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释智圆及其《感物赋》析论
- 1
-
-
作者
林天祥
-
机构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2-49,共8页
-
文摘
释智圆自谓自幼"雅好空门",受戒为佛弟子,后又深受周孔学说影响,颇有入世情怀。几经挣扎与挫折,壮志不减。然身在佛门,内外阻力使他身心交瘁。虽仍专注于释家之言,却又说"事佛身多累,为师道实荒",其中内在反省与作为产生极大矛盾。《感物赋》就是他内在无奈吶喊的写照。为了解这层道理,有必要从他生平以及作品的分析去找出其中关键。因此,本文试从作者理解找出他的内在矛盾,分析在矛盾中他又如何自我消释。其次从作品分析透视他的精神愿望,兼及咏物赋的特色,又论及《感物赋》的形式与内容,期能从中辅助诠释释智圆的思想面貌。最后再从他的思想内涵说明他的折衷与转化,作为释智圆一生的写照。
-
关键词
释智圆
咏物赋
骚体
-
Keywords
Shih Zhiyuan
Praising Fu
Sao-styl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郑贞文与中文化学命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张澔
-
机构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
出处
《科技术语研究》
2006年第3期61-64,共4页
-
文摘
20世纪中文化学名词发展过程中,郑贞文是贡献最多的其中一位,在无机化学命名方面,影响最深远。在有机化学名词上,用天干符号来表示有机化合物中的碳数目也是由他提出的。中文化学名词规范化的成果——1933年出版的《化学命名原则》,他是重要整理者之一。
-
关键词
郑贞文
化学
命名
中文术语
-
Keywords
Zheng Zhenwen, chemistry, nomenclature, Chinese terminology
-
分类号
O6-092
[理学—化学]
-
-
题名中文苯及芳香族名词历史研究:1875-1945
- 3
-
-
作者
张澔
-
机构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6-340,共15页
-
基金
义守大学ISU97-06-01支持.
-
文摘
主要讨论了芳香族名词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萘、葱与菲中文译名的形成。在19世纪的时候,这些有机名词基本是以音译名词出现,如?西尼、?苏里。从1908年虞和钦的《中国有机化学命名草》出版之后,往后绝大部分的有机名词又以意译名词被提出,如轮质、环炭化轻、六炭环。1931年癎恂立为这些名词,除了苯外提出了冠上草部单字音译名词,如艿、荌与芠。1932年在南京举办的化学讨论会采用了他的命名方法。一年后,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萘、葱与菲出现在《化学命名原则》中,成为官方标准有机名词。
-
关键词
苯
化学命名
芳香族化合物
-
Keywords
benzene, chemical nomenclature, aromatic compounds
-
分类号
O621
[理学—有机化学]
-
-
题名弘扬儒家精神以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 4
-
-
作者
方俊吉
-
机构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高雄市孔孟学会
-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
文摘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优良、丰富的文化。其中,以孔、孟思想为宗,而揭橥人本、强调伦理、倡导道德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与生活文化的主流核心。依凭着以儒家精神为核心底蕴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度撑过了几乎亡国的大灾难。近年来,炎黄子孙虽由睡梦中觉醒了,却又面临着科技及工商急遽发展而来的狂风巨浪。当此之际,如何重拾民族自信心,进而巩固永续发展之鸿基,诚乃吾辈责无旁贷之要务。唯有加强弘扬儒家精神,才是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儒家精神
伦理
道德
民族魂
文化
-
Keywords
Chinese nation
Confucius spirit
ethic
moral
national soul
culture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略述儒学之“体”与“用”
- 5
-
-
作者
方俊吉
-
机构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高雄市孔孟学会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8-24,共7页
-
文摘
孔门训勉学者,为学固须博学、慎思。究明学术之"体"外,尤当体现其"成德达材"之"用",进而,发挥其"经世济民"之功。是以,宋初胡安定先生倡"明体达用"之说。明末李二曲先生承胡氏之意,而谓:"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儒学不仅体大而思精,本末分明。其"务本尚德"之教化,旨在引领世人由"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之道,明白而可行。儒家大道,亦广为后世运用,发挥于政治、教育、艺文、工商管理等方面。儒学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学术之主流核心,亦成为历史最悠久、影响层面最为广阔之学术思想。且直接影响于周边诸多国家,而形成所谓"儒家文化生活圈",更随华人之侨徙,而远播于世界各地。故而除论析儒学之"体"与"用"之大端,呼吁儒学同好,为学除当究明其"体"外,尤须体现、恢宏儒学之大"用",以成就"经世济民"之功。
-
关键词
“儒学”
“体与用”
“明体达用”
-
Keywords
Confucianism
"Essence" and "Application"
study the content of knowledge to play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learning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