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体检人群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
1
作者 韩虹 王毅 +3 位作者 周寿英 兰华仙 林伟 朱凯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Brugada综合征是离子通道病的一种[1].Brugada波是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2].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多以Brugada心电图征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的报道,Brugada综合征尤其是Brugada波在临床上... Brugada综合征是离子通道病的一种[1].Brugada波是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2].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多以Brugada心电图征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的报道,Brugada综合征尤其是Brugada波在临床上并非罕见.我们通过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旨在初步了解Brugada心电图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心电图征 健康体检人群 初步调查 BRUGADA综合征 发生率 BRUGADA波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探讨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建珍 方汉云 +2 位作者 潘建生 侯山平 姚海丹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对诊断心肌梗死及转诊的意义。方法该院诊断为心肌梗死的32例患者根据既往在该院心电图室工作站的记录中能否找到既往心电图记录分为有记录组和无记录组各16例,分别对诊断和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记录组... 目的探讨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对诊断心肌梗死及转诊的意义。方法该院诊断为心肌梗死的32例患者根据既往在该院心电图室工作站的记录中能否找到既往心电图记录分为有记录组和无记录组各16例,分别对诊断和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记录组排除心肌梗死4例;确诊心肌梗死12例,其中留院保守治疗好转出院8例,直接转院4例。无记录组排除心肌梗死3例;10例直接转院,其中5例来不及做心肌酶检查即转院;放弃治疗、后期转院、动员转院各1例。结论无心电图记录者诊断和处理不尽人意,5例转院的患者是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进行的,埋下风险隐患。而有既往心电图记录的16例患者,诊断明确度更高。建立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既能保存患者既往的心电图记录,又能够网内逐级会诊,可院间共享,更好地利用基层的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网络诊断系统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下壁导联CrochetageR波联合左房容积指数对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评价
3
作者 叶如 陈玲 张丽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429-432,共4页
随着B超技术提高,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逐年增加[1]。近年来PFO被证实和偏头痛、隐匿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栓塞等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临床推荐PFO需及早诊断并予以封堵治疗[2]。目前诊断PFO“金标准”为经食道超声心... 随着B超技术提高,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逐年增加[1]。近年来PFO被证实和偏头痛、隐匿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栓塞等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临床推荐PFO需及早诊断并予以封堵治疗[2]。目前诊断PFO“金标准”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然而此检查方法繁琐、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难以推广[3]。心电图下壁导联CrochetageR波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已被认为是PFO特异性临床指标[4],临床对单个指标与PFO的相关性研究较多,两者联合对PFO的诊断价值鲜少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PFO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准确PFO无创检测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左房容积指数 下壁导联 临床指标 右心声学造影 封堵治疗 无创检测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光勇 虞旭东 +1 位作者 潘建生 张利勇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6-407,共2页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血流供应中断,出现持续性缺血后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主要因素为患者出现持续性的严重缺血[1~3]。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出现进行性变化,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还会由于出现心力衰竭导致...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血流供应中断,出现持续性缺血后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主要因素为患者出现持续性的严重缺血[1~3]。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出现进行性变化,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还会由于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体表心电图 房颤患者 P波离散度 价值分析 阵发性 诊断 胸骨后疼痛
原文传递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天慧 戈睿佗 叶如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7期2629-2632,共4页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CHF-ATA)患者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22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将124例 CHF-ATA 患者分为观察组(OSG)组,102例 CHF 患者分...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CHF-ATA)患者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22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将124例 CHF-ATA 患者分为观察组(OSG)组,102例 CHF 患者分为对照组(CTG),使用 DCG 记录仪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其心房纤颤(AFR)、心房扑动(AFL)、房性心动过速(ATC)和房性期前收缩(PAC)等 ATA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SG 组124例患者发生 ATA(824.6±108.2)次(与对照组相比,t =9.054,P =0.019),其中 ATC (80.4±25.8)例(与对照组相比,t =8.934,P =0.021),持续时间(25.4±9.7)s,AFL(26.8±7.1)例(与对照组相比,t =9.162,P =0.014),持续时间(13.5±5.8)s,AFR(97.5±51.3)次(与对照组相比,t =9.314,P =0.009),持续时间(70.1±18.5)s,PAC(41.9±14.3)例(与对照组相比,t =8.796,P =0.026),持续时间(34.8±11.2)s;CTG 组102例患者发生 ATA(102.6±59.3)次,其中 ATC(69.5±19.4)例,持续时间(5.7±1.3)s, AFL(8.5±2.6)例,持续时间(2.6±0.9)s,AFR(27.6±12.5)次,持续时间(24.8±10.4)s,PAC(21.5±8.4)例,持续时间(19.6±7.9)s,与 OS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796,P <0.05)。结论 CHF 患者伴发ATA 的可能性较大,对 CHF 患者进行 DCG 检查有助于对于 ATA 进行提前筛查和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猝死概率,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海丹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27-428,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门诊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血管相关病史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WHO的三期分期分成I期、Ⅱ期、Ⅲ期3组。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门诊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血管相关病史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WHO的三期分期分成I期、Ⅱ期、Ⅲ期3组。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从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厚度动脉内径,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颈动脉IMT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分期越高IMT越大;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P<0.05),血压与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明显增加,且与血压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缺血性J波在心源性猝死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姣 金可可 虞旭东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在心源性猝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6~88(59.0±9.7)岁。行心电图检查,并随访10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心源性...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在心源性猝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6~88(59.0±9.7)岁。行心电图检查,并随访10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心源性猝死组、非心源性猝死组,比较各组缺血性J波发生情况。结果 84例患者中存活组60例,心源性猝死组19例,非心源性猝死组5例。3组分别发生缺血性J波17例(28.3%)、18例(94.7%)、2例(40.0%)。心源性猝死组缺血性J波出现率高于存活组和非心源性猝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787、8.539,均P<0.05)。结论心源性猝死患者有较高的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缺血性J波的出现可作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心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缺血性J波 预测因子
下载PDF
心电图诊断低血钾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8
作者 周寿英 姚海丹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66-29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1-10月对在乐清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低血钾症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低血钾症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血钾浓度在0.9-2.5 mmol/L 的患者中 U 波改变、T 波改变...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1-10月对在乐清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低血钾症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低血钾症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血钾浓度在0.9-2.5 mmol/L 的患者中 U 波改变、T 波改变、ST 段改变、Q-T 延长、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浓度在2.6-3.4 mmol/L 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10、4.47、5.01、4.92,均 P <0.05)。低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呈特征性的 U 波振幅增高、ST 段压低、T 波振幅降低、QT 间期延长,出现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严重的低血钾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低血钾症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作为一项无创、简便、快捷的检查,有助于低血钾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诊断 低血钾症
原文传递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9
作者 王光勇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患者女性,48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加重半年”来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2012年8月23日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选取不同时段有特征性的图形(图1~3)分析如下:图1示第1~3个心搏为窦性节律,
关键词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反复心悸 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 窦性节律 特征性
下载PDF
高位室性并行心律伴逆行P波酷似房性期前收缩未顺传1例
10
作者 王光勇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3期322-323,共2页
高位室性并行心律室性激动可逆传夺获心房,同时顺传受阻,形成提前出现、孤立的逆行P波(P-波),易误诊为房性期前收缩未顺传,应仔细鉴别。本文报道因“反复心悸2年”于2015年4月21日至乐清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1例,并对其24 h动态心电图... 高位室性并行心律室性激动可逆传夺获心房,同时顺传受阻,形成提前出现、孤立的逆行P波(P-波),易误诊为房性期前收缩未顺传,应仔细鉴别。本文报道因“反复心悸2年”于2015年4月21日至乐清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1例,并对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的高位室性并行心律伴P-波酷似房性期前收缩未顺传表现进行分析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室性并行心律 逆行P波 心房夺获 顺传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