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1
作者
申霞
王晓燕
+1 位作者
姚俊霞
王丽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82-182,F003,共2页
关键词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2
作者
汤显斌
郝颖华
+8 位作者
姚莉
李丹
袁玲玲
申霞
王代忠
刘平
王铁延
罗森源
周美霖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为50岁),肿瘤组织镜下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微乳头状癌成分及部分涎腺导管癌成分。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及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例1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13/20),例2以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为主(9/9)。其中例1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形成,并见局灶区黏液样变,类似乳腺微乳头状黏液癌。免疫组织化学:2例肿瘤中微乳头状癌成分MUC1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极向反转型表达模式;GCDFP-15在2例中均阳性,雄激素受体(AR)在例1中阳性;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GATA3,不表达DOG1、mammaglobin、S-100蛋白;HER2经免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均阴性。结论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涎腺导管癌,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及组织结构可出现一些少见形态,加强认识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空泡形成
GATA3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中年男性
浸润性
原文传递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七例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汤显斌
郝颖华
+6 位作者
姚莉
申霞
王代忠
袁玲玲
刘平
李丹
王铁延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检测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SC)ETV6-NTRK3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方法收集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04—2017年诊断的MASC7例,10例同期诊断的腺泡细胞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
目的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检测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SC)ETV6-NTRK3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方法收集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04—2017年诊断的MASC7例,10例同期诊断的腺泡细胞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蛋白、乳腺球蛋白、波形蛋白、DOG1、CD117、Ki-67、SOX10;MASC病例行RT-PCR及FISH检测,对照组仅行RT-PCR检测。结果 S-100蛋白、乳腺球蛋白、波形蛋白、DOG1四种标志物有助于区分典型MASC与腺泡细胞癌;7例MASC均至少有1种分子检测结果阳性,5例ETV6分离探针阳性,6例RT-PCR检测阳性;4例RT-PCR与FISH检测均阳性。结论 FISH与RT-PCR在检测MASC中ETV6-NTRK3融合基因时具有互补性,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分析
融合基因
分泌性癌
腺样
涎腺
RT-PCR
S-100蛋白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题名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1
作者
申霞
王晓燕
姚俊霞
王丽
机构
丹江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
医院
病理科
竹山县中
医院
病理科
出处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82-182,F003,共2页
关键词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分类号
R737.35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2
作者
汤显斌
郝颖华
姚莉
李丹
袁玲玲
申霞
王代忠
刘平
王铁延
罗森源
周美霖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
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
医院
)
病理科
湖北省
丹江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9-481,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为50岁),肿瘤组织镜下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微乳头状癌成分及部分涎腺导管癌成分。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及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例1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13/20),例2以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为主(9/9)。其中例1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形成,并见局灶区黏液样变,类似乳腺微乳头状黏液癌。免疫组织化学:2例肿瘤中微乳头状癌成分MUC1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极向反转型表达模式;GCDFP-15在2例中均阳性,雄激素受体(AR)在例1中阳性;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GATA3,不表达DOG1、mammaglobin、S-100蛋白;HER2经免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均阴性。结论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涎腺导管癌,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及组织结构可出现一些少见形态,加强认识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空泡形成
GATA3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中年男性
浸润性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七例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汤显斌
郝颖华
姚莉
申霞
王代忠
袁玲玲
刘平
李丹
王铁延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
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
医院
)
病理科
湖北省
丹江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7,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检测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SC)ETV6-NTRK3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方法收集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04—2017年诊断的MASC7例,10例同期诊断的腺泡细胞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蛋白、乳腺球蛋白、波形蛋白、DOG1、CD117、Ki-67、SOX10;MASC病例行RT-PCR及FISH检测,对照组仅行RT-PCR检测。结果 S-100蛋白、乳腺球蛋白、波形蛋白、DOG1四种标志物有助于区分典型MASC与腺泡细胞癌;7例MASC均至少有1种分子检测结果阳性,5例ETV6分离探针阳性,6例RT-PCR检测阳性;4例RT-PCR与FISH检测均阳性。结论 FISH与RT-PCR在检测MASC中ETV6-NTRK3融合基因时具有互补性,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
检测分析
融合基因
分泌性癌
腺样
涎腺
RT-PCR
S-100蛋白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申霞
王晓燕
姚俊霞
王丽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汤显斌
郝颖华
姚莉
李丹
袁玲玲
申霞
王代忠
刘平
王铁延
罗森源
周美霖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3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七例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分析
汤显斌
郝颖华
姚莉
申霞
王代忠
袁玲玲
刘平
李丹
王铁延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