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黎姝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140-141,共2页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采取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采取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术后血流情况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同时又具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介入疗效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朱黎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基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美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8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以替格瑞洛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3.22±2.69)×10~9、(13.24±2.71)×10~9,经t检验,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为(11.21±1.62)×10~9,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为(11.23±1.64)×10~9,经t检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效4例,有效3例,显效34例,总有效率为90.24%;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4例,显效36例,总有效率为97.56%;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氯吡格雷治疗,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以替格瑞洛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美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7期138-138,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药剂量为20 mg/d,观察组给药剂量为40 mg/d,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LVEDD分别为(57.54±2.18)mm、(57.61±2.09)mm;LVEF分别为(28.11±1.54)%、(28.14±1.62)%,经t检验,2组患者的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LVEDD分别为(49.35±2.26)mm、(42.43±2.18)mm;LVEF分别为(38.89±1.62)%、(48.26±1.33)%,经t检验,观察组患者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死亡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死亡3例,心肌梗死3例),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给药剂量40mg/d比给药剂量20mg/d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更明显,且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心血管事件 阿托伐他汀 不同剂量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
5
作者 孙美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9期93-93,共1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T-pro BNP、LVEF、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NT-pro BNP分别为(2744.22±29.32)ng/L、(3228.41±30.05)ng/L;LVEF分别为(0.60±0.02)%、(0.50±0.01)%;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95.52±12.21)m和(411.18±12.43)m;经t检验,观察组的NT-pro 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NT-pro BNP,提高LVEF,增加6 min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 LVEF NT-pro BNP 曲美他嗪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谢洪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8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予以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8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予以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RP、IL-6及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可获得更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前列地尔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心电图异常J波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洪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异常J波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按心电图J波分为伴有缺血性J波组(n=43)与无缺血性J波组(n=61),测量两组的T波峰-末间期(Tp-Te)与QT离散度(QTd),记录住院期间的恶... 目的:探讨心电图异常J波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按心电图J波分为伴有缺血性J波组(n=43)与无缺血性J波组(n=61),测量两组的T波峰-末间期(Tp-Te)与QT离散度(QTd),记录住院期间的恶性心律失常与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伴有缺血性J波组的Tp-Te为(129.42±24.93)ms,QTd为(90.55±16.94)ms;无缺血性J波组分别为(98.53±16.48)ms,(60.77±14.27)ms,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伴有缺血性J波组患者入院48h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3例(30.2%),住院期间共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7例(39.5%),死亡6例(14.0%);无缺血性J波组患者入院48h发生恶性心律失常6例(9.8%),住院期间共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1例(18.0%),死亡1例(1.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异常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异常J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