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不同年龄发作18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建友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0期168-168,共1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不同年龄发作的病理检查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例IgA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和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结果根据穿刺的肾组织进行光镜下肾小球病理改变检查,Ⅰ级22例,Ⅱ级37例,Ⅲ级77例,Ⅳ级31例,Ⅴ级19例;根据免疫荧光下... 目的探讨IgA肾病不同年龄发作的病理检查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例IgA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和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结果根据穿刺的肾组织进行光镜下肾小球病理改变检查,Ⅰ级22例,Ⅱ级37例,Ⅲ级77例,Ⅳ级31例,Ⅴ级19例;根据免疫荧光下病理检查,患者均有系膜区IgA沉积,其中单纯IgA型41例,IgA+IgG型54例,IgA+IgM型38例,IgA+IgG+IgM型53例。少儿组病理损害以Ⅰ~Ⅱ级为主,青年组以Ⅲ级为主,成人组病理损害以Ⅳ级为主,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阶段性损害及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等变化逐渐增高(P<0.05)。结论 IgA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损害逐渐严重加深。早期对患者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不同年龄 病理检验 分析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87例临床病理检查与征象分析
2
作者 朱建友 《中外医疗》 2012年第7期180-180,共1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及征象特点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析,其中腺癌33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9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及征象特点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析,其中腺癌33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9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好。子宫内膜癌中鳞腺癌的肌层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恶性程度高,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肿瘤;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其他癌瘤类型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低的恶性病理学分化,预后和存活率较好。结论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肿瘤类型、组织形态、浸润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及时区别与"功能性出血"时内膜形态改变,最客观的反应出合乎病理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病理检查 征象
下载PDF
原发性脑膜恶性黑色素瘤2例病理观察
3
作者 单保信 赵玉香 朱建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6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脑膜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免疫组化在肺小活检中对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爱丽 孙宇 +2 位作者 徐少艳 贺红梅 曹登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一组免疫组化标记物(p63、CK5/6、CK7、napsin A和TTF-1)在肺小活检中对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83例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和95例肺原发性腺癌的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CK5/6... 目的探讨一组免疫组化标记物(p63、CK5/6、CK7、napsin A和TTF-1)在肺小活检中对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83例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和95例肺原发性腺癌的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CK5/6、CK7、napsin A和TTF-1的表达。结果 p63和CK5/6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3/83)和96%(80/83),特异性分别为80%和94%;CK7、napsin A和TTF-1在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4%(89/95)、71%(67/95)和87%(83/95),特异性分别是77%、100%和100%。结论对于肺鳞状细胞癌,p63的敏感性高于CK5/6,但p63的特异性差,在一部分腺癌中也有表达;对于肺腺癌,napsin A和TTF-1的特异性相同,但TTF-1的敏感性更高,尤其对于低分化腺癌,TTF-1是更好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另外,CK7(+)更多见于腺癌,但是部分鳞状细胞癌也可以CK7(+)。因此,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小活检标本中,仅依靠形态学无法做出明确诊断时,鉴于没有任何一种标记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故联合应用p63、CK5/6、CK7、napsin A和TTF-1能够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小活检 鳞状细胞癌 腺癌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卫东 钟晓琴 +6 位作者 庄新英 纪红梅 李安庆 李鑫鑫 王瑞才 朱建友 李延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对H.pylori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评分及胃肠道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基线时对FD患者进行腹部症状问卷调查、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H.pylori检测。对H.pylori阴性者行埃...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对H.pylori阴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评分及胃肠道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基线时对FD患者进行腹部症状问卷调查、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H.pylori检测。对H.pylori阴性者行埃索美拉唑或替普瑞酮治疗。第2周和第6周分别行腹部症状问卷调查,部分患者第6周末复查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第2周末时埃索美拉唑组和替普瑞酮组的症状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第6周末时埃索美拉唑组症状评分较基线时也明显改善,但替普瑞酮组未见显著改变。第6周末时埃索美拉唑组较替普瑞酮组的症状显著减轻。治疗前后埃索美拉唑组与替普瑞酮组在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集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H.pylori阴性FD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替普瑞酮。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均不影响H.pylori阴性FD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集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嗜酸性粒细胞 幽门螺杆菌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绝经前后乳腺癌组织E2和ER、TGF-β1、Bcl-2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少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绝经前后肿瘤组织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选取绝经前乳腺癌患者(n=68)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n=49),术中取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绝经前后肿瘤组织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B-淋巴细胞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选取绝经前乳腺癌患者(n=68)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n=49),术中取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检测E2水平、ER阳性率和TGF-β1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癌组织E2水平与绝经前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均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两组癌组织的TGF-β1和Bcl-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但组间无差异(P>0.05);绝经前、绝经后两组各有18例(52.9%)、16例(47.1%)ER阳性患者,其阳性率无组间差异(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ER阳性患者的癌组织TGF-β1和Bcl-2水平均与其E2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ER阴性患者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前和绝经后癌组织TGF-β1和Bcl-2的表达量均受E2水平的影响,且在ER阳性患者中的表现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绝经 雌激素 TGF-Β1 BCL-2
下载PDF
miR-133a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膜突蛋白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Aparicio Avichacra Carlos Edgar Emilio 王继纲 +3 位作者 杨海萍 丁笛 刘秀萍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33a(micro RNA-133a,miR-133a)对人类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的膜突蛋白(moesin)表达及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介导质粒体外转染的方法上调MM细胞系SK-mel-28和A375中的miR-133a的表... 目的探讨微小RNA-133a(micro RNA-133a,miR-133a)对人类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的膜突蛋白(moesin)表达及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介导质粒体外转染的方法上调MM细胞系SK-mel-28和A375中的miR-133a的表达水平,然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oesin的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oesin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MM细胞系中miR-133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黑色素细胞,而moesin的表达(RNA和蛋白)则高于正常黑色素细胞。MM细胞中miR-133a上调后moesin表达显著下降,细胞的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结论 MM中miR-133a可能对moesin的表达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机制可能与MM的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膜突蛋白 miRNA-133a 侵袭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桂军 朱建友 +2 位作者 翟慎国 李炳辉 于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肝细胞癌和21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点.结果 80例肝细胞癌共116个癌灶,增强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多表现...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肝细胞癌和21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特点.结果 80例肝细胞癌共116个癌灶,增强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多表现为相对低密度(97/116),其中86个瘤灶高于动脉期密度,延迟扫描116个瘤灶强化程度不同程度下降,与邻近正常肝实质相比呈相对低密度,其中73个瘤灶高于动脉期密度;116个HCC中,64个呈现马赛克征,37个呈现假包膜征.肝内周围型胆管癌增强动脉期19例呈边缘环状强化,2例无强化,门静脉期14例呈中心片状、团簇状强化,5例延迟扫描中心强化更明显.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别是肝动脉期和延迟扫描,是肝细胞癌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扫描技术,肝细胞癌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增强后时间密度变化及对比剂在瘤内分布的差别,能大致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为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英娈 王燕杰 +5 位作者 王秀芬 杨春晓 常洪波 张海鹏 郑力鹏 董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TVS-CEUS)技术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宫颈癌患者的TVS-CEUS术前检查图像,未受累的宫颈、肌层及内膜作为对照,分析宫颈癌瘤体的造影声像图,评估局部病灶的性质、大小范围及术前分...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TVS-CEUS)技术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宫颈癌患者的TVS-CEUS术前检查图像,未受累的宫颈、肌层及内膜作为对照,分析宫颈癌瘤体的造影声像图,评估局部病灶的性质、大小范围及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与正常肌层对比分析宫颈癌病灶TVS-CEUS的时间-增强曲线(TIC)形态及参数。结果 TVS-CEUS较常规TVS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获得的病灶大小的测值更接近病理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宫颈造影增强模式相同,TIC曲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的增强时间稍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造影增强及消退早于正常肌层,增强强度高于正常肌层,其增强模式为"早进早退",不同分期的宫颈癌造影增强模式不同。宫颈癌病灶的TIC曲线参数造影剂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ET)、增强强度(EI)、上升斜率(RSR)、半洗出时间(HWOT)、下降早期斜率(HW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对宫颈癌诊断能力较强的参数为RSR,界值为1.96 dB/s,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6%,Youden指数为97.6%。结论 TVS-CEUS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经阴道超声 超声造影 术前诊断
原文传递
螺旋CT诊断颈动脉体瘤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桂军 翟慎国 +4 位作者 陈东梅 周文亮 郭树真 朱建友 单保信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3-1054,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颈动脉体瘤 螺旋CT扫描 颈总动脉 化学感受器肿瘤 颈部 多中心 工作站
原文传递
经阴道超声造影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英娈 杨春晓 +3 位作者 张海鹏 王燕杰 常洪波 董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3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TVS-CEUS)术前判断子宫内膜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TVS-CEUS及常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根据造影增强、消退特点及常规二维声像图特点分别判断肌...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TVS-CEUS)术前判断子宫内膜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TVS-CEUS及常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根据造影增强、消退特点及常规二维声像图特点分别判断肌层浸润程度,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VCDS、TVS-CEUS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总的准确率分别为67.74%(21/31)、90.32%(28/31),TVS-CEUS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准确性高于常规经阴道超声(χ2=4.769,P=0.029)。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更能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子宫内膜肿瘤 超声造影 肿瘤侵犯
原文传递
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p7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才 朱建友 +2 位作者 张海鹏 徐少艳 王爱云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MMP-13、抑癌基因p7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其对胃腺癌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3、抑癌基因p73在143例胃腺癌组织、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 目的研究MMP-13、抑癌基因p7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其对胃腺癌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3、抑癌基因p73在143例胃腺癌组织、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MMP-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13%∶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00);p73的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7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00)。胃腺癌中MMP-1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835,P=0.001)、浸润深度(χ^2=5.177,P=0.032)、临床分期(χ^2=11.107,P=0.001)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113,P=0.853)、肿瘤大小(χ^2=0.338,P=0.59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628,P=0.072)无关。胃腺癌中p7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440,P=0.00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5.407,P=0.025)及临床分期有关(χ^2=9.497,P=0.003),而与患者年龄(χ^2=1.567,P=0.222)、肿瘤大小(χ^2=0.841,P=0.392)及浸润深度(χ^2=0.554,P=0.498)无关,二者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4,P=0.000)。结论MMP-13和p73可能共同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胃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P73
原文传递
大隐静脉平滑肌瘤超声表现1例
13
作者 田兵 华扬 +2 位作者 李有忠 刘颖 张海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1-1091,共1页
患者女,80岁,因浅静脉曲张20年来院就诊.患者小腿部可见迂曲浅静脉,皮肤略变色.超声检查:双侧大隐静脉及右侧股浅静脉中段可见条索状实性中等回声,近端附着于血管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左侧大隐静脉小腿段血管内实性回声可测及丰... 患者女,80岁,因浅静脉曲张20年来院就诊.患者小腿部可见迂曲浅静脉,皮肤略变色.超声检查:双侧大隐静脉及右侧股浅静脉中段可见条索状实性中等回声,近端附着于血管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左侧大隐静脉小腿段血管内实性回声可测及丰富走行迂曲的血流信号,最高峰值血流速度约234 cm/s,为动脉血流频谱(图1,2);余静脉管腔内实性回声均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双侧大隐静脉、右侧股浅静脉中段条索状异常回声一静脉平滑肌瘤可能.根据超声检查临床行大隐静脉剥脱术.手术所见:双侧大隐静脉内可见弥漫性乳白色物体附着于血管壁.术后病理诊断:静脉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剥脱术 静脉平滑肌瘤 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血流 浅静脉曲张 异常回声 峰值血流速度 动脉血流频谱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整合素β1、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王瑞才 郭方春 +3 位作者 朱建友 张海鹏 徐少艳 王爱云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抑癌基因p73在三阴性(ER-、PR-、HER2-)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整合素β1、抑癌基因p73在93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选取同期诊断的58例非三...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抑癌基因p73在三阴性(ER-、PR-、HER2-)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整合素β1、抑癌基因p73在93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选取同期诊断的5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的表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83.87%vs6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17);p73的表达也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65.59%vs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1)。三阴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χ2=6.206,P=0.021)、临床分期(χ2=4.854,P=0.041)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121,P=0.783)、肿瘤大小(χ2=1.402,P=0.271)、组织学分级(χ2=1.042,P=0.376)无关;p7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5.503,P=0.020)、腋窝淋巴结转移(χ2=4.626,P=0.047)、临床分期(χ2=5.828,P=0.024)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858,P=0.387)、肿瘤大小(χ2=0.875,P=0.388)无关。相关分析显示,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和p7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9,P=0.000)。结论p73作为抑癌基因有其组织特异性,整合素β1和p73可能共同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 免疫组织化学 整合素Β1 P73
原文传递
膀胱癌肉瘤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保信 刘翠红 +1 位作者 孙翔宇 朱建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56,共1页
患者男,36岁。半年前无诱因小便终末带血,量不多,2~3天后症状好转,近10余天来,症状加重,门诊纤维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于1996年3月29日收入院。实验室检查:尿红色混浊,白细胞(++)/HPF,红细胞(... 患者男,36岁。半年前无诱因小便终末带血,量不多,2~3天后症状好转,近10余天来,症状加重,门诊纤维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于1996年3月29日收入院。实验室检查:尿红色混浊,白细胞(++)/HPF,红细胞(++)/HPF,潜血试验强阳性。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肉瘤 病理 诊断 膀胱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