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
1
作者 何刚 《郭沫若学刊》 2018年第2期78-78,共1页
2018年4月13日,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乐山师范学院第三会议室成功召开。会议分两个阶段,分别由副会长魏红珊研究员、副会长苏宁研究员主持。会议按照程序选举出了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 2018年4月13日,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乐山师范学院第三会议室成功召开。会议分两个阶段,分别由副会长魏红珊研究员、副会长苏宁研究员主持。会议按照程序选举出了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举确定了创会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及副秘书长。首先,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会长彭邦本教授受第五届理事会的委托,向会员代表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情况,彭会长的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民族文化伟大复兴时代,深入认识郭沫若研究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郭沫若研究的正确方向;2.每年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坚持项目攻关,扎实推进郭沫若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员代表大会 郭沫若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省 第五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副会长
下载PDF
“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
2
作者 何刚 《郭沫若学刊》 2018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历史 郭沫若
下载PDF
没有“幻灯片事件”,鲁迅或可走“亦医亦文”之路——鲁迅“弃医从文”原因研究述评
3
作者 廖久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41,共17页
除“幻灯片事件”外,人们还找到在仙台遭受到“屈辱”或“刺激”、发现无法使“三寸金莲”“恢复到天足模样”、出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的充分认识与估计、受“革命潮流”影响或者为了参加“革命活动”、认识到“启蒙”或“文艺... 除“幻灯片事件”外,人们还找到在仙台遭受到“屈辱”或“刺激”、发现无法使“三寸金莲”“恢复到天足模样”、出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的充分认识与估计、受“革命潮流”影响或者为了参加“革命活动”、认识到“启蒙”或“文艺”的重要性等二十种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对此展开述评可知,这些推测大多不成立。如果没有“幻灯片事件”发生,鲁迅完全可能像他喜欢的契诃夫、森鸥外一样,走一条“亦医亦文”的道路。当然,不管主客观原因为何,“弃医从文”都是鲁迅正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弃医从文原因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他者叙述与自我“作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经典之路”再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刚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3期22-28,共7页
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经典化"过程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主观因素其实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主要包括当时学界主流对其进行的若干中立判断与积极评介、现代史学史叙述关于这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山之作的... 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经典化"过程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主观因素其实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澜作用。这主要包括当时学界主流对其进行的若干中立判断与积极评介、现代史学史叙述关于这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山之作的建构、在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中遭到集中"攻击"所起到的宣传效果,以及作为诗人及文学家的作者郭沫若的"自鸣"等。他者叙述和作者自我"作为",协力推动,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经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 经典 史学史叙述 中国社会史论战 作者“自鸣”
下载PDF
南高史地学派的史学思想——兼及郭沫若古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刚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南高史地学派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新史学"中的一支重要史学流派,他们基本厘清了客观历史和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强调历史演进的因果循环规律,主张用人群的精神和欲望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从这一基本学术立场出发,他们对唯物史... 南高史地学派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新史学"中的一支重要史学流派,他们基本厘清了客观历史和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强调历史演进的因果循环规律,主张用人群的精神和欲望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从这一基本学术立场出发,他们对唯物史观及郭沫若的古史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批评。由此观之,我们在看待学术评论的时候,应建立在深入的学理分析和对评论者自身学术思想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南高史地学派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的双重“祛魅” 被引量:1
6
作者 税海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88,共2页
2008年,是郭沫若逝世30周年。30年来,随着社会学术思想领域的日趋活跃,关于郭沫若研究的学术纷争也不断产生,近年来更是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状况--拥护者竭力论证和维护其革命文化旗帜的地位,反对者则列举其为文与为人的不足,对其极力... 2008年,是郭沫若逝世30周年。30年来,随着社会学术思想领域的日趋活跃,关于郭沫若研究的学术纷争也不断产生,近年来更是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状况--拥护者竭力论证和维护其革命文化旗帜的地位,反对者则列举其为文与为人的不足,对其极力否定。其实,作为"人"的郭沫若,"既不像天使那样纯洁,也不像魔鬼那样邪恶,无论是对其神圣化,抑或妖魔化,都是对真实郭沫若的一种遮蔽"。从这一立场出发,本刊约请了几位郭沫若研究方面的专家,分别就目前郭沫若研究存在的问题、郭沫若的自我定位与我们对郭沫若的定位、郭沫若的性格侧面、郭沫若研究的双重祛魅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还原作为"人"的郭沫若与作为学术对象的郭沫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祛魅 当代中国 文化名人
下载PDF
马识途与郭沫若研究——为马老百年寿诞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俐 《郭沫若学刊》 2014年第3期32-35,共4页
今年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马识途老人百岁华诞之年。马老一生以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信念自励,虽百岁而追求真理不息。马老当年曾为张秀熟老人献寿词:“生年已满百,犹怀千岁忧。浩气贯日月,丹心寄九州。”[1]其实这也正是马老革... 今年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马识途老人百岁华诞之年。马老一生以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信念自励,虽百岁而追求真理不息。马老当年曾为张秀熟老人献寿词:“生年已满百,犹怀千岁忧。浩气贯日月,丹心寄九州。”[1]其实这也正是马老革命人生的绝妙写照。马老曾自述,退休后人生会有许多乐趣,而他选择了社会活动和继续写作(创作)。在马老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坚持郭沫若研究和对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的指导,正是他从事社会活动和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社会活动 著名作家 追求真理 革命家 四川省 老人 人生
下载PDF
郭沫若《管子》研究没有剽窃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廖久明 《管子学刊》 2022年第4期17-27,共11页
吴营洲的《马非百与郭沫若》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结合相关材料可以知道,“马非百将其十数年的研究心得,写成文稿,让学生交给当时的权威杂志《历史研究》”的“文稿”不是《管子轻重篇新诠》第三稿,应该是发表在《历史研究》... 吴营洲的《马非百与郭沫若》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结合相关材料可以知道,“马非百将其十数年的研究心得,写成文稿,让学生交给当时的权威杂志《历史研究》”的“文稿”不是《管子轻重篇新诠》第三稿,应该是发表在《历史研究》1956年第12期的《关于“管子”“轻重”篇的著作年代问题》,它确属“初稿”。郭沫若研究《管子》的《侈靡篇的研究》《管子集校》问世于马非百的《关于“管子”“轻重”篇的著作年代问题》脱稿之前,前者不可能“剽窃”后者。根据考证可以知道,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不可能“剽窃”马非百的《管子轻重篇新诠》,《管子集校》对《管子轻重篇新诠》“引用过近百条”是“集校”这一研究方法本身所要求的。由此可知,郭沫若“剽窃”马非百的说法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马非百 《管子》研究 《管子轻重篇新诠》 剽窃
下载PDF
“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专家观点摘要
9
作者 何刚 李畅 《郭沫若学刊》 2007年第4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郭沫若研究 专家观点 摘要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会 代表性观点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的新起点——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何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12,共2页
2012年11月16日至17日,在郭沫若的故乡乐山沙湾召开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郭沫若研究... 2012年11月16日至17日,在郭沫若的故乡乐山沙湾召开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等单位主办,郭沫若纪念馆(北京),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研究 研讨会综述 诞辰 四川省委宣传部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首届青年论坛”综述
11
作者 何刚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1期74-76,共3页
2015年11月27-28日,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和《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郭沫若与新文化运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首届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杂志社的40余名专家学者、编辑参加了论坛。郭沫若纪念... 2015年11月27-28日,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和《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郭沫若与新文化运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首届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杂志社的40余名专家学者、编辑参加了论坛。郭沫若纪念馆原馆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郭平英,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冯林出席论坛。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蔡震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青年论坛 《历史研究》 执行会长 早期小说 郭平 为人生而艺术 科研机构 古典诗词 李怡
下载PDF
【主持人语】 郭沫若史学研究的学术再检视
12
作者 何刚 《郭沫若学刊》 2022年第1期1-1,共1页
郭沫若史学虽然不再是当下的学界研究热点,但在一批学者的坚持下仍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在研究领域上还有新的拓展。其中,将郭沫若与同时代的学术名家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对郭沫若史学的评论、接受、研究历程进行纵向的学术史梳理;从思... 郭沫若史学虽然不再是当下的学界研究热点,但在一批学者的坚持下仍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在研究领域上还有新的拓展。其中,将郭沫若与同时代的学术名家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对郭沫若史学的评论、接受、研究历程进行纵向的学术史梳理;从思想文化史角度再审视郭沫若的先秦诸子研究、传统思想文化观等,是较为引人注目的。本期本栏目的两位作者——周书灿教授、杨胜宽教授,在这些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史 郭沫若 学术贡献 史学研究 研究历程 学术史梳理 再审视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及研究方法之我见——兼谈成为良史的五种素质及治史的底线
13
作者 廖久明 《郭沫若学刊》 2018年第3期9-12,共4页
最近笔者接受了北京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张勇博士的书面采访,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是:“作为郭沫若研究的专家,郭沫若研究要想走出现在的状况,有突破性的发展,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您对郭沫若研究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吗?”现... 最近笔者接受了北京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张勇博士的书面采访,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是:“作为郭沫若研究的专家,郭沫若研究要想走出现在的状况,有突破性的发展,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您对郭沫若研究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吗?”现征得张勇研究员同意,摘录本人写作的采访文字并补充参考文献如下,希望所有对郭沫若研究感兴趣的人多多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治史 素质 良史 郭沫若纪念馆 参考文献 研究员 突破性
下载PDF
郭沫若、宗白华讨论墨子的通信——民国文献整理举例
14
作者 廖久明(整理)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郭沫若接触、认识、研究墨子前后不少于50年时间,“从他十三四岁(1905-1906)算起,直至1957年发表《关于墨子思想的一封信》”,由此可知墨子研究在郭沫若一生中的重要地位。《时事新报》1920年1月3日第4张《学灯》第2版的郭沫若致宗白华... 郭沫若接触、认识、研究墨子前后不少于50年时间,“从他十三四岁(1905-1906)算起,直至1957年发表《关于墨子思想的一封信》”,由此可知墨子研究在郭沫若一生中的重要地位。《时事新报》1920年1月3日第4张《学灯》第2版的郭沫若致宗白华信“不但是两人最初交往的重要史料,并且是理解郭沫若后来评价墨子的一把钥匙,对正确理解郭沫若在《匪徒颂》中对墨子的歌颂也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时事新报》 郭沫若 墨子研究 民国文献 墨子思想 《学灯》 一封信
下载PDF
建设可以作为标准的民国专题数据库之我见——以建设民国时期鲁迅研究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久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6,共11页
在涉及与鲁迅有关的研究资料时,笔者常常翻阅五卷本《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以下简写为《汇编》)。该《汇编》前四卷收录民国时期的鲁迅研究资料,字数依次为:233万字、191.4万字、221.9万字、130.7万字,合计777万字。在... 在涉及与鲁迅有关的研究资料时,笔者常常翻阅五卷本《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以下简写为《汇编》)。该《汇编》前四卷收录民国时期的鲁迅研究资料,字数依次为:233万字、191.4万字、221.9万字、130.7万字,合计777万字。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似乎还没有其他哪位作家的民国时期研究资料收集得如此齐全。尽管如此,笔者在翻阅过程中仍然发现一些问题,并且认为是现有研究资料集的普遍问题,觉得有必要重新收集整理,并通过专题数据库的形式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 专题数据库 学术论著 资料汇编 资料集 资料收集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郭沫若与中国社会史论战——侧重于学术史视野下的叙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各方论战者从理论引用、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古代社会性质的确定等方面对郭沫若古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论战中包含着合理科学的学术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各方论战者从理论引用、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古代社会性质的确定等方面对郭沫若古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论战中包含着合理科学的学术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郭沫若古史研究的修正和完善,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本文力图侧重于从学术史的视野叙述郭沫若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从而部分还原其被遮蔽的学术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论战 郭沫若 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
下载PDF
略谈郭沫若对鲁迅、茅盾的不同态度——以郭沫若的《戏论鲁迅茅盾联》发表后的情况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久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68,75,共9页
茅盾晚年曾如此回忆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发表后的情况:八月十五日鲁迅答徐懋庸的信发表之后,两个口号的论争就进入结束阶段。除了国民党小报的造谣挑拨和徐懋庸写了两篇文章外,没有人写文章反对鲁迅。
关键词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结束阶段 国民党 文章 回忆
下载PDF
从《藤野先生》的研究看日本人的国民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久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4,共10页
在日本,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有定评的小说”的观念深入人心。①在将鲁迅的这篇回忆性散文变成“小说”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正如日本东北大学(鲁迅就读时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为其前身之一)研究生院国际文... 在日本,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有定评的小说”的观念深入人心。①在将鲁迅的这篇回忆性散文变成“小说”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正如日本东北大学(鲁迅就读时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为其前身之一)研究生院国际文化研究科教授岛途健一所说:“我们常常对外部世界进行解释并做出判断,而判断的尺度是在我们的心里”幽,我们因此可能根据日本学者对《藤野先生》的研究考察日本人的国民性。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野先生》 日本人 国民性 日本学者 回忆性散文 外部世界 文化研究 研究生院
下载PDF
鲁迅研究中的“历史还原”——兼及“青年必读书”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4,共5页
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100年的学术历程,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训,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经验中可能再也没有超过鲁迅研究这一领域的了。如果要问百年来鲁迅研究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什么,在我看来... 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100年的学术历程,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训,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经验中可能再也没有超过鲁迅研究这一领域的了。如果要问百年来鲁迅研究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什么,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个"历史还原"的问题。所谓历史还原,首先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思想与艺术追求有一个充分的体谅和理解,不以我们自己所处时代的思想标准来加以附会和肢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历史还原 思想与艺术 所处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 学术历程 青年必读书 附会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对郭沫若史学的评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的共同研究范式下,围绕着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古史分期、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开创者郭沫若展开了坦诚热烈的学术讨论。这场学术讨论是中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的共同研究范式下,围绕着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古史分期、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开创者郭沫若展开了坦诚热烈的学术讨论。这场学术讨论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历史研究服务于现实政治革命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蓬勃生命活力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平等民主的学术品格,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早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郭沫若史学 学术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