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5G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对病区人员出入管控及满意度的影响
1
作者 吴湘靓 王敏 石慧芬 《包头医学》 2023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后疫情时代5G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对病区人员出入管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消化内科、呼吸一科、产二科所有出入人员685例。依照5G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实施时间点的前后分组,分为实施5... 目的:探究后疫情时代5G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对病区人员出入管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消化内科、呼吸一科、产二科所有出入人员685例。依照5G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实施时间点的前后分组,分为实施5G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的观察组370例和实施常规门禁的对照组315例。比较病区人员出入管控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区成功拦截非必要进出人员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014,P<0.05)。观察组满意度(98.38%)显著高于对照组(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646,P<0.05)。结论:后疫情时代应用5G人脸病区门禁管理体系,能够提高病区出入人员管控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5G 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 病区 管控
下载PDF
观察脑血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陈梨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156-156,共1页
探讨脑血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间78例脑血管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号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就康复状况做比对。结果:观察组神经缺损、抑郁状况分值于干预后低于对照组,而... 探讨脑血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间78例脑血管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号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就康复状况做比对。结果:观察组神经缺损、抑郁状况分值于干预后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分值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血管患者融入综合护理,对优化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能力作用大,临床效果佳,应继续推进并广泛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
3
作者 陈双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141-142,共2页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从我选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出70例展开调查研究,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从我选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出70例展开调查研究,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和神经损伤程度的减轻,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B/S智能语音随访模式管理平台的"互联网+护理"在手足外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慧芬 吴湘靓 张宏强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10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B/S)智能语音随访模式管理平台的"互联网+护理"在手足外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义乌市中心医院的200例手足外伤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B/S)智能语音随访模式管理平台的"互联网+护理"在手足外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义乌市中心医院的200例手足外伤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随访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B/S智能语音随访模式管理平台的"互联网+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遵医行为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9个月后的随访率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不良行为控制、康复锻炼、日常生活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药物调整及时性、随访方式、医患沟通、健康信息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S智能语音随访模式管理平台的"互联网+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足外伤手术患者的术后随访追踪效能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手足外伤 智能语音随访 互联网+ 自我护理能力 遵医行为
原文传递
人工气道帽在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丽琴 张宏强 吴湘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设计一款简约式可重复使用的人工气道帽,评价其在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义乌市中心医院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 目的设计一款简约式可重复使用的人工气道帽,评价其在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义乌市中心医院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即间断气管内滴注法;观察组采用人工气道帽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气道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气道舒适例数多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异物吸入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稀释度4~5级人数多于对照组,排痰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约式可重复使用的人工气道帽在人工气道建立未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提高了气道管理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人工气道帽 呼吸道感染 异物吸入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