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90年代发达地区生物课程改革
1
作者 林英 弓加文 黄明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96-98,共3页
本文阐述90年代我国发达地区生物课程改革方案,分析其特点,十年改革的成效、问题及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 必修课 选修课 知识学科 技艺学科 职技科目
下载PDF
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遗传差异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5
2
作者 段世华 毛加宁 朱英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4,共5页
选用分布于水稻 (OryzasativaL .) 12条染色体上的 2 5对SSR(Simplesequencerepeats)引物 ,分析了生产中广泛应用的 35个杂交水稻恢复系。在 35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材料间共检测出 6 5个等位基因 (alleles) ,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 2 6... 选用分布于水稻 (OryzasativaL .) 12条染色体上的 2 5对SSR(Simplesequencerepeats)引物 ,分析了生产中广泛应用的 35个杂交水稻恢复系。在 35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材料间共检测出 6 5个等位基因 (alleles) ,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 2 6个等位基因。PIC(Polymorphismindexcontent)值的变动范围为 0 .2 0 6~ 0 .6 82 ,平均值为 0 .4 14。聚类分析表明 ,我国杂交水稻恢复系资源比较丰富 ,但其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背景单一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杂交水稻恢复系 遗传差异 检测 微卫星DNA标记
下载PDF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多态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唐梅 何光华 裴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9-441,共3页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 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 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Ⅰ/Ⅱ-1与Ⅰ/Ⅱ-2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揭示恢复系的遗传基础较一致,这可能是当前的品种不能超过汕优63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需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水稻 亲本多态性 AFLP分析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中籼杂交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梅 何光华 +1 位作者 裴炎 杨光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选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 15个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中籼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2 0个引物共扩增出 2 0 5条带纹 ,其中多态性带为 16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频率有较大差异 ,但普遍较高 ,平均达 95 3 3 %。亲本间的遗传距离... 选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 15个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中籼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2 0个引物共扩增出 2 0 5条带纹 ,其中多态性带为 16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频率有较大差异 ,但普遍较高 ,平均达 95 3 3 %。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小 ,在0 12 10~ 0 3 913之间 ,平均 0 2 45 5。 15个亲本按UPGMA法可明显地分为不育系 (Ⅰ类 )和恢复系 (Ⅱ类 )两类 ,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 (Ⅱ 1和Ⅱ 2 )。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 ,不育系与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都较小 ,而且不育系的遗传变异较恢复系小 ;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只有 0 2 90 6,而且与恢复系两个亚类间遗传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资源匮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小 ,这可能是限制当前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增加亲本遗传多样性和扩大亲本间遗传差异是当前中籼杂交稻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中籼稻 亲本选择
下载PDF
利用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定位水稻核育性恢复基因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建清 廖金花 +3 位作者 刘柱 李姝晋 叶晓英 王丽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利用397条SSR引物对D62A和红米水稻红宝石B的杂交F2代不育可育分离群体及双亲的12条染色体进行筛选,定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发现在第7染色体上找到与主效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182,遗传距离是7 4cM。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简单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籼型红米雄性不育系红宝石的选育及其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廖金花 朱建清 +1 位作者 刘柱 杨志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了对红米红宝石实现三系配套 ,回交转育了红宝石 A,并对红宝石 A进行了以下分析 :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野败型不育系珍汕 97A、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 - 32 A、D型不育系 D6 2 A、G型不育系 G4 6 A、红宝石 A(来源于 D6 2 A)育性基因具有等... 为了对红米红宝石实现三系配套 ,回交转育了红宝石 A,并对红宝石 A进行了以下分析 :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野败型不育系珍汕 97A、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 - 32 A、D型不育系 D6 2 A、G型不育系 G4 6 A、红宝石 A(来源于 D6 2 A)育性基因具有等位性。而 Bg1 6 39、R5 2 7、R881、2 5 0 (CDR2 2 / Bg4 0 3)具有的恢复这几个不育系的恢复基因等位。通过考种分析 ,发现在每产量上红宝石 A的 F1 杂种显著大于常规稻红宝石 ,最大每公顷能增产 2 392 .5 kg,证明了红宝石 A具有强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红米 雄性不育系 红宝石 选育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裂褶菌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胥成浩 陈文强 邓百万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对裂褶菌 (SchizophyllumcommuneFr.)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选出了裂褶菌母种的最适培养基配方。
关键词 裂褶菌 母种培养基 筛选
下载PDF
猪苓营养菌丝与野生菌核蛋白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文强 邓百万 +1 位作者 胥成浩 彭浩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2期16-19,共4页
测定和分析了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营养菌丝与野生菌核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猪苓营养菌丝中的粗蛋白含量是32.5%,必需氨基酸含量是3.51%,氨基酸总量是10.09%;野生菌核中的粗蛋白含量是6.87%,必需氨基酸含量是1.5... 测定和分析了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营养菌丝与野生菌核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猪苓营养菌丝中的粗蛋白含量是32.5%,必需氨基酸含量是3.51%,氨基酸总量是10.09%;野生菌核中的粗蛋白含量是6.87%,必需氨基酸含量是1.53%,氨基酸总量是4.53%。营养菌丝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菌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营养菌丝 野生菌核 蛋白质 成分分析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梅 何光华 +1 位作者 裴炎 杨光伟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杂种优势预测、杂交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群划分、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杂种优势 DNA分子标记 遗传机理 杂交亲本遗传多样性 作物
下载PDF
红莲型杂交稻(红莲2号)及其骨干亲本的RAPD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世华 毛加宁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利用 RAPD技术 ,从 2 4 8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 (10 - mer)中筛选出 18个引物对红莲型杂交稻组合红莲 2号及其亲本 (T- 0 7A、T- 0 7B、YD6 - 0 5 ) ,另 6个红莲型胞质不育系的骨干恢复系和汕优 6 3及其亲本共 14份水稻材料进行分析。共... 利用 RAPD技术 ,从 2 4 8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 (10 - mer)中筛选出 18个引物对红莲型杂交稻组合红莲 2号及其亲本 (T- 0 7A、T- 0 7B、YD6 - 0 5 ) ,另 6个红莲型胞质不育系的骨干恢复系和汕优 6 3及其亲本共 14份水稻材料进行分析。共检测到 173个多态性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因核背景相似 ,遗传差异很小 ;杂种(F1 )的基因型更倾向于恢复系 ;恢复系与保持系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大 ,但各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利用这些标记能有效地区分杂交组合中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 (F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莲型杂交稻 红莲2号 骨干亲本 RAPD分析 鉴定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温敏叶片间断失绿过程中的氨基酸组分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戎 邵继荣 +2 位作者 孙敬三 何光华 弓加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8-30,共3页
当温敏失绿突变体 1103s叶片间断失绿性状表达时,失绿叶黄段的氢基酸组分未发生缺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氨的含量均比正常叶含量高,表现相对积累,而其余氨基酸组分的含量下降;复绿过程中上述三种的组分及甲硫氨酸含量下降... 当温敏失绿突变体 1103s叶片间断失绿性状表达时,失绿叶黄段的氢基酸组分未发生缺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氨的含量均比正常叶含量高,表现相对积累,而其余氨基酸组分的含量下降;复绿过程中上述三种的组分及甲硫氨酸含量下降,其余氨基酸的组分含量上升.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在叶片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中的氨基酸代谢,表现为部分阻遏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失绿突变体 间断失绿 氨基酸代谢.
下载PDF
野核桃的肉质果皮、根皮、叶的抑菌试验初研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仕春 黄明远 赵启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采用平板双层LB培养基加钢环Ⅱ的方法,对野核桃的肉质果皮、根皮、叶的抑菌作用进行试验.结果为:三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均强于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 采用平板双层LB培养基加钢环Ⅱ的方法,对野核桃的肉质果皮、根皮、叶的抑菌作用进行试验.结果为:三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均强于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该植物抑菌力强弱为肉质果皮≥根皮>树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核桃 肉质果皮 根皮 抑菌
下载PDF
籼型红米对不育系的恢复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金花 朱建清 +1 位作者 胡建平 刘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195-1197,共3页
配制(珍汕97A、D62A、G46A和D702A)和红宝石的F1、BC1和F2,并对这三代进行花粉育性调查,结果表明红宝石对这几个不育系具有1个较弱的主效恢复基因控制之外,还存在微效基因修饰以及基因互作。
关键词 红米 恢复性
下载PDF
杜鹃花属4种植物花粉形态特点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毛加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研究了产于我国的 4个种 ,杜鹃 (映山红 )R .simisiiPlanch、迷人杜鹃 (水红杜鹃 )R .agastumBalfFetS .S .Smy、露珠杜鹃R .irroratumFranch.及马缨杜鹃R .delavayiFranch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花粉形态大小、外壁纹饰、... 研究了产于我国的 4个种 ,杜鹃 (映山红 )R .simisiiPlanch、迷人杜鹃 (水红杜鹃 )R .agastumBalfFetS .S .Smy、露珠杜鹃R .irroratumFranch.及马缨杜鹃R .delavayiFranch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花粉形态大小、外壁纹饰、孔沟形态等性状 ,看出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具体的个体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花粉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特种有色稻糙米颜色表达的花粉直感效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金花 朱建清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经显微观察,有色米色素都着生在种皮和果皮中,种皮颜色比果皮颜色深,而且不同的细胞其颜色深浅不一致。以白米水稻珍汕97B、Ⅱ-32B、D62B、G46B作母本,以红米水稻红宝石B作父本杂交,F1谷粒剥去谷壳其糙米的果(种)皮皆表现为红色。说明... 经显微观察,有色米色素都着生在种皮和果皮中,种皮颜色比果皮颜色深,而且不同的细胞其颜色深浅不一致。以白米水稻珍汕97B、Ⅱ-32B、D62B、G46B作母本,以红米水稻红宝石B作父本杂交,F1谷粒剥去谷壳其糙米的果(种)皮皆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果(种)皮色素遗传存在花粉直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果皮 种皮 直感效应 应用
下载PDF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西玉 白林含 陈维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4-56,共3页
Dunaliella salina具有薄而不均匀的外被膜。鞭毛为“9+2”结构。眼点位于细胞质中。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形状多样。叶绿体呈“杯形”。首次在杜氏藻中发现两个大型造粉粒。细胞核位于叶绿体凹窝中,核仁存在时期很短。
关键词 DUNALIELLA SALINA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梅 周仕春 +1 位作者 何光华 裴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1-53,共3页
本文综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徘徊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对鱼类鳃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万安 陈建 +1 位作者 杨松权 陈敏 《内陆水产》 2004年第3期39-41,共3页
用霉病力克、氟康唑、硫酸铜3种抗真菌药物对患有鳃霉病的鲤鱼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浸泡1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的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 用霉病力克、氟康唑、硫酸铜3种抗真菌药物对患有鳃霉病的鲤鱼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浸泡1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的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组织效果最好,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鳃霉菌和抑制鳃霉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鱼类 鳃霉病 防治效果 霉病力克 氟康唑 硫酸铜
下载PDF
水稻叶片失绿过程中Rubisco酶活性与其蛋白亚基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红英 邵继荣 孙敬三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本研究应用14C放射技术对1,5一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进行了测定,并通过 SDS-PAGE不连续电泳凝胶技术对其蛋白亚基进行分离研究.结果发现:Rubisco的大亚基(LS)和小亚基(SS... 本研究应用14C放射技术对1,5一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进行了测定,并通过 SDS-PAGE不连续电泳凝胶技术对其蛋白亚基进行分离研究.结果发现:Rubisco的大亚基(LS)和小亚基(SS)在水稻叶片失绿过程中相对稳定,而其活性却有明显不同.说明 Rubisco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活性,除与自身的分子结构稳定性有关外,还与叶绿体中其他调节蛋白的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失绿过程 RUBISCO 酶活性 蛋白亚基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D2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继荣 朱生伟 谢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9-80,共2页
细胞周期调控是植物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就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作用原理及研究利用现状进行报道与探讨.
关键词 细胞周期调控 CycD2 研究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