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急性稳定型硬膜外血肿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冬云 李宝东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急性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硬膜外血肿18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血肿,并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 该组18例全部治愈。术后持续引流时间3-5 d... 目的 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急性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硬膜外血肿18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血肿,并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 该组18例全部治愈。术后持续引流时间3-5 d,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及术后血肿;无发生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仅4例颅内有少量积气,血肿清除率为90%-100%,占位效应基本消失,拔出穿刺针。出院时日常生活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Ⅰ级15例,Ⅱ级3例。术后随访3-6月,除3例失访,其余患者ADL分级均为Ⅰ级。结论 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治疗效果肯定、损伤轻微等优点,降低了住院时间及费用,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但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通道 微创治疗 穿刺术 硬膜外血肿
下载PDF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冬云 李宝东 王存祖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2期1830-1832,共3页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颅组(43例)和硬通道组(53例)...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颅组(43例)和硬通道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内血肿量、术后72 h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以及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等。结果硬通道组患者术后72 h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术后1个月病死率,术后3个月ADL评分均低于开颅组;术后1个月GOS高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设备简单低廉、操作简便,对偏瘫、失语等功能的恢复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外科学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硬通道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东 陈冬云 +2 位作者 李杰 谢建勤 殷桥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0期3192-3193,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处于应激状态,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应,使机体的代谢率明显增高,在伤后1周内,代谢率进行性升高,可达到正常状态的1.6~1.8倍,所以,在此期间能量的需求明显增加[1 - 2].同时由于年龄、基础疾病、伤情复杂性及并发症等个...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处于应激状态,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应,使机体的代谢率明显增高,在伤后1周内,代谢率进行性升高,可达到正常状态的1.6~1.8倍,所以,在此期间能量的需求明显增加[1 - 2].同时由于年龄、基础疾病、伤情复杂性及并发症等个体因素影响,需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故科学合理地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是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本文总结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抢救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危重病人医疗 个体化 营养疗法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和E对颅脑外伤急性期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宝东 陈冬云 +5 位作者 谢建勤 殷桥 陶玉峰 杨来华 吴旻 陈泽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3期2015-201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和E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从脂质氧化反应角度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和E对急性颅脑外伤脑保护机制。方法将丹阳市中医院外一科及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 目的通过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和E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从脂质氧化反应角度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和E对急性颅脑外伤脑保护机制。方法将丹阳市中医院外一科及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3例)、维生素C和E组(37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生素防治感染、护肝、护胃、神经营养药物、禁用具有氧自由基清除剂药物等,有手术指征则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并配合理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30 min内静滴,2次/d,连续用7 d。维生素C和E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维生素C第1~4天用量4.0 g,静滴,每日两次,用4 d,第5~7天用量3.0 g,静滴,每日一次,用3 d,同时每日维生素E 100 mg,肌注,用7 d。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7、14天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并行出院时、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颅脑损伤后MDA即出现明显增高,治疗3 d后MDA开始降低,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较常规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两组之间第3、7、14天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SOD伤后先出现反应性升高,治疗3 d后开始下降,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下降幅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两组之间第3、7、14天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预后出院时GOS评分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预后3个月GOS评分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维生素C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可减轻脂类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SOD等含基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E治疗急性颅脑外伤不失为一种安全、廉价、有效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抗坏血酸 维生素E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