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临床路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锦华 李阳 吴侠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临床路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CHD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 目的 探讨微创临床路径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CHD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微创护理组,每组52例.常规护理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50.5±4.5)岁,年龄范围为46~55岁;微创护理组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49.0±4.0)岁,年龄范围为45~53岁.常规护理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微创护理组患者行微创临床路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结合临床路径制定微创临床路径护理计划表,成立管理小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并在患者恢复一段时间后,及时评估患者的状态,结合患者的需求及临床情况调整改善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遵医行为达标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微创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5%(7/52)]小于常规护理组[38.5%(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护理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达标率正确用药[100%(52/52)]、合理饮食[96.2%(50/52)]、坚持运动[92.3%(48/52)]、戒烟限酒[90.4%(47/52)]、情绪控制[92.3%(48/52)]及自我监测[94.2%(49/5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7%(43/52)]、[59.6%(31/52)]、[69.2%(36/52)]、[67.3%(35/52)]、[63.5%(33/52)]及[55.8%(29/52)],微创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87.28±1.66)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71.47±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临床路径护理能显著降低行介入治疗的CH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临床路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糖尿病 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锦华 吴侠 +1 位作者 史丽珠 赵洪亮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责任制护理组,每组44例。对常规护理组...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责任制护理组,每组44例。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责任制护理组患者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包括责任制分配、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营养支持、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责任制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责任制护理组的自理能力[(23.04±1.83)分]、身体状态[(23.15±1.64)分]、心理健康[(23.41±1.45)分]、社会功能[(23.11±1.82)分]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19.72±3.26)分、(20.02±2.71)分、(19.83±3.16)分、(20.45±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9.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虽不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