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华山雾日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学军 王新来 姚叶青 《暴雨灾害》 2012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利用1991—2010年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九华山雾日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形成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九华山山坡雾日年际变化较大,并逐年减少,山脚雾日逐年增多;山脚季平均雾日,秋(8 d)、... 利用1991—2010年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九华山雾日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形成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九华山山坡雾日年际变化较大,并逐年减少,山脚雾日逐年增多;山脚季平均雾日,秋(8 d)、冬(7 d)季多于春(3 d)、夏(2 d)季,而山坡表现为冬(50 d)、春(45 d)季雾日多于夏(27 d)、秋(26 d)季;平地雾在05—07时最易形成,山坡雾在04—08时最易形成,山脚雾主要在08—10时消散,山坡雾主要在09—11时消散,两者持续时间也有较大差异;夜间降温≥6℃时出现的雾日占总雾日的74.4%,气温日较差≥7.0℃时出现的雾日占总雾日的80.9%,65.2%的雾日前一日20时至当日08时平均相对湿度在90%以上,雾日多出现在风速<3 m.s-1的条件下,83.9%的雾日近地面有逆温层存在。未饱和湿空气随气流进入喇叭口后,湿度条件发生改变,有利于在喇叭口底部区域形成雾,山区风场辐合作用有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变化 气象条件 地形作用 九华山
下载PDF
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学军 祝卫华 王新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655-8657,8755,共4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对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华山大雾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大雾分布地域性强,时空差异大;大雾日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易生成大...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对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华山大雾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大雾分布地域性强,时空差异大;大雾日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易生成大雾的时间段在04:00~06:00,占总数的36%,00:00~04:00次之,占总数的28%;大雾的消散时段一般在日出后至正午前,其中08:00~10:00占总数的64%。当气温为0~5℃、相对湿度>90%、风速为0~3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有4种易出现大雾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概况 气象要素 九华山
下载PDF
九华山山地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及地形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学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雾是九华山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其年平均雾日为145 d,年最多雾日达到168 d。因此,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的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分析山地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山区雾的年际变化较大,并呈逐年递减趋势,雾... 雾是九华山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其年平均雾日为145 d,年最多雾日达到168 d。因此,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的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分析山地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山区雾的年际变化较大,并呈逐年递减趋势,雾生成时间峰值在05时前后,但出雾频率最高的是在08时。山区夜间降温≥6℃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74.4%,气温日较差≥7.0℃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80.9%,雾日多出现在日平均风速<3m/s的条件下,83.9%的雾日有近地面逆温层存在,并且雾日数与逆温强度是呈正相关的。喇叭口地形的辐合作用有利于水汽在喇叭口底部区域达到饱和,形成雾,在微风的条件下对辐射雾的形成非常有利,如果近地面层有风场的辐合作用,更是有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森林小气候的作用也有利于雾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气象条件 地形作用 九华山
下载PDF
九华山区下垫面对局地降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丁仁海 周后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3,共7页
利用安徽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探测数据和多年统计数据,对九华山区下垫面影响降水的地理分布及强度进行讨论,分析下垫面物理过程在降水天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山区的湿热条件及不稳定能量均强于周边地区,非均匀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和山区地... 利用安徽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探测数据和多年统计数据,对九华山区下垫面影响降水的地理分布及强度进行讨论,分析下垫面物理过程在降水天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山区的湿热条件及不稳定能量均强于周边地区,非均匀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和山区地形作用形成地面中尺度风场辐合线及其所造成的上升运动对低空急流起加强作用,这些均影响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山区降水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均明显多于周边丘陵地区,并有迎风坡降水明显及在一定高度内山体越高降水量越大的特点。逐小时地面自动站资料分析对山区强降水的形成、发展和消散具有很好的临近预报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风场辐合线 低空急流 不稳定性
下载PDF
安徽九华山山区雾的气候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学军 《干旱气象》 2012年第3期374-379,386,共7页
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山区与平地区雾的气候特征,研究山区雾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山区雾年际变化较大,并呈逐年递减趋势,平地区雾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山区雾生成时间峰值在05时前后,比平地区约早1... 利用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测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山区与平地区雾的气候特征,研究山区雾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山区雾年际变化较大,并呈逐年递减趋势,平地区雾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山区雾生成时间峰值在05时前后,比平地区约早1 h,但出雾频率最高的是在08时,比平地区迟1 h。山区夜间降温≥6℃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74.4%,气温日较差≥7.0℃的雾日占总雾日数的80.9%,雾日多出现在日平均风速<3 m/s的条件下,83.9%的雾日有近地面逆温层存在,并且雾日数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喇叭口地形辐合作用有利于水汽在喇叭口底部区域达到饱和而形成雾,微风条件对辐射雾的形成非常有利,如果近地面层有风场的辐合作用,更有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森林小气候作用也有利于雾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雾 气候特征 机理分析 九华山
下载PDF
九华山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学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29-235,共7页
利用位于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上测站和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年平均雾日平地区为19d,低山区为82d,半山区为145d,高山区为110d,平地区雾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山区雾日呈逐年减少的趋... 利用位于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上测站和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年平均雾日平地区为19d,低山区为82d,半山区为145d,高山区为110d,平地区雾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山区雾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地区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山区的雾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平地区雾日10月—次年1月出现频率较高一些,山区雾日的高值出现在3月,低值出现在7月,1—4月山区雾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平地区;平地区和低山区最易生成雾的时间在05—07时,半山区和高山区在04—08时;平地区和低山区的雾主要在08—10时消散,半山区和高山区主要在09—11时;半山区雾的平均持续时间和最长持续时间均大于其他区域,高山区雾的最短持续时间仅有0.2h;未饱和湿空气随气流进入喇叭口后,受到上升运动的作用,气团抬升冷却,在喇叭口底部区域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雾;地形逆温的存在提供了稳定的层结条件,对雾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山区风场的辐合作用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地形作用 九华山
下载PDF
山地地形对九华山大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学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30,共6页
暴雨是灾害性天气,它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强度除与天气因子有关外,受到地形的影响非常显著。利用九华山风景区和邻近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探测资料,分析山地地形对九华山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喇叭... 暴雨是灾害性天气,它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强度除与天气因子有关外,受到地形的影响非常显著。利用九华山风景区和邻近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探测资料,分析山地地形对九华山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喇叭口地形的辐合和局地热力冲击作用是触发九华山大暴雨天气的重要机制,局地涡漩环流对大暴雨也有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山地地形 影响
下载PDF
九华山区地形逆温对天气变化的前兆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仁海 许义伍 丁鑫 《气象科技》 2013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九华山受山区下垫面影响,升温期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时出现山上温度大于山下的异常现象,即地形逆温。通过山区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垂直对比以及其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山区地形逆温现象总是在升温期间出现的,并以日最低气温要素垂直分布的... 九华山受山区下垫面影响,升温期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时出现山上温度大于山下的异常现象,即地形逆温。通过山区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垂直对比以及其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山区地形逆温现象总是在升温期间出现的,并以日最低气温要素垂直分布的异常特征最为明显(与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比较);最低气温出现的逆温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山区日最低气温垂直分布出现的地形逆温对天气变化有很好的前兆作用:升温期间有地形逆温出现,消失后必会降温,降温期间必有降水和复杂天气出现;而且形成"地形逆温"的时间和幅度与后来的降温持续时间、降温幅度及天气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山区复杂地形中分析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气温变化的分区预报和天气转变的预测都有很好的前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逆温 天气变化 前兆特征
下载PDF
人工增雨在九华山抗旱与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以2019年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修尚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人工增雨,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将催化剂引入云的有效部位,达到人工催化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目的。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属山岳型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129.1mm,虽雨水充沛,但降水... 人工增雨,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将催化剂引入云的有效部位,达到人工催化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目的。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属山岳型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129.1mm,虽雨水充沛,但降水季节分布极为不均,常出现秋冬旱。2019年9—11月,九华山遭遇70a一遇的干旱灾害,景区生活用水断供,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连日维持极高火险级5级。九华山气象管理处多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为缓解景区旱情、增加水库蓄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森林防火 抗旱
下载PDF
DB34/T 1593-2012《木结构徽派建筑防雷技术规范》实施效果评估分析
10
作者 翟盛 方子烨 +2 位作者 汪开斌 江海萍 戴修尚 《标准科学》 202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为掌握DB34/T 1593-2012《木结构徽派建筑防雷技术规范》的质量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效益,从标准适用性、协调性、执行情况和标准实施效益等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评估了标准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标准... 为掌握DB34/T 1593-2012《木结构徽派建筑防雷技术规范》的质量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效益,从标准适用性、协调性、执行情况和标准实施效益等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评估了标准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标准与产业政策不协调;规范性引用文件需要更新;防雷分类的依据、类别和划分、技术要求与相关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标准条款的用语不一致。提出了标准修订的建议,并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3项制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新技术水平 雷电防护 徽派建筑 标准应用 标准评估
下载PDF
简析九华山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仁海 苏化敏 王龙学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2期67-74,共8页
基于九华山测站多年降水资料,利用周边气象观测点及山区不同高度的降水对比观测资料,运用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及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山区降水特有的气象条件,并对山区下垫面因子对强降水形成机理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九华山测站的降水... 基于九华山测站多年降水资料,利用周边气象观测点及山区不同高度的降水对比观测资料,运用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及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山区降水特有的气象条件,并对山区下垫面因子对强降水形成机理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九华山测站的降水,无论是多年平均降水量,还是降水过程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偏多(强)于周边丘陵地区;山区地表的热力性质和山脉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得山区降水日数增多、降水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地形 降水特征 天气分析
原文传递
DFC3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故障排查与维护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一正 杨严意 董猛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7期53-54,共2页
本文阐述光电式数字日照计设备结构与原理,例举DFC3光电式数字日照计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给出排查方法及日常维护措施,旨在为气象台站维护该型设备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DFC3光电式数字日照计 工作原理 故障排查 日常维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