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秦帮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9期2511-2512,共2页
近年来,为了减轻患者负担,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就医环节,建立医疗服务共享机制,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放射检查等结果互认。检查结果互认目前已成为社会上关注焦点问题之一。医学检验结果是所有医技科室中向临... 近年来,为了减轻患者负担,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就医环节,建立医疗服务共享机制,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放射检查等结果互认。检查结果互认目前已成为社会上关注焦点问题之一。医学检验结果是所有医技科室中向临床提供检查信息最多的一个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结果互认 实验室
下载PDF
中药三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帮才 胡秀玲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9-40,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香丹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静滴。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血流变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中药三联疗法
下载PDF
自动化血沉仪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帮才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420-420,共1页
目的:评价自动血沉仪的性能。方法分别应用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同时检测400例健康体检者及150例患者的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检测ESR的回归方程为y=7.00+0.99x,r=0.996,相关性好。结论自动血沉仪检测ESR... 目的:评价自动血沉仪的性能。方法分别应用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同时检测400例健康体检者及150例患者的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检测ESR的回归方程为y=7.00+0.99x,r=0.996,相关性好。结论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日常 ESR检验工作,是一种检测ESR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沉降率 自动血沉仪 魏氏法
下载PDF
末梢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秦帮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78-779,共2页
目的探讨用指端末梢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临床应用。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末梢血和全血中的HbA1c,并用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15名糖尿病患者在全天不同时间取末梢血检测HbA1c,与早晨空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指端末梢在稀释模式与... 目的探讨用指端末梢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临床应用。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末梢血和全血中的HbA1c,并用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15名糖尿病患者在全天不同时间取末梢血检测HbA1c,与早晨空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指端末梢在稀释模式与用静脉全血在全血模式下检测HbA1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8.86%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控制理想,32.99%控制一般,38.14%控制效果差。同一天内不同时间用末梢血检测HbA1c与早晨空腹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末梢血检测HbA1c可用于糖尿病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末梢血 静脉全血 糖尿病
下载PDF
临床医生在输血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
5
作者 秦帮才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44-44,共1页
输血是临床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有风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问题,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输血风险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合理用血、控制输血风险是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和个人的看法... 输血是临床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有风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问题,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输血风险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合理用血、控制输血风险是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和个人的看法归属如下: 1输血的风险 输血治病救人,并非百益而无害,只是一种矛盾的沿化过程。①异体输血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凡来自异体的非己物质,并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均可视为抗原物质。大量的异体输血,实际上是大量异体抗原的输入,对患者的免疫系统是一个损坏,引起移植物抗宿主持人病;对患者的病程可延迟,易引起肿瘤的复发,对患者的愈后不利;②各类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的存在,一旦出现对患者和医疗单位均不利;③患者严重创伤后机体立即出现白细胞、巨嗜细胞激活和炎性介质释放,而库血中含有复杂的细胞毒性因子和炎性介质,如ΙL-6、ΙL-8、TNF等,由于这些毒性物质随着全血或成分血的输入,有可能加重对严重患者的打击。输血量越大,并发症越多,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越高。因此,提高输血风险意识、改变旧的输血观念、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这对临床医生来说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生 异体输血 患者 风险 炎性介质 细胞毒性因子 物质 多器官衰竭 移植物抗 医疗事故 医疗单位 血液传播 细胞激活 输血指征 输入 社会问题 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 免疫反应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6
作者 郭登焕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8例按Insal 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9豫,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和半脱位,无严重并发...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8例按Insal 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9豫,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和半脱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和股内侧肌止点外下移、髌韧带外侧半内移的综合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根据骨块的大小及损伤的时间处理髌骨骨软骨骨折,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髌骨脱位 髌骨骨软骨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