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tor分支支架的学习曲线和使用技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松林 刘霞 +3 位作者 张章 王磊 雷世雄 莘玮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医师对使用Castor分支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其使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例同一主刀医师使用Castor分支支架完成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医师对使用Castor分支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其使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例同一主刀医师使用Castor分支支架完成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G1~G4共4组,每组5例,对各组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G1组的手术时间为(128±37)min,显著长于G2组的(86±15)min(P=0.046)、G3组的(66±11)min(P=0.007)和G4组的(60±9)min(P=0.004);G2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G3组(P=0.043)和G4组(P=0.011);G3组和G4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G1的造影剂用量为(245±69)ml,显著高于G2组的(162±41)ml(P=0.049)、G3组的(104±29)ml(P=0.003)和G4组的(96±18)ml(P=0.002);G2组造影剂用量明显高于G3组(P=0.032)和G4组(P=0.011);G3组和G4组的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G1组技术成功率为80%,其余三组均为10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在出血量及并发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stor分支支架存在学习曲线和一定的使用技巧,大约10例可完成学习曲线,使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趋于稳定,并减少技术失败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 腔内治疗 学习曲线
下载PDF
接触性导管溶栓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股腘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肖 刘霞 +5 位作者 王磊 雷世雄 柴渊 路建国 张章 郭松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 探讨接触性导管溶栓(CD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股腘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DT联合DCB扩张治疗的18例股腘型TAO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前... 目的 探讨接触性导管溶栓(CD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股腘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DT联合DCB扩张治疗的18例股腘型TAO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Rutherford级别、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到院检测靶血管通畅情况;统计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栓塞、截肢及死亡).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股腘段闭塞动脉,术中未发生血栓、血管破裂及远端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4 h和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Rutherford级别低于术前,ABI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血管通畅率为88.9%(16/18),无靶血管血运重建患者.1例患者发生溶栓相关出血并发症,1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大截肢.结论 CDT联合DCB扩张治疗的股腘型TAO患者的初步疗效尚可,仍需进一步对比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 接触性导管溶栓 疗效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柴渊 刘霞 +3 位作者 王磊 郭松林 雷世雄 张章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93-198,共6页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主动脉、髂动脉和股动脉闭塞治疗,以及主动脉瘤和其他动脉瘤手术等。机器人辅助血管外科手术将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立体三维放大技术和超精密缝合技术准确结合起来,其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血管外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主动脉、髂动脉和股动脉闭塞治疗,以及主动脉瘤和其他动脉瘤手术等。机器人辅助血管外科手术将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立体三维放大技术和超精密缝合技术准确结合起来,其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由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发展时间较短,故还需要进一步经验积累、技术改进和长期效果追踪才能确认术式远期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血管外科领域相关文献,进而对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血管外科 微创
下载PDF
球囊扩张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松林 刘霞 +2 位作者 王磊 雷世雄 张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较长病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CDT治疗组...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较长病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CDT治疗组(n=48,采用单纯CDT方法治疗)和改良CDT治疗组(n=34,采用改良CDT方法治疗)。通过计算两组患者的血栓溶解率评价即时疗效;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评价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置入溶栓导管的侧孔区域平均长度,以及经导管微泵尿激酶、肝素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CDT治疗组患者球囊使用个数为(1.6±0.8)个。两组患者的即时血栓溶解率,总成功血栓溶解率,出院后第1、6、12、24个月的深静脉再通率,以及2年后PT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DT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病程短于改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CDT治疗较长病程急性DVT的疗效与单纯CDT治疗较短病程急性DVT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球囊扩张碎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围压下岩石的冲击力学行为及动态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军忠 许金余 +2 位作者 吕晓聪 王泽东 张磊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3,共9页
采用改进后具有主动围压加载装置的100mm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斜长角闪岩在不同围压等级(0MPa~6MPa)和不同应变率(50s 1~170s 1)下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围压下,斜长角闪岩的动态抗压强度随应... 采用改进后具有主动围压加载装置的100mm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斜长角闪岩在不同围压等级(0MPa~6MPa)和不同应变率(50s 1~170s 1)下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围压下,斜长角闪岩的动态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动态增长因子与应变率的对数呈近似线性关系,体现了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在同等级应变率范围内,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的增强效果逐渐增强,显现出较强的围压效应。采用组合建模的方法,将统计损伤模型和粘弹性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Weibull分布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验证发现,修正后的模型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所构建本构模型是合理的,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冲击力学性能 φ100mm SHPB试验装置 斜长角闪岩 主动围压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