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发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临邑县中医院临盘院区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骨痛灵酊联... 目的:探讨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临邑县中医院临盘院区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单独治疗组给予单独美洛昔康片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步态功能、健康状况、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项评分及总分、奎森运动功能指数(Lequesn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评价调查表(HAQ)评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均低于单独治疗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长于单独治疗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简表(SF-36)评分、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骨痛灵酊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效果更好,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步态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优化健康状况,调节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痛灵酊 美洛昔康片 膝关节功能 步态功能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康玮玮 +7 位作者 段丽萍 徐曼曼 孔明 曹影影 刘芳 韩涛 段钟平 陈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失代偿性肝硬化(DC)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ACLF和DC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检查结果、诊疗经过等信息。比较ACLF合并AKI与DC合并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对90 d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比... 目的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失代偿性肝硬化(DC)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ACLF和DC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检查结果、诊疗经过等信息。比较ACLF合并AKI与DC合并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对90 d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比较ACLF-AKI和DC-AK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ACLF-AKI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DC-AKI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低于DC-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F-AKI患者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DC-AKI组(96.9%对比39.5%)(P<0.05);在诊断AKI时,ACLF患者的血肌酐中位值为147μmol/L(IQR:122~189),而DC组患者的血肌酐中位值为123.5μmol/L(IQR:103.8~1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肝硬化HRS-AKI诊断标准,在ACLF-AKI患者中44例(68.8%)符合HRS-AKI诊断,显著高于DC-AKI患者中HRS-AKI的比例[18例(47.4%)](P<0.05)。DC-AKI患者30 d内死亡或肝移植4例(10.5%)、90 d内死亡或肝移植8例(21.1%),而在ACLF-AKI患者中,22例患者(34.4%)30 d内死亡或肝移植、35例(54.7%)90 d内死亡或肝移植;显著高于DC-AKI患者,χ2值分别为7.140、11.062;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DC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TBil;而影响ACLF患者90 d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KI、PTA、TBil。结论与DC-AKI患者相比,ACLF-AKI患者中感染比例更高,诊断AKI时的血肌酐水平更高,病情进展更快,造成的死亡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慢加急性 失代偿性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研究
3
作者 司春祥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固定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闭合复位PFNA髄... 目的:探讨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固定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闭合复位PFNA髄内钉内固定术方案,对比2组患者A0分型与隐性失血量,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观察组各分型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显性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进行内固定的方案时,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将患者围术期内临床的失血量尽心有效的控制,保证预后水平的改善,该方案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方式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 失血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