF
临沧市玉米叶斑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满云 禹崇云 +1 位作者 周军 何月秋 《农业与技术》 2010年第4期34-37,共4页
玉米叶斑病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田间调查和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市2007~2008年玉米叶斑病大发生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主栽品种耐病性差,菌源量大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搞好田园卫生,种子药剂处理,轮作、间作... 玉米叶斑病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田间调查和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市2007~2008年玉米叶斑病大发生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主栽品种耐病性差,菌源量大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搞好田园卫生,种子药剂处理,轮作、间作,抗病品种布局,适当提早播期,合理施肥,加强病害监测和适时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叶斑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斑病 大发生 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临沧市番茄潜麦蛾动态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兴华 杨子林 +3 位作者 韦丽莉 郑红芳 李海仙 黄光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1年的定点监测调查,基本掌握了番茄潜麦蛾的发生动态规律及嗜好的作物。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番茄潜麦蛾已入侵临沧市,并在番茄、辣椒上发生危害;发生动态为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春季始发生逐渐上升,夏季发生达到高峰,秋季逐渐下降,冬季... 通过1年的定点监测调查,基本掌握了番茄潜麦蛾的发生动态规律及嗜好的作物。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番茄潜麦蛾已入侵临沧市,并在番茄、辣椒上发生危害;发生动态为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春季始发生逐渐上升,夏季发生达到高峰,秋季逐渐下降,冬季发生最轻;危害最重为番茄,其次是辣椒,其他作物上还未发现危害。采用边监测边开展防控技术研究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长前期,采用性诱剂、杀虫灯、黄(蓝)板控制虫口基数;合理应用农艺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利用生物农药及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控番茄潜麦蛾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麦蛾 监测调查 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临沧市红火蚁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43-45,共3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在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现已在全球24个国家(地区)发生[1-2]。红火蚁具有食性杂、竞争力强、繁殖迅速、扩散快及攻击力强的特点,会对发生区域内的农林业生...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在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现已在全球24个国家(地区)发生[1-2]。红火蚁具有食性杂、竞争力强、繁殖迅速、扩散快及攻击力强的特点,会对发生区域内的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公共安全等造成严重危害,是全球100种最具危险性的生物之一,也是中国入境和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3-4]。2004年9月底在广东省吴川市发现红火蚁,首次证实红火蚁入侵中国,云南省于2011年在元谋县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检疫对象 红火蚁 农林业生产 人类身体健康 巴拉那河 防控对策 公共安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临沧市农田鼠害调查及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岚 赵琴植 周军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第S01期72-74,共3页
通过对临沧市辖区内农田鼠害监测及发生情况调查,掌握农田鼠害在临沧市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加强鼠害监测、建立鼠害综合治理示范区、加强农田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等技术措施,为农田鼠害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鼠害 调查 治理对策
下载PDF
2004年临沧市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治理策略
9
作者 韦丽莉 《临沧科技》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小麦条锈病是我市小麦生产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对我市小麦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病害流行时,小麦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种植品种抗性丧失,加上农民防治意识淡薄,造成条锈病在1997年、199... 小麦条锈病是我市小麦生产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对我市小麦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病害流行时,小麦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种植品种抗性丧失,加上农民防治意识淡薄,造成条锈病在1997年、1998年偏重发生流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2004年 治理策略 流行特点 临沧市 1997年 1998年 发生范围 小麦生产 高产稳产 病害流行 抗性丧失 种植品种 发生流行 减产 田块
下载PDF
临沧市新发现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
10
作者 徐家菊 韦丽莉 +4 位作者 禹崇云 包丽琼 林兴华 彭桂清 赵满云 《临沧科技》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西花蓟马是一种严重的外来检疫性害虫,此虫原本是北美洲的本地虫种,50年代只发生在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等国家,80年代随着环境的适应性及对药剂的抗性增强,开始在国际间广泛传播蔓延。2003年首次传入我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西花蓟马是一种严重的外来检疫性害虫,此虫原本是北美洲的本地虫种,50年代只发生在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等国家,80年代随着环境的适应性及对药剂的抗性增强,开始在国际间广泛传播蔓延。2003年首次传入我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通过调查,我市也发现有西花蓟马的入侵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外来有害生物 临沧市 检疫性害虫 2003年 2004年 50年代 80年代 北美洲 加拿大 墨西哥 适应性 虫种 抗性 为害
下载PDF
2014年油菜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抗根肿病试验总结
11
作者 林兴华 《临沧科技》 2014年第4期30-32,共3页
近年来,随着油菜根肿病菌源在土壤中的累积,油菜根肿病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探索农业防控方法,根据“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项目安排,选择我市主栽的早熟、高产、高油油菜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抗油菜根肿病试... 近年来,随着油菜根肿病菌源在土壤中的累积,油菜根肿病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探索农业防控方法,根据“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项目安排,选择我市主栽的早熟、高产、高油油菜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抗油菜根肿病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选在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永泉办事处汛房村张宝华家责任田进行,试验田经度100°2′26″,纬度23°42′4″,海拔1810m,年平均气温17.5℃,土壤砂壤土,浇灌条件方便,常年行油菜一烤烟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总结 种植方式 根肿病 油菜 品种 十字花科作物 防控技术 年平均气温
下载PDF
临沧市稻田杂草发生及防除对策
12
作者 唐永跃 《临沧科技》 2014年第3期19-20,共2页
临沧市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800m区域,农田杂草是水稻生产上的一大生物障碍因子,发生为害十分严重。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进化学除草剂进行试验、示范、推广,80年代后化学除草技术在水稻应用基本得到普及。... 临沧市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800m区域,农田杂草是水稻生产上的一大生物障碍因子,发生为害十分严重。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进化学除草剂进行试验、示范、推广,80年代后化学除草技术在水稻应用基本得到普及。由于长期施用化学除草剂后,造成杂草群落构成的改变、抗(耐)药性杂草的产生等,化除效果降低,导致除草剂用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更甚者造成水田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发生 临沧市 防除对策 水稻种植面积 化学除草剂 稻田 化学除草技术 障碍因子
下载PDF
临沧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13
作者 林兴华 韦丽莉 +1 位作者 周军 李文芳 《临沧科技》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稻飞虱是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的统称,三种虫均为同翅目飞虱科害虫,均具有迁飞性。我市以白背飞虱为主,约占种群数量的90%以上。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水稻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导致水稻失水变黄容易... 稻飞虱是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的统称,三种虫均为同翅目飞虱科害虫,均具有迁飞性。我市以白背飞虱为主,约占种群数量的90%以上。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水稻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导致水稻失水变黄容易感染病害,排泄物常导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俗称“落黄”、“落塘”。可导致产量损失20%-40%,严重时颗粒无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防控措施 发生特点 临沧市 白背飞虱 种群数量 光合作用 产量损失
下载PDF
临沧市农田杂草化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
作者 彭桂清 《临沧科技》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临沧市农田杂草种类繁多,综合治理科研滞后,出现了诸如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药害及杂草耐、抗药性的产生等问题。作者在对临沧市农田杂草的发生为害和防除现状作调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农田杂草 化除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临沧市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概况与防控建议
15
作者 唐永跃 曹泉灵 +1 位作者 林兴华 何朝怀 《临沧科技》 2012年第3期17-19,共3页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临沧市四县一区12个乡镇(社区)8个品种的十字花科作物上相继发生,并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针对该病病害特征,结合临沧市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概况,建议推行轮作、调碱、化防...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临沧市四县一区12个乡镇(社区)8个品种的十字花科作物上相继发生,并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针对该病病害特征,结合临沧市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概况,建议推行轮作、调碱、化防、人工拔除以及强化栽培管理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根肿病 发生 防控 建议
下载PDF
临沧市除草剂药害现状、原因及控制对策
16
作者 彭桂清 唐永跃 +1 位作者 林兴华 赵满云 《临沧科技》 2006年第2期38-39,共2页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较单一除草剂品种,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药害发生越来越普遍而严重,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临沧市除草剂药害现状及其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 化学除草剂 药害原因 控制对策
下载PDF
临沧市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初探
17
作者 林兴华 杨子林 +2 位作者 韦丽莉 李文芳 周军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第S01期122-123,共2页
针对草地贪夜蛾入侵,在调查监测、宣传培训、应急防控药剂筛选试验、重点防控示范区统防统治的实施过程中,探索临沧市草地贪夜蛾发生特N,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控制其发生危害,降低危害损失。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临沧市发生特N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临沧市2019年稻飞虱发生及防控对策
18
作者 汪金蓉 赵琴植 +2 位作者 吴岚 刘晓晓 韦丽莉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第S01期61-66,共6页
稻飞虱是临沧市水稻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为掌握稻飞虱发生动态与危害规律,采用了黑光灯诱测和田间系统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白背飞虱灯下成虫迁入时间早,于2—3月始见,但全年迁入峰次减少,总迁入虫量... 稻飞虱是临沧市水稻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为掌握稻飞虱发生动态与危害规律,采用了黑光灯诱测和田间系统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白背飞虱灯下成虫迁入时间早,于2—3月始见,但全年迁入峰次减少,总迁入虫量与去年相比减少54%,大田期白背飞虱迁入危害时间推迟,危害轻,8月下旬后局部稻区褐飞虱危害严重。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做好监测预报、突出防治重点、抓好统防统治示范、加强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为本地区稻飞虱的监测与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规律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临沧市临翔区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推进措施
19
作者 何朝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99-100,共2页
通过分析近两年临翔区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控工作推进对策,包括积极开展预警监测及信息报送、开展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及指导、抓好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示范、组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等。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监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常用杀虫剂对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的室内和田间药效评价
20
作者 金灿 杨林仙 +9 位作者 罗茜艳 陆静 崔凯 赵亚梅 尹定云 李向永 刘莹 赵雪晴 谌爱东 尹艳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7-2223,共7页
[目的]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和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对白背飞虱主要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稻茎浸渍法开展白背飞... [目的]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和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对白背飞虱主要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稻茎浸渍法开展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测定室内毒力LC_(50)和抗性倍数RR;采用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方式对7种杀虫剂开展防治白背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药后3和7 d白背飞虱的百株虫量和校正防效,以及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百株虫量和校正虫口减退率。[结果]抗药性监测:与敏感种群比较,10%三氟苯嘧啶SC、25%吡蚜酮SC、60%烯啶虫胺SP、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WG、25%吡虫啉SP和25%呋虫胺OD对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的LC_(50)分别为0.18、1.31、0.84、2.40、0.66、0.96和6.43 mg/L,抗性倍数RR分别为0.42、2.74、3.07、4.83、6.87、8.81和31.99倍。该种群对呋虫胺为中等抗性,对吡虫啉和噻虫嗪为低抗性,对其余药剂敏感。田间药效试验:7种杀虫剂药后7 d对白背飞虱的校正防效为85.35%~95.91%,其中氟啶虫胺腈的防效相对较差,其余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天敌安全性评价:药后7 d白背飞虱的主要天敌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0.37%~51.10%和43.90%~86.10%,7种药剂对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均会产生药害,其中对蜘蛛相对较安全,对黑肩绿盲蝽相对欠安全。[结论]7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效果良好,推荐作为常用田间防治药剂使用。其中,吡蚜酮和三氟苯嘧啶防效更佳,对天敌安全性较好。应注意将呋虫胺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田间药效 抗药性监测 天敌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