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江流域民族文化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良品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7,共6页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如何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这是该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民族文化职业传承人制度,二是提高民间艺人和文化人的地位,三是把民族文化纳入教学...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如何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这是该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民族文化职业传承人制度,二是提高民间艺人和文化人的地位,三是把民族文化纳入教学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在推进民族文化教育时要做到:一是任务各不相同,二是措施要恰当有力。在将民族文化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第一,加强校园多元文化建设;第二,整合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第三,拓宽任课教师文化视野;第四,扩大文化传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民族文化 教育
下载PDF
土司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祝国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土司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其类型有五:一是中央王朝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二是流官、卫所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三是土司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土司政权与辖区民众的关系,五是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对社会发展... 土司时期乌江流域的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其类型有五:一是中央王朝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二是流官、卫所与土司政权的关系,三是土司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土司政权与辖区民众的关系,五是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而影响地区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民族关系中的民族权利是否平等、民族利益是否公平和民族发展是否均衡。土司时期乌江流域各民族只有与中央王朝之间形成信任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反之,则阻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破坏民族团结稳定,这进一步佐证了"只有信任、和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双方共生"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时期 民族关系 乌江流域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以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剑 王晶晶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36期183-184,共2页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四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关键性构成因素,在社会价值认同危机背景下,对于构建民族地方和谐社会,加强社会...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四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关键性构成因素,在社会价值认同危机背景下,对于构建民族地方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少数民族 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 核心价值
下载PDF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良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1-26,共6页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曲艺、服饰和习俗等。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存在着散、旧、失等问题。...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曲艺、服饰和习俗等。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存在着散、旧、失等问题。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可采取数字化馆藏、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节庆旅游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 保护
下载PDF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文化心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62-65,共4页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少数民族 传统节日 民俗审美 心理
下载PDF
构建中华传统乡村戏剧的学术生态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江流域傩文化研究基点与趋势
6
作者 张羽华 余继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0-79,共10页
乌江流域中华传统乡村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艺术形态各异。傩戏是乌江流域中华传统乡村戏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江流域傩戏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傩戏释义与傩文化探源;二是傩戏文本史料梳理... 乌江流域中华传统乡村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艺术形态各异。傩戏是乌江流域中华传统乡村戏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江流域傩戏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傩戏释义与傩文化探源;二是傩戏文本史料梳理与中国傩戏史建构;三是傩戏艺术审美形态研究;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这些成果拓展了乌江流域傩戏文化研究独特的视域,为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戏剧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话语空间和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乡村戏剧 傩文化研究 学术生态空间
下载PDF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述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良品 杨玉兰 王金花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3,共7页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教育形态有族规、乡规民约等类型。清代乌江流域各民族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四,即政治性、约束性、灵活性、血缘性。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体现了"社会是学校,长者是老师,生活即教育内容"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社会教育
下载PDF
乌江流域古代移民与文化多样性述论 被引量:7
8
作者 彭福荣 黎燕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7,共6页
乌江流域是汉、土家、苗、彝、侗、回、布依、仡佬、水和白等族聚居的区域,古代自然移民、政治移民和军事移民造成乌江流域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汉文化和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乌江流域古代移民与文化多样性有鲜明的... 乌江流域是汉、土家、苗、彝、侗、回、布依、仡佬、水和白等族聚居的区域,古代自然移民、政治移民和军事移民造成乌江流域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汉文化和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乌江流域古代移民与文化多样性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古代移民的过程即是文化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多样化的文化就是古代移民的必然结果;二是政治因素对乌江流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有巨大作用;三是汉文化教育是乌江流域多样文化被汉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移民 文化 多样性 特点
下载PDF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良品 彭福荣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6期82-87,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工艺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曲艺、民间节日和民族服饰等。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采取如下举措:一是达成共识,全民保护;二是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三是摸清家底,制定保护规划;四是制定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五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是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八是保护濒危艺种和艺人。要使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以传承,首先是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传承人制度;其次是要提高民间艺人和文化人的地位;最后是要把非物质文化纳入教学内容。研究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能让更多的人利用乌江流域独特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地方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型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志花 李良品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1,共3页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包括"跟随教育"和"留守教育"两个方面。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 农民工子女 教育
下载PDF
近十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良品 崔莉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肇始于民国时期。在近10年的研究中,其成果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专(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等三类上。该地区教育的历史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官学教育、社学教育、义学教育等方面。而在该流域民...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肇始于民国时期。在近10年的研究中,其成果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专(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等三类上。该地区教育的历史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官学教育、社学教育、义学教育等方面。而在该流域民族教育的现实研究方面,学者们不仅注重教育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而且更加重视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笔者以为,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研究不够、不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 乌江流域 民族 教育 研究
下载PDF
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良品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89-95,共7页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社学
下载PDF
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希辉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9-134,共6页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乌江流域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例,对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开发 保护
下载PDF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义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良品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义学的管理比较规范,既注重对义学教师的管理,又加强对义学生童的管理,和对义学经费的管理。其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汉文化、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增强边民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清代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 义学教育
下载PDF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良品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与唐宋时期和改土归流以后相比,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工矿生产的缓慢发展和商业贸易的适度发展。该地区当时经济发展的成因在于地理环境、政策措施、移民屯垦、推广技术和改善...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与唐宋时期和改土归流以后相比,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工矿生产的缓慢发展和商业贸易的适度发展。该地区当时经济发展的成因在于地理环境、政策措施、移民屯垦、推广技术和改善交通。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留给我们有四点启示:一是人居环境破坏问题,二是发展经济的主体问题,三是发展经济的政策问题,四是发展经济的人才问题。本文就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特征、成因及启示予以探讨,以期使人们对该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改变其落后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土家族地区 土司时期 经济 发展 启示
下载PDF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文化环境审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福荣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2期46-51,共6页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是该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空间,地域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二是强化的汉文化教育,三是开放的文化心态,四是丰富的物质资源,五是鲜明的民族风情,六是剧烈的社会动荡。笔者认为...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是该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空间,地域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二是强化的汉文化教育,三是开放的文化心态,四是丰富的物质资源,五是鲜明的民族风情,六是剧烈的社会动荡。笔者认为,理清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对挖掘该地深厚的土司文化资源,促进现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土司 文化环境
下载PDF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福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14,141,共7页
土司文化主要是由各族土民在元明清等朝统治者与历代土司的管领下共同创造、世代累积的文明成果总和,内涵丰富。乌江流域经历数百年土司统治,各民族人民在王朝国家权力渗延和国家权威影响的过程中,世代积淀传承的土司文化表现在物质、... 土司文化主要是由各族土民在元明清等朝统治者与历代土司的管领下共同创造、世代累积的文明成果总和,内涵丰富。乌江流域经历数百年土司统治,各民族人民在王朝国家权力渗延和国家权威影响的过程中,世代积淀传承的土司文化表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随着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播州土司海龙囤遗址等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乌江流域土司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利用成为社会各界新的课题,值得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流域 土司文化
下载PDF
试论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经济开发——兼及民间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福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12,137,共7页
乌江流域地域宽阔,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奠定了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乌江流域各族土民在历代土司的管理下积极地进行经济开发,推广农经作物,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其复合型经济形态以农耕生... 乌江流域地域宽阔,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奠定了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乌江流域各族土民在历代土司的管理下积极地进行经济开发,推广农经作物,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其复合型经济形态以农耕生产为主,还有渔猎采集等其他经济活动。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各族人民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各种生产经验和生存智慧,民间艺术种类繁多而技艺精湛,为土司时期文人文学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表现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土司 经济 工艺
下载PDF
乌江流域阳戏的传承与研究
19
作者 彭福荣 《三峡论坛》 2011年第4期85-89,148,共5页
乌江流域阳戏传承具有鲜明的特点,传承主体性别单一,传承方式独特神秘,传承现状形势严峻。乌江流域阳戏研究产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 乌江流域 阳戏 传承 研究
下载PDF
民间美术研究的扛鼎之作——读《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20
作者 李良品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3年第2期38-39,共2页
作为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余继平教授的《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着眼于乌江流域多民族文化共生区域的民间美术,并对其展开了长达十年的田野考察和研究,凸显其"紧密联系实际,分析针对性强;理论归纳研究逻辑;调研深... 作为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余继平教授的《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着眼于乌江流域多民族文化共生区域的民间美术,并对其展开了长达十年的田野考察和研究,凸显其"紧密联系实际,分析针对性强;理论归纳研究逻辑;调研深入实地,资料翔实丰富等"特点。本文从研究背景、内容特色、创新之处三个方面阐释该专著为民族民间美术的扛鼎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特色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