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颍县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
作者 陈佩英 李伟 +2 位作者 宋玉民 甄军英 宋卫 《河南气象》 2006年第3期70-71,共2页
阐述了临颍县水资源的现状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资源紧缺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制约 对策
下载PDF
天气预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
2
作者 程之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6期0073-0076,共4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下,天气预报可以直接输出预报结论,不再需要繁琐的流程,此种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势必会带来天气预报领域的变革。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加持,天气预报工作会变得更加精准。目前,“人工智能+气象”工作模式首次进入了政... 在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下,天气预报可以直接输出预报结论,不再需要繁琐的流程,此种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势必会带来天气预报领域的变革。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加持,天气预报工作会变得更加精准。目前,“人工智能+气象”工作模式首次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时代的气象部门需要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渠道,积极拥抱新技术,开发新模式,借此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品质的提高,形成观测自动的新时代气象业务体系。综上可以看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天气预报工作的融合已经刻不容缓,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从人工智能技术介绍出发,分析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对未来的技术应用提出可行性建议,借此助力天气预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应用 天气预报 发展建议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临颍农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玉民 陈佩英 +4 位作者 李艳琴 甄军英 王辉 黄国明 李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2期71-77,共7页
根据临颍1960-2005年46 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临颍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近似"V"字型,上世纪60年代偏高,以后逐渐下降,80年代处于谷点,是最冷期,90... 根据临颍1960-2005年46 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临颍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近似"V"字型,上世纪60年代偏高,以后逐渐下降,80年代处于谷点,是最冷期,90年代后显著升温进入暖期。各季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冬季呈逐年增高趋势,增温幅度为0.28℃/10 a;夏季呈逐年降低趋势,降低幅度为0.21℃/10 a;春、秋两季变化较复杂。从80年代到90年代,四季均明显升温。90年代后,临颍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最明显),降水偏少,发生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大,1991-1997年以旱为主,1998年后降水偏多,但年际变化大,2001、2002年旱,2003、2004年涝。气温由冷向暖转型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暖冬增大了各种病虫(卵)越冬存活率,加重了病虫危害程度,使冬小麦各生育期提前;降水减少及年际起伏加大了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 影响
下载PDF
2019年临颍夏大豆有荚无粒大面积减产绝收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吕哲源 陈佩英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1-85,共5页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多次实地调查走访结果,对2019年临颍夏大豆有荚无粒,大面积减产绝收现象从种子、外界环境条件、病虫危害、病毒侵染、栽培管理、土壤营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大豆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干旱是诱因,引种不当... 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多次实地调查走访结果,对2019年临颍夏大豆有荚无粒,大面积减产绝收现象从种子、外界环境条件、病虫危害、病毒侵染、栽培管理、土壤营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大豆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干旱是诱因,引种不当、种子稳定性、抗逆性差是主因,另外病虫危害、重插连作、管理不当、土壤酸化、营养缺失或不均衡也是导致大豆花而不实、高秕荚率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合理引种、选种、适时排灌、综合防治病虫,预防病毒传播、合理施肥、均衡营养、合理轮作、科学管理等对策,以期为临颍县大豆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颍县 夏大豆 有荚无粒 原因探讨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临颍大气可降水量与降水转化率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培英 宋玉民 +4 位作者 殷广亚 甄军英 程锦霞 单铁良 王辉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61-62,共2页
利用临颍站1970-1999年和2005年人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临颍大气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大气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夏秋两季降水转化率为6%~7%。因此,夏秋两季人工增雨潜力较大。
关键词 可降水量 降水转化率 自动站 气候特征 人工增雨
下载PDF
临颍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佩英 殷广亚 +3 位作者 宋玉民 甄军英 李伟 孙岩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参考作物 计算 最低气温 平均风速 日照百分率 相关分析 气象资料
下载PDF
日光温室生产的气象风险及气象决策效益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玉民 单铁良 +2 位作者 陈培英 李伟 黄金萍 《河南气象》 2001年第2期30-30,共1页
针对临颍县实际 ,分析了日光温室生产存在的气象风险及风险损失 ,并对采取气象决策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象风险 气象决策 效益评估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平行观测期间注意事项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佩英 甄军英 宋玉民 《河南气象》 2006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平行观测 采集器 软件运行 保护状态 复位
下载PDF
临颍大雾气候及单站要素特征
9
作者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203-204,共2页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 采用临颍气象站50年的人工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月统计大雾天气发生的频率,概括了气候特征;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了形势特征;分析温压湿风每分钟资料,比较大雾天气下本站要素变化特点,为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单站要素
下载PDF
临颍2014年夏季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思考与对策
10
作者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详细介绍了临颍县2014年夏季干旱的特点及对主要秋作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对暴露出来的种粮大户损失大、粮食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 详细介绍了临颍县2014年夏季干旱的特点及对主要秋作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对暴露出来的种粮大户损失大、粮食生产效益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做了深入剖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临颍粮食稳产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业影响 思考与对策 临颍
下载PDF
临颍大棚蔬菜低温冻害指标确立及服务初探
11
作者 宋玉民 陈佩英 《科技传播》 2011年第6期56-58,共3页
为研究大棚蔬菜遭受冻害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指标,更好地为高效农业开展气象服务,本文选取2008年~2009年冬季和2009年11月份棚内外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最低气温的回归模式:晴天Y=0.551x+9.841;多云Y=0.... 为研究大棚蔬菜遭受冻害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指标,更好地为高效农业开展气象服务,本文选取2008年~2009年冬季和2009年11月份棚内外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最低气温的回归模式:晴天Y=0.551x+9.841;多云Y=0.444x+9.388;阴天Y=0.473x+8.596;不分天气状况Y=0.457x+9.116。结合冻害调查和有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大棚蔬菜低温冻害等级指标及相应的气象预报服务指标:轻度低温冻害预报指标为-8℃~-11.9℃;中等低温冻害预报指标为-12℃~-13.9℃;严重低温冻害预报指标为-14℃以下。分析了临颍大棚蔬菜不同等级低温冻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指标的时间分布特点和发展态势,结果是以轻度低温冻害为主,主要发生时段在1月份、12月份和2月份,2000年以来低温冻害呈早发频发态势。最后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低温冻害防御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蔬菜 低温冻害指标 防御措施
下载PDF
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佩英 宋玉民 +3 位作者 江清霞 甄军英 王辉 杨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52-58,共7页
利用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12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沙澧河流域43 a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分析了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对造成潜... 利用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12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沙澧河流域43 a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分析了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潜在蒸散量年和四季从西北到东南基本呈下降趋势。从时间变化来看,年潜在蒸散量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冬、春季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189 mm.a-1和0.540 mm.a-1,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其中夏季减少尤其明显,年际变化率为-1.354 mm.a-1。日照是影响年和夏、秋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冬、春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澧河流域 潜在蒸散量 彭曼-孟蒂斯 变化趋势
下载PDF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设置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岩 彭记永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79-80,共2页
介绍为保护系统不受侵害而对操作系统进行设置的技巧。
关键词 操作系统 安全 设置
下载PDF
漯河地区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红光 程锦霞 +2 位作者 甄军英 贾金楼 单铁良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2年第2期37-39,共3页
利用漯河1956~2008年的观测资料,运用一元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了月、季、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这3个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F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漯河气候整体显著变暖。季节变暖比单个月可靠,年... 利用漯河1956~2008年的观测资料,运用一元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了月、季、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这3个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F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漯河气候整体显著变暖。季节变暖比单个月可靠,年平均气温变暖比分季节更显著、更可靠。漯河仅在4月降水量显著减少。漯河日照时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季、年日照时数变化比单个月更显著、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日照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转变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15
作者 王湘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290-294,共5页
利用195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C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了引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 利用195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C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了引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中后期、华南地区在90年代初期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华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别与南亚高压的西伸脊点指数、南界指数及东伸脊点指数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东,华北地区高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低层为异常偏北风,存在异常下沉运动,导致华北夏季降水减少;70年代末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90年代初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华南夏季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 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 年代际转变
下载PDF
积雪判断的一点看法
16
作者 陈佩英 《河南气象》 2005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积雪 气象站 冬小麦 观测员 融化 面积 覆盖 根部 气温 地温
下载PDF
一次日照时数偏少原因的分析
17
作者 陈佩英 甄军英 张卫东 《河南气象》 2005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原因 2004年 天气条件 显影药品 能见度 障碍物 观测场 配药
下载PDF
河南两次秋季连阴雨对比分析
18
作者 王辉 《区域治理》 2020年第15期135-135,160,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4年和2016年河南省两次秋季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hPa“两槽两脊”型是河南省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4年和2016年河南省两次秋季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hPa“两槽两脊”型是河南省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北,200hPa高空急流稳定维持,500hPa弱的偏西气流,中低层切变线,边界层偏东风等是两次连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两次过程河南均处在200hPa西风急流的南侧,前期西风急流出现在40°N时,秋雨开始。200hPa西风急流在40-45°N附近稳定时,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强。连阴雨后期,200hPa高空急流南压到30-35°N附近时秋季连阴雨基本结束。对比两次过程分析,2016年连阴雨过程中低层风速辐合明显,而2014年秋季则风向辐合更为明显。两次连阴雨过程都存在宽广的水汽输送带,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东海至黄海一带。连阴雨过程强降水产生时,湿层深厚,强降水发生前中层为对流性稳定层结,强降水发生时逐渐转为湿中性层结。两次连阴雨过程均在暴雨区出现了倾斜柱状的上升运动结构,且伴有较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副热带高压 高空急流 边界层 水汽输送
下载PDF
自动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9
作者 王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33-33,47,共2页
随着气象系统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保障及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临颍气象局自动站的采集器、地温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总结了自动气象站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故障 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