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与丹·扎哈维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丹.扎哈维
杨文琦
蔡文菁
-
机构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主体性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1,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14ZDB018)
-
文摘
丹·扎哈维教授与六位中国学者围绕他的现象学著作《自身和他者:主体性、共情和羞愧》展开讨论,此次探讨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最小限度自身、其同一性及表象主义"、"叙事进路及概念能力"、"共情、分享与羞愧"。讨论围绕自身性、主体性、体验、共情、羞愧、他者等在当今学界备受关注的概念,并且涉及现象学与心灵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互。
-
关键词
主体性
自身性
他者
共情
羞愧
-
分类号
B53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意识、哲学和神经科学
- 2
-
-
作者
史凯(译)
韩永进(译)
-
机构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主体性研究中心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5,199,共11页
-
文摘
从哲学角度对当前的意识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可以证明哲学的做法在意识研究中仍然具有持续的影响作用。在对有关意识和物质之间关系的一些主要哲学立场进行讨论后,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关注的意识问题——“身—心”问题或“心—脑”问题——只是意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之一。讨论“意识”“自我意识”和“自我”之间的关系,能够阐明对意识难题的困惑超越了它与物质的关系这一层面,进而指出哲学和神经科学可以相互学习的途径。
-
关键词
意识
神经科学
哲学
自我意识
自我
-
Keywords
consciousness
neuroscience
philosophy
self-consciousness
selfhood
-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胡塞尔论同情的意向结构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罗志达
-
机构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主体性研究中心
-
出处
《哲学分析》
2014年第6期20-33,共14页
-
文摘
在其两篇论同情的论文(2008、2012)中,耿宁从儒学和现象学的角度切入同情问题,借助胡塞尔的同情理论刻画了同情的一般意向特征,讨论了同情在反思与前反思、自身意识与他异意识之间的理论关系。仅就同情的意向特征来考察耿宁的相关论述,可刻画出同情的意向结构:虽然想象行为在某些同情经验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想象本身并不是同情行为的决定性要素。具体来说,同情是一种特殊的"他人感知",后者是感知行为与当下化行为的意向融合;就其意向结构而言,同情更类似于图像意识而非纯粹的想象意识。进而言之,同情意向性不是单一意向性,而是一种特殊的双重意向性,恰恰是这种意向的双重性使我们得以理解他人视角及其意义。
-
关键词
同情
当下化
想象
他人感知
拟-视角获取
双重意向性
-
Keywords
empathy
presentification
imagination
Other-perception
quasi-perspective-taking
bidirectional intentionality
-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意识的统一性与自我问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丹.扎哈维
高新民
徐瑞阳
-
机构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主体性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项目号:12&ZD12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心灵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存的自我理论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乏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我持否定或怀疑态度的无我论或自我怀疑论。扎哈维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他的"最低限度的自我论"。根据这一观点,自我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某种经验之中或之上的独立实体,自我也不能还原为某种特定类型的经验。毋宁说自我是经验的所予性或第一人称呈现。在此意义上,有经验意识就可以等同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前反思性的内在自反性。由于它,每个意识的例示不仅把握了被它觉知到的对象,并且把握了对于对象的觉知。自我就像一道光,不仅照亮了落入它的范围内的一切别的事物,而且还使自身成为可见的。扎哈维的最低限度的自我论兼具有我论与无我论特征,体现了一种反传统、否定心内有主客二分和层次区别的崭新的心灵观。
-
关键词
自我
第一人称经验所与性
自身性
意识统一性
-
分类号
B842.7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