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预设”美中不足,动态“生成”动不失时——试论高中语文教案研制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2
1
作者 应慈军 林温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大多数高中学生,语文方面的问题意识很淡薄。传统的教案研制和刻板实施是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原因。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教案研制中自然不能放弃预设,但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和不失时机的加以筛选和利用。学生是... 大多数高中学生,语文方面的问题意识很淡薄。传统的教案研制和刻板实施是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原因。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教案研制中自然不能放弃预设,但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和不失时机的加以筛选和利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我们提倡研制“非指示性”、“探究性”一类的教案,因为它有助于学生有效问题的动态生成和解决,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案研制 问题意识 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 探究能力
下载PDF
数学解题中的化归策略——以立体几何中的动点问题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廖爱国 《福建中学数学》 2016年第12期31-34,共4页
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使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领悟思想方法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丰富多彩,而在各大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中,化归思想可以说是所有思想... 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使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领悟思想方法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丰富多彩,而在各大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中,化归思想可以说是所有思想方法中涉及面最广、层次性最高的一种,几乎无处不在.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归思想方法 数学解题 动点问题 立体几何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育家 数学教学 数学问题
下载PDF
浅谈合唱中“合”的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季苏菲 《新课程(教研版)》 2015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合唱是音乐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产生极美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为了达到完美的和声效果,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建立合唱队员们的"合意识""合技巧""合精神"体系,让合唱队员们在各声部间建立明确的"合"概念。
关键词 合唱 意识 技巧 精神
下载PDF
摘下面具,重见阳光——一例“缺爱”高中生的心理辅导
4
作者 林施派 《中小学德育》 2013年第3期63-64,共2页
一、基本情况 甜甜,17岁,高二女生,长的有点像男生,性格高傲、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爱说谎。父母因忙于生意而疏于管教。父母曾因为她出现自残、买醉、自杀的行为带她去精神病院看过病。但通过了解,辅导教师发现甜甜出现异常行为... 一、基本情况 甜甜,17岁,高二女生,长的有点像男生,性格高傲、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爱说谎。父母因忙于生意而疏于管教。父母曾因为她出现自残、买醉、自杀的行为带她去精神病院看过病。但通过了解,辅导教师发现甜甜出现异常行为源于在学习和感情方面遭遇的挫折,导致自我否定,感觉孤单的同时却渴望自己被理解,被关怀,目的是为了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教师 高中生 面具 心理 阳光 异常行为 精神病院 父母
下载PDF
深挖问题隐含条件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5
作者 徐建青 《福建中学数学》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了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高考数学试卷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都会有一定量结构新颖、思维深刻、运用灵活的试题,这些试题常使学生感到困惑,难以顺利作答.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如何抓住问题的...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了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高考数学试卷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都会有一定量结构新颖、思维深刻、运用灵活的试题,这些试题常使学生感到困惑,难以顺利作答.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如何抓住问题的实质,挖掘出隐含条件,从而为解题打开入口,铺平道路.什么是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数学问题中那些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或者从题设中不断挖掘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而重新发现的条件.数学问题难度的标志之一是隐含条件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维能力 隐含条件 培养 数学问题 选拔性考试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数学试卷
下载PDF
高中学生学习付出-回馈失衡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琳慧 莫颖绿 +1 位作者 应益飞 张岩 《预防医学》 2017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学习付出-回馈失衡与学习倦怠情况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丽水市抽取420名高中学生,采用《学习的付出-回馈失衡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学习付出...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学习付出-回馈失衡与学习倦怠情况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丽水市抽取420名高中学生,采用《学习的付出-回馈失衡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学习付出-回馈失衡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有效率为92.14%。42.38%(164/387)的学生存在学习付出-回馈失衡情况;城镇和农村及不同年级学生在付出、回馈和学习付出-回馈失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过度付出程度高于男生(P<0.05)。调查对象学习倦怠得分为(56.93±13.22)分;城镇和农村及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付出-回馈失衡学生的学习倦怠得分高于未失衡的;高三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高一和高二学生(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回馈、过度投入与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丽水市高中学生学习付出-回馈失衡和学习倦怠情况较普遍,学习回馈和过度投入是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学习付出-回馈失衡 学习倦怠
原文传递
中学化学实验与学生大脑开发
7
作者 钟金根 《实验教学与装备》 2000年第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化学 实验教学 大脑开发 学生
原文传递
网球运动的疲劳与恢复 被引量:6
8
作者 梁海丹 洪燕 《山西体育科技》 2006年第3期12-13,共2页
网球运动的疲劳有着其项目的自身特点,本文阐述了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消除疲劳的方法。
关键词 网球 运动性疲劳 恢复
原文传递
基本不等式复习中的变式教学
9
作者 周荣阳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7期155-155,共1页
课堂效率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输出度,更取决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合度,取决于学生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取决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提高课堂... 课堂效率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输出度,更取决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合度,取决于学生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取决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提高课堂的整合能力,提高思维的渗透和培养能力.实践证明,变式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教学 基本不等式 复习 课堂效率 知识体系 培养能力 应用能力 教学理念
原文传递
关注数学本质 注重能力立意——2014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评析及教学思考
10
作者 钟顺荣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4年第11X期36-38,共3页
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结构稳定,题型、题量保持不变,难度配置延续了往年分步设问、分散难点的做法,总体难度略高于往年.各类题型呈现"入口宽、平台多"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能力立意"的理念,进一步... 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结构稳定,题型、题量保持不变,难度配置延续了往年分步设问、分散难点的做法,总体难度略高于往年.各类题型呈现"入口宽、平台多"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能力立意"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为今后的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在细细品味试卷之后,除了感叹命题者的智慧、试题的精彩外,也在思考试题背后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及今后的教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数学 教学思考 试卷结构 命题者 新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教学方向 弦长公式 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数
原文传递
浅谈在例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1
作者 钟顺荣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3年第10X期18-20,共3页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严密性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 发散性 求异性 逆向性 数学问题 未来社会 数学结论 化归思想 解题思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