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P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Wnt/β-catenin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正明 杨庆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3(USP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3(USP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33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33、β-catenin及C-myc蛋白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β-catenin、C-myc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Dukes分期C、D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阳性率低于A、B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肝转移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而β-catenin、C-myc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蛋白与β-catenin、C-myc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低表达,USP33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泛素化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源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15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以起病48h为临界手术时机选择点,对比早期与后期手术的临床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显效42例,有效22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0%;后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以起病48h为临界手术时机选择点,对比早期与后期手术的临床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显效42例,有效22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0%;后期组显效41例,有效20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4%。两组疗效接近,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出现并发症7例,后期组9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恢复时间为(18.0±4.2)d,明显短于后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需个性化判断手术时机,病情较轻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加重应果断实行手术治疗,出现肠绞窄等应立即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手术时机 临床疗效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肛瘘术后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海源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6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治疗的60例复发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粉剂外敷联合治疗,比较2种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治疗的60例复发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粉剂外敷联合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3%,观察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3天、10天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创面渗液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复发性肛瘘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痛感,加快手术创口的愈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肛瘘 术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描述疼痛量表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PVT1诱导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通过上调Atg5诱导其自噬
4
作者 朱渊东 刘海源 +1 位作者 雷鑫明 彭雪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307-315,共9页
背景lncRNA PVT1基因作为lncRNAs的一种,已经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于该基因在直肠癌中的生物学行为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lncRNA PVT1在直肠癌中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直肠癌自噬的... 背景lncRNA PVT1基因作为lncRNAs的一种,已经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于该基因在直肠癌中的生物学行为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lncRNA PVT1在直肠癌中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直肠癌自噬的调控机制和增殖凋亡的影响,为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靶点.目的探究lncRNA PVT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直肠癌细胞自噬和增值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获得92例直肠癌,318例健康样本的lncRNA PVT1表达水平,并且通过定量实时PCR检测直肠癌细胞SW837,HR8348,SW1463和FHC中lncRNA PVT1表达水平.通过R语言包(survival,survminer)分析TCGA数据库分析lncRNA PVT1表达高低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过表达SW837,HR8348中的lncRNA PVT1.利用transwell,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实验分析其侵袭,增值能力及凋亡的改变.然后Western blot实验分析LC3-II/LC3-I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分析LC3荧光斑点的改变,透射电镜分析形态学判断自噬小体的改变.之后共转染si-Atg5分析直肠癌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LncRNA PVT1在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都显著增加.并且lncRNA PVT1的表达直肠癌预后相关,过表达lncRNA PVT1后激活直肠癌自噬和诱导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并且抑制其凋亡(P<0.05).结论LncRNA PVT1在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且与其预后显著相关,过表达lncRNA PVT1诱导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并抑制其凋亡.LncRNA PVT1通过调控Atg5的表达参与直肠癌自噬水平的调控,其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LncRNA PVT1 增殖和凋亡 自噬 自噬相关5同源物
下载PDF
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单纯性肛瘘效果观察
5
作者 马巍寅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20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瘘管剔除,观察组加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瘘管剔除,观察组加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并发症、VAS评分及肛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8.7%)明显高于对照组(31.1%),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当天排尿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VAS、Wexner评分及随访6个月Wexne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2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瘘管剔除联合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短期效果好,可缩短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排尿情况及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肛瘘 瘘管剔除 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 肛门功能 疼痛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感染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宋正明 杨庆华 +2 位作者 朱渊东 刘海源 卢城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5-187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感染患者机体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oxyltransferase, 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变化临床意...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感染患者机体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oxyltransferase, 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变化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61例,均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观察腹腔镜根治术手术指标变化,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应激反应、CRP、PCT及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461例中,平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04.35±19.84)ml、(2.26±0.43)d和(175.49±25.36)min。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461例中,术后感染患者43例,感染率为9.33%。感染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和皮质醇(cortisol, Cor)分别为(195.42±23.14)ng/L和(137.28±19.49)ng/ml高于未感染组(P<0.001)。感染组CRP和PCT分别为(16.49±3.24)mg/L和(6.58±1.37)ng/L高于未感染组(P<0.001)。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均以TA6/6为主。两组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TA6/6、TA6/7和TA7/7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机体应激反应,且CRP和PCT水平明显升高,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以TA6/6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 术后感染 应激反应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正明 杨庆华 +2 位作者 刘海源 朱渊东 卢城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2362-23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符合直肠脱垂诊断标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Alte... 目的探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符合直肠脱垂诊断标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Altemeier术,对照组采用三联术(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直肠周围注射术和肛门环缩术)。比较手术后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6,P=0.048)。Wexner便秘评分:研究组(1.4±1.6)分,比对照组的(3.2±2.0)分显著下降(t=3.849,P<0.05)。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研究组24个月后(2.9±1.8)分,比对照组的(4.4±2.7)分显著下降(t=2.532,P<0.05)。研究组吻合口开裂出血、盆腔肿胀和肛周湿疹的比例分别是0.00%、0.00%和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23.33%和30.00%(χ2=4.630、5.822、7.680,均P<0.05)。结论Altemeier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结肠切除术 治疗结果 便秘 肛门失禁 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 直肠周围注射术 肛门环缩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环周切缘距离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座宇 朱渊东 +2 位作者 刘海源 卢城东 宋正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环周切缘(CRM)距离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义乌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6例)与未复发组(67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环周切缘(CRM)距离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义乌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6例)与未复发组(6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CRM距离及实验室指标等数据,分析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CRM距离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复发组接受术后化疗占比、术后CRM距离低于未复发组[9/16比83.58%(56/67)、(0.85±0.23)mm比(1.64±0.76)mm],入院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高于未复发组[(156.74±11.58)μg/L比(149.96±10.26)μg/L、(15.63±2.77)kU/L比(14.04±2.3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分析验证,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CRM距离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r=-0.41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CRM距离长是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CRM距离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0.833>0.7,预测价值较好,当取最佳阈值1.080 mm时,可获取理想的灵敏度(87.50%)和特异度(81.00%)。结论结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CRM距离越短,患者复发风险越高,术后CRM距离可作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环周切缘距离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