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33
1
作者 王晓鸣 晋齐鸣 +2 位作者 石洁 王作英 李晓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浅谈郑单958特性及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文媛 刘日尊 +1 位作者 鲁宝良 关国志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36-137,共2页
郑单958是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46cm,子粒黄色,半马齿型,适宜种植密度为5万~7万株/hm2,产量为8250~9000kg/hm2。适宜种植区域为黄淮海及北京南部及周边地区。
关键词 郑单958 特征特性 玉米产业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高产创建及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永祥 陈得义 +3 位作者 刘晓馨 白向历 王亮 王孝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23,共4页
为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2015—2017年,以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为材料,相继在辽北(铁岭、开原)、辽西(阜蒙、北镇)、辽中(灯塔)、辽南(海城)、辽东(凤城)等辽宁省各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田创建工作。通过3年的探索,共创建达标高产田12... 为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2015—2017年,以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为材料,相继在辽北(铁岭、开原)、辽西(阜蒙、北镇)、辽中(灯塔)、辽南(海城)、辽东(凤城)等辽宁省各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田创建工作。通过3年的探索,共创建达标高产田12块,产量范围在9 768~15 291kg/hm2之间。2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出现在海城地区,采用的种植形式为1穴3株。在凤城、阜蒙、灯塔3地进行了密度试验和不同栽培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丹玉336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104株/hm2,丹玉80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104~6.75×104株/hm2之间,在阜蒙和灯塔地区种植密度略高。种植形式结果表明,丹玉336和丹玉801采用宽窄行或者大垄双行种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形式。由大区示范及小区试验均可以看出,改变传统的清种方式是目前提高辽宁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高产 栽培模式
下载PDF
玉米双株叶片定向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葛立胜 景希强 +2 位作者 何晶 高洪敏 丰光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是玉米单穴栽培基础上的创新型技术,为改善玉米群体生态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玉米双株定向超高产栽培的原理、关键性技术、创新发明和科技成果作以概括总结。
关键词 玉米 双株定向栽培 超高产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40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7
5
作者 杨辉 景希强 +2 位作者 王亮 唐文明 李方明 《杂粮作物》 CAS 2010年第2期72-73,共2页
丹玉405号(丹467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冬在海南岛以丹299为母本,丹M9-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405号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10 585.5 kg/hm2,比对照丹玉39... 丹玉405号(丹467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冬在海南岛以丹299为母本,丹M9-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405号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产量10 585.5 kg/h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7%;2008年参加辽宁省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50.5 kg/hm2,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3.0%。具有抗病性强、高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品种 选育
下载PDF
自交系丹340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及地位 被引量:5
6
作者 时俊光 王作英 +2 位作者 曲岗 刘波 陈得义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丹 340是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之一 ,对我国玉米育种有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配合力高 ,综合性状优良 ,抗病性较强和适应性极强等特点。利用丹 340所配组合通过审定有 41个 ,累计种植面积 1810万hm2 ,增产粮食 10 7.83亿kg ,增加社会效益 86 ... 丹 340是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之一 ,对我国玉米育种有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配合力高 ,综合性状优良 ,抗病性较强和适应性极强等特点。利用丹 340所配组合通过审定有 41个 ,累计种植面积 1810万hm2 ,增产粮食 10 7.83亿kg ,增加社会效益 86 .12亿元。同时 ,由丹 340选育出一系列丹 340衍生系 ,利用这些衍生系又配出许多杂交新组合 ,扩大了丹 340的辐射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遗传基础 丹340 育种
下载PDF
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应用类型划分、作用及生产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方明 司智成 +2 位作者 刘波 杨雨明 郑弢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可分为四大类型 ,即C、T、S、YⅡ - 1 型 ,其中C、S已应用于生产 ,其它两种类型有待于开发利用。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对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 :可增强玉米对抗病性的遗传弹性 ,提高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生产田的产量 ... 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可分为四大类型 ,即C、T、S、YⅡ - 1 型 ,其中C、S已应用于生产 ,其它两种类型有待于开发利用。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对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 :可增强玉米对抗病性的遗传弹性 ,提高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生产田的产量 ,提高种子纯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种子生产体系 类型划分 作用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83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兵 何晶 +2 位作者 高洪敏 宁家林 刘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66-67,共2页
丹玉83(丹318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丹T137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该品种属晚熟杂交种。2003~2006年各级各类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一般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5%以上。适宜在吉林南部、辽宁大部及华北... 丹玉83(丹318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丹T137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该品种属晚熟杂交种。2003~2006年各级各类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一般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5%以上。适宜在吉林南部、辽宁大部及华北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 000株/hm2为宜,清种、套种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丹玉83号 选育
下载PDF
近缘玉米自交系丹9046、C8605-2的特性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鲁宝良 关国志 +1 位作者 刘日尊 赵文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7-28,31,共3页
5003和7922都来源于美国杂交种选系,以这两个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选育出近缘玉米自交系丹9046、C8605-2,它们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阐述了丹9046、C8605-2的特征特性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特征特性 推广应用
下载PDF
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丹科2165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佟圣辉 陈刚 +4 位作者 刘波 王孝杰 陈丽 王作英 孙义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丹科 2 1 65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 71 7为母本 ,丹 78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经各级试验表明 :丹科 2 1 65比农大 1 0 8增产 5 %以上。生育期适中 ,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 ;中抗灰斑病、纹枯病、青枯病 ;抗玉米螟 ... 丹科 2 1 65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 71 7为母本 ,丹 78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 ,经各级试验表明 :丹科 2 1 65比农大 1 0 8增产 5 %以上。生育期适中 ,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 ;中抗灰斑病、纹枯病、青枯病 ;抗玉米螟 ,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辽宁东北部、吉林、内蒙古和关内夏玉米区均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丹科2165 品种选育
下载PDF
“丹玉”系列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文媛 刘日尊 杨雨明 《杂粮作物》 CAS 2003年第6期315-318,共4页
关键词 丹玉系列 玉米自交系 杂交种 应用
下载PDF
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丹科2158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波 陈刚 +4 位作者 王孝杰 孙义 王作英 佟胜辉 陈丽 《杂粮作物》 CAS 2003年第3期125-126,共2页
丹科2158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799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各级试验表明:丹科2158比农大108增产5%以上,具有生育期适中,高抗大小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抗丝黑穗病、青枯病,抗玉米螟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在... 丹科2158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799为母本,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各级试验表明:丹科2158比农大108增产5%以上,具有生育期适中,高抗大小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抗丝黑穗病、青枯病,抗玉米螟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辽宁东北部、吉林、内蒙古和关内夏玉米区均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丹科2158 品种选育 玉米单交种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502(丹5115)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君海 刘波 《杂粮作物》 CAS 2009年第3期168-169,共2页
丹玉50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1705为母本,自选系丹76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6.4%,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倒伏、多抗各种病害、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品质好、边行优势不... 丹玉50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1705为母本,自选系丹76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6.4%,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倒伏、多抗各种病害、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品质好、边行优势不明显等特点,是值得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丹玉502 品种选育
下载PDF
晚熟玉米单交种丹玉24选育报告
14
作者 陈忠 杨辉 +2 位作者 李芳明 李伟玲 王亮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0,共2页
丹玉 2 4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 1991年育成 ,组合为 5 99× 34 0 ,该品种为晚熟品种 ,出苗至成熟 133d ,1992~ 1993年参加各类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倒 ,种植密度为公顷保苗 375 0 0株 ,父母本行比为 1∶6种植 ,母本播后 6... 丹玉 2 4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 1991年育成 ,组合为 5 99× 34 0 ,该品种为晚熟品种 ,出苗至成熟 133d ,1992~ 1993年参加各类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倒 ,种植密度为公顷保苗 375 0 0株 ,父母本行比为 1∶6种植 ,母本播后 6~ 7d播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注 丹玉24 品种选育 单交种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丹玉69号
15
作者 鲁宝良 赵文媛 +2 位作者 刘日尊 郭永才 关国志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4,共1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全国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含水量高、抗病性较差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利用引进外来优异种质与本...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全国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含水量高、抗病性较差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利用引进外来优异种质与本地种质相结合的原则,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优良,熟期与农大108相近.产量高于郑单958的玉米杂交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玉米品种 优异种质 郑单958 农大108 气候条件 粮食作物 品种类型
下载PDF
多抗玉米杂交种JY51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君海 刘波 王玉环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274-274,293,共2页
JY518(原代号丹玉8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12年冬以丹L658为母本,以丹L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7.8%,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强、米质优良和活秆... JY518(原代号丹玉8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12年冬以丹L658为母本,以丹L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7.8%,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强、米质优良和活秆成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JY51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科2123的选育与应用
17
作者 王作英 陈刚 +2 位作者 王孝杰 佟圣辉 陈丽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5期254-257,共4页
玉米杂交种丹科 2 1 2 3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 1 995年育成。该杂交种属中晚熟大果穗品种 ,增产潜力大 ,保绿性好 ,抗病 ,抗倒伏。
关键词 选育 玉米 杂交种 丹科2123品种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要点
下载PDF
当前辽宁省玉米育种问题浅析与对策
18
作者 于兵 宁家林 +1 位作者 高洪敏 刘君 《杂粮作物》 CAS 2003年第2期78-79,共2页
分析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品种选育与市场开发脱节等,并根据辽宁省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努力创造新种质、引进新种质、增加早代自交系种植密度以及改变观念把市场机制引入育种业,以适应国内... 分析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品种选育与市场开发脱节等,并根据辽宁省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努力创造新种质、引进新种质、增加早代自交系种植密度以及改变观念把市场机制引入育种业,以适应国内外玉米育种形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能跟上或引领世界玉米育种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创新 育种业 种质资源 市场机制 引种 辽宁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科2162选育报告
19
作者 王孝杰 陈刚 +2 位作者 佟圣辉 王作英 陈丽 《杂粮作物》 CAS 2005年第2期67-68,共2页
丹科216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W9235为母本、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科2162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高产,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 丹科216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W9235为母本、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科2162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高产,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丹科2162 自选系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丹玉53号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
作者 刘旭 陈得义 +4 位作者 李芳志 时俊光 徐文伟 曲岗 李思烈 《杂粮作物》 CAS 2005年第5期286-287,共2页
丹玉53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育系丹529为母本,自交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53号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高产,多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 丹玉53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育系丹529为母本,自交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53号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高产,多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丹玉53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