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吴彩燕 叶静 +1 位作者 魏永敏 孙成长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2期95-96,99,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83例进行预见性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78例常规护理程序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83例进行预见性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78例常规护理程序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可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 护理指引 骨科护理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建智 丁献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8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法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骨科患者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200例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各项评价指标达标均在92%以上。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法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骨科患者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200例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各项评价指标达标均在92%以上。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针对山区医院和文化层次相对低的患者,更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健康教育 骨科 护理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小青 沈荷娟 +1 位作者 沈晓晓 潘志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4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P<0.05);观察组的功能康复优良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观察组的疼痛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态度、精神状态以及疾病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 创伤骨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在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沈晓晓 鲍丽萍 +1 位作者 周慧敏 陈敏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在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予相同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控...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在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予相同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予均衡饮食的普通糖尿病食物交换份法行膳食指导,干预组予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指导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并比较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FBG、2 h PG、HbA1c、TC、TG和LDL-C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血清H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HOMA-R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干预辅助胰岛素用于骨科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改善糖脂代谢,有利于血糖及血脂的达标,而且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低血糖事件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丁晓飞 夏海波 +1 位作者 沈慧芸 吴叶芬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FF分为PFF组和非PFF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FF分为PFF组和非PFF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PFF的发生率为11.00%(22/200)。据此分为PFF组(n=22)和非PFF组(n=178)。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假体固定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26、21.82、5.24、42.39、6.0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非正常型股骨近端髓腔形态、生物型假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2.03、2.27、2.29、1.99,P均<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PFF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女性、年龄≥65岁、非正常型股骨近端髓腔形态、生物型假体等危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牛晓辉 邹光翼 闵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根据术后1年的X射线检查判断是否发...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根据术后1年的X射线检查判断是否发生PTOA,并分为PTOA组(36例)和非PTOA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的美国足踝学会踝后足评分(AOFAS)和血清AL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LP水平与AOFAS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PTOA组年龄、BMI、骨折类型、骨折位移、骨折关节面受累程度均高于非PTOA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OA组术后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高于非PTOA组(P<0.05)。PTOA组术后1年AOFAS高于非PTOA组(P<0.05)。PTOA组术前与术后1年血清ALP的差值高于非PTO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年龄、BMI、骨折类型、骨折位移、骨折关节面受累程度和术后并发症与AOFAS均呈负相关(r=-0.623、-0.412、-0.321、-0.278、-0.356、-0.389、-0.467,均P<0.05)。多元线性一般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年龄和术后并发症是AOFAS的独立影响因素(b=-0.512、-0.234、-0.278,均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后PTOA患者血清ALP水平升高,且与AOFAS呈负相关,提示ALP可能参与PTOA的发生、发展,也可能作为PTOA的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创伤性骨性关节炎 碱性磷酸酶 踝关节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胫骨侧继发巨大骨囊肿1例
7
作者 季卫平 程捷 +1 位作者 雷恒傲 李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3-283,共1页
患者,男,66岁,因右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4年、疼痛1年于2022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患者因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腱移植重建,术后恢复膝关节稳定并正常行走。1年前出现膝前下疼痛,逐渐加重... 患者,男,66岁,因右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4年、疼痛1年于2022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患者因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腱移植重建,术后恢复膝关节稳定并正常行走。1年前出现膝前下疼痛,逐渐加重。无肿瘤家族史及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膝无红肿,皮温正常,轻度外翻,主动伸直0°、屈曲110°,前抽屉试验(+),膝前下压痛(+),行走不稳感加重;右足底和足趾血供、感觉、活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腱 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骨囊肿
下载PDF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中华 何仁洪 +3 位作者 徐巧敏 李浩 赵鹏飞 兰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9-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9月于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 800例,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患者标本,进行培养及耐药性试验;调查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9月于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 800例,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患者标本,进行培养及耐药性试验;调查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和感染部位分布,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 8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有8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50%;术后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49例占60.49%为主;81例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54.64%、革兰阳性菌37株占38.14%、真菌7株占7.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较敏感;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20 min、住院时间≥14d、糖尿病史、皮肤黏膜溃烂、低蛋白血症和术中植入物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后医院感染发生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术后医院感染因素较多,故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针对感染因素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术后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明亮 毛建水 +2 位作者 周崇斌 王济纬 叶志君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总结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经验,对比修复前臂骨间膜对近远期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其中16例(A组)伴有尺骨干、桡骨干或尺桡骨干双骨折,先行尺骨或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 目的:总结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经验,对比修复前臂骨间膜对近远期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其中16例(A组)伴有尺骨干、桡骨干或尺桡骨干双骨折,先行尺骨或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前臂骨间膜,然后再行桡骨小头复位固定和下尺桡关节固定或腕三角纤维复合体修复。8例(B组)不合并尺骨或桡骨骨折仅行桡骨小头复位固定和下尺桡关节固定或腕三角纤维复合体修复。分别于术后2周和2年按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即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周时,腕关节功能评分A组可4例,差12例;B组可2例,差6例。肘关节评分A组良2例,可8例,差6例;B组良1例,可5例,差2例。术后2年时,A组腕关节功能评分良8例,可6例,差2例;B组良5例,可2例,差1例。肘关节评分A组良8例,可6例,差2例;B组良4例,可3例,差1例。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尺桡骨的长度和腕、肘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是否修复前臂骨间膜对前臂近远期功能影响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X-LOPRESTI损伤 前臂骨间膜 下尺桡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龙伟 季卫平 +2 位作者 李浩 赵鹏飞 沈永辉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4例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骨质疏松置钉困难者行钉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骨折脱位及病椎相邻椎体有陈旧骨折者行...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4例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骨质疏松置钉困难者行钉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骨折脱位及病椎相邻椎体有陈旧骨折者行长节段固定;有神经症状及椎管占位>30%者均行半椎板减压,后路颗粒骨植骨或复合经椎弓根植骨。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42.8±4.5)%减少到(7.6±2.3)%(P<0.05),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32.5±5.2)°恢复至(5.4±2.5)°(P<0.05),椎管占位由术前(34.6±7.2)%恢复至(3.7±2.1)%(P<0.05)。随访1年时上述各指标较术后1周时无明显改变(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恢复至C级1例,3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C级5例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D级8例均恢复至E级;E级4例无变化。腰背痛发生率12.5%,无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个体化手术方案是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复方夏天无片在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应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梅杰 季卫平 +1 位作者 邹光翼 王法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夏天无片(麝香、全蝎、蕲蛇等)应用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将接受复方夏天无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探讨复方夏天无片(麝香、全蝎、蕲蛇等)应用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将接受复方夏天无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33例单纯接受康复指导的肩袖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ASE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的改善情况,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做了记录。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其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综合治疗过程中应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疼痛评分低,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是值得临床选择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术后 药物治疗 复方夏天无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金伟燕 刘雪萍 +2 位作者 聂燕 潘敏 黄明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99-300,共2页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脊髓损伤发病率较高,大多数集中在20~40岁[1]。近年来手术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改进,使脊髓损伤患者治...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脊髓损伤发病率较高,大多数集中在20~40岁[1]。近年来手术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改进,使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改善,但手术后多会伴有感觉及运动障碍,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膀胱或括约肌失去支配,而出现二便功能失常,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受到关注,但是对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训练强度、如何保障患者安全等问题仍需解决,因此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性疾病 功能失常 内固定器材 损伤平面 脊髓损伤 临床疗效 手术水平
下载PDF
不同路径髂骨钉钉道的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斌 张立岩 +2 位作者 王济纬 魏尧森 林黎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髂骨钉的最佳路径,为腰骶骨盆重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8月,选门诊或住院因各种原因进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且无阳性表现的5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5岁,平均41.2岁。设计4条路... 目的:研究髂骨钉的最佳路径,为腰骶骨盆重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8月,选门诊或住院因各种原因进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且无阳性表现的5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5岁,平均41.2岁。设计4条路径,A、B、C路径均以CLIC点(Chiotic线与后髂嵴的交叉点,位于髂后上棘上方24mm处)为起点,方向分别为髋臼上缘、髂前下棘、髋臼中心;D路径以髂后上棘起点,指向髂前下棘。对每条路径中不同钉道的长度及钉道中两处狭窄点的骨板厚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CLIC点到髋臼上缘)、B(CLIC点到髂前下棘)、D(髂后上棘与髂前下棘)路径钉道长度相当,但A路径髂骨板厚度明显较B、D路径大。A、C(CLIC点到髋臼中心)路径髂骨板厚度无明显差异,但A路径通道长度明显大于C路径。结论:A路径即从CLIC点到髋臼上缘方向的髂骨钉钉道路径最长且髂骨板最厚,能够容纳相对最长最粗的髂骨钉,又能承受的拉力最大,是最理想的髂骨钉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 内固定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结合高强度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龙伟 季卫平 +2 位作者 李浩 赵鹏飞 吴博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结合高强度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内固定结合高强度注射式人工骨(MIIGTMX3)植骨治疗股骨远...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结合高强度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内固定结合高强度注射式人工骨(MIIGTMX3)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9~81岁,平均68.5岁;AO分型:A3型9例,C1型6例,C2型7例,C3型4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10±15)min(90~135min)。全部病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18个月。愈合时间平均20.5周(16.5~28周)。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不愈合病例。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放射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术后1年,关节活动范围2°~125°;HSS膝关节评分平均(86.5±8.2)分(58~99分),其中优22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6%。结论:微创内固定结合高强度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是治疗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下载PDF
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兰俊 王济纬 张凯跃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21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评价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21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8例;年龄20~56岁,平均35.1岁;交通事故伤11例,坠落伤3例,运动伤4例,重物砸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 h^9 d,平均3.5 d;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无腘窝血管神经损伤。切口长度5~6 cm,平均5.8 cm。术后检查抽屉试验阴性,复查X线均证实骨折复位。21例均获随访,时间7~23个月,平均12.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0.76±9.5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5.86±2.33(t=30.07,P=0.000)。结论: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是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显露骨折区域,手术创伤小,愈合后瘢痕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骨折 膝关节
下载PDF
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潘敏 魏永敏 叶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中患...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中患者自入院以来实施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1、2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复位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胫骨平台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网络筛查及早期干预 被引量:8
17
作者 聂燕 金掌 +4 位作者 张立岩 张凌 金伟燕 应秀华 金丽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6期16-19,22,共5页
目的随访监测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儿非手术治疗效果及侧凸进展程度。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2月筛查全市中小学3100名,培训脊柱侧凸检查专业人员,制作脊柱侧凸调查表。制作有关脊柱侧凸科普知识材料、视频,进行脊柱侧凸健康教育、网络随... 目的随访监测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儿非手术治疗效果及侧凸进展程度。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2月筛查全市中小学3100名,培训脊柱侧凸检查专业人员,制作脊柱侧凸调查表。制作有关脊柱侧凸科普知识材料、视频,进行脊柱侧凸健康教育、网络随访。然后通过全面体检、X线片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骼发育情况及脊柱平衡度检查对我市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实行规模性筛查工作。筛查出的脊柱侧凸病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Cobb角10°~25°患儿,给予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Cobb角26°~45°患儿,同时予佩戴支具。实验组中Cobb角10°~25°患儿,在心理护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网络教育、随访;Cobb角26°~45°者,同时予规范佩戴支具治疗。每天佩戴时间为23 h,另外1 h用于皮肤护理、运动疗法等。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Cobb角,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的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络筛查可提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儿的检出率,并可明确脊柱侧凸病例的病理类型与可能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早期非手术干预治疗,可减轻患儿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有效地防止残障的发生或减轻残障的程度,避免或减少手术治疗,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网络筛查 早期干预
下载PDF
畲医发痧疗法在腰椎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掌 叶亚云 +1 位作者 鄢连和 张巧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4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畲医发痧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椎间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手术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 目的观察畲医发痧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椎间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手术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七叶皂甙钠针消肿,在疼痛评分大于3分时,临时给予帕瑞昔布针镇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畲医发痧疗法。比较两组效果优良率,记录术后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椎间孔镜术后,结合畲医治疗组术后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明显提前,术后使用强效镇痛药物次数明显减少,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畲医发痧疗法应用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快速康复,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畲族医药 发痧疗法 康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Segond骨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亮 林谋明 +1 位作者 周崇斌 王济纬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时机。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Segond骨折,6例于伤后1周内行关节镜探查发现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10例于伤后8~10周行关节镜探查,发现4例前后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时机。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Segond骨折,6例于伤后1周内行关节镜探查发现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10例于伤后8~10周行关节镜探查,发现4例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4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其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不全断裂的1例半月板未见明显损伤,1例合并腓骨头骨折与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不全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探查后行交叉韧带重建术,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术后采用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伤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的6例术后3d时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穿刺抽吸有淡血性液抽出,术后1周时始佩戴护具下床活动。伤后8-10周内行手术治疗的10例术后3d时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关节腔穿刺抽吸无淡血性液抽出,术后3d即佩戴护具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高于术前。所有病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Segond骨折常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及半月板修复的最佳手术时间宜在术后8-10周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OND骨折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龙伟 季卫平 +4 位作者 兰俊 梁伟 李浩 赵鹏飞 吴博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应用LISS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3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14±2.5)个月。除骨不愈合、接骨板断裂1例外,4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6(14....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方法应用LISS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3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14±2.5)个月。除骨不愈合、接骨板断裂1例外,4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6(14.5±3.2)周。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9例,中2例,差1例。术后1年HSS膝关节评分57~98(85.5±8.1)分,优29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7%。术后并发症为:膝关节强直1例,骨不愈合、接骨板断裂1例,骨折对位不良2例,接骨板皮下不适2例,骨折部位骨质疏松7例。21例骨折愈合后行接骨板取出,有8例共15枚锁定螺钉取出困难。无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LISS为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技术及LISS有关,手术经验和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