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九江方言特征词“将”看汉语方言词汇在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
1
作者 刘慧 李奇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2-84,共3页
简要介绍“将”在古代汉语中的主要语义及用法,通过对九江方言特征词‘将’的分析,指出方言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九江方言 汉语词汇史
下载PDF
《夷坚志》故事的叙事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川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夷坚志》故事的叙事特征体现为:其叙事模式源于史传又超越史传,"对话"和"引语"成为叙事的重要手段,叙事诸要素带给读者的切身体念等,均成为当今故事化新闻的先导和范式,折射出《夷坚志》故事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夷坚志》 叙事特征 影响
下载PDF
重新读解吴组缃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星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0-32,共3页
本文对吴组缃30年代的小说重新读解,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他小说的整体风格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认为吴组缃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品味完全够得上同时代“第一流小说家”的称号,给学术界深入研究吴组缃作一点铺垫。
关键词 风格特点 评述 吴组缃 小说
下载PDF
韩非政治权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熊育兰 刘斌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7,共3页
韩非是我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由于他的强国思想不能得到韩王重用,因此精力用于对政治的研究,他的权术理论贯穿于他的政治思想的始终,君本思想与对术的偏爱便构成韩非学说的基本内容。本文从韩非的人性观入手对其权术思想作以探讨。
关键词 韩非 政治权术理论 人性观 法家 强国思想 政治思想 法治
下载PDF
江西武宁(上汤)话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 被引量:7
5
作者 阮绪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5-56,共2页
 赣方言武宁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它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前缀"连"构成,记作"连VV"。这篇文章从动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这种重叠结构进行描述。
关键词 江西 武宁话 动词 重叠结构 赣方言 句法功能 语法
下载PDF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阮绪和 《青年思想家》 2004年第2期40-44,共5页
儒家仁学思想尽管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它包含了许多超越时空的合理内容,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道主义、群体主义、乐观主义、严于律己、笃实躬行、自强进取、重义轻利等七个方面论述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儒家 仁学思想 现代价值 人道主义 群体主义 乐观主义 重义轻利思想 自强进取精神
下载PDF
吴组缃小说的悲剧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星明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探讨吴组缃小说悲剧特点的来龙去脉,着重选取吴组缃三十年代颇有代表性的几篇小说,从结构、人物、情节、结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吴组缃高超的悲剧艺术完全能跻身同时代第一流小说作家之列,以期引起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对吴组... 本文探讨吴组缃小说悲剧特点的来龙去脉,着重选取吴组缃三十年代颇有代表性的几篇小说,从结构、人物、情节、结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吴组缃高超的悲剧艺术完全能跻身同时代第一流小说作家之列,以期引起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对吴组缃作品研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组缃 小说创作 悲剧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 结构 人物 情节 结尾
下载PDF
话说“避讳”
8
作者 李瑞河 《学语文》 2004年第4期45-45,共1页
阅读中国的古籍不可不对避讳有所了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卒然不可讳”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司马迁担心他的朋友任安会突然被处死,但又不好直白地说出“死... 阅读中国的古籍不可不对避讳有所了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卒然不可讳”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司马迁担心他的朋友任安会突然被处死,但又不好直白地说出“死”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于是就用了一个避讳语“不可讳”来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讳” 司马迁 《报任安书》 中学 语文 文学常识
下载PDF
《墨经》中的语用学浅探
9
作者 熊育兰 刘斌 《新余高专学报》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前,研究《墨经》中的语言逻辑,尤其是语用学,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墨经》中的语用学主要考虑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研究语境如时空、可能性、认知关系等对语性结构、语义的影响。
关键词 语用学 语境 语义 《墨经》 先秦时代
下载PDF
雅俗的分化与元诗的歧路
10
作者 王雅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0-62,共3页
中国诗歌到元代呈现衰落的态势 ,“雅”与“俗”的分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领域 ,“大雅”和“小雅”比“国风”的影响大 ,西汉时雅诗得到推崇 ,从魏晋开始 ,“雅”的理论逐渐向诗歌领域延伸 ,唐人自子昂始倡风雅 ,北... 中国诗歌到元代呈现衰落的态势 ,“雅”与“俗”的分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领域 ,“大雅”和“小雅”比“国风”的影响大 ,西汉时雅诗得到推崇 ,从魏晋开始 ,“雅”的理论逐渐向诗歌领域延伸 ,唐人自子昂始倡风雅 ,北宋后 ,理学兴盛形成了崇“雅”的土壤。崇雅排俗 ,几成元代正统文人的一致意见。“雅正”观念的形成 ,使元人极力排斥浅俗的题材与风格 ,从而造成了雅俗的分裂 ,造成元诗的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雅” “俗” 元诗
下载PDF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美学特征
11
作者 秦川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录、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此集收明清间文言小说名著十种,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在情词色调上,强调“乐而不淫”、“不浓也不淡”的“中和”之美;在感觉和体验上,则讲究...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是民国时期朱剑芒选录、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此集收明清间文言小说名著十种,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即在情词色调上,强调“乐而不淫”、“不浓也不淡”的“中和”之美;在感觉和体验上,则讲究“有味”、“可人”的美学效果;特别是把传统道德的至善、至德作为“至美”的标准来认定和强调,更可谓深得老庄哲学和美学的三昧,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美文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 美学特征 美文名著
下载PDF
诗歌语言:为控制“距离”服务的三种表现形式
12
作者 彭国建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看来 ,文学程序对于现实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程序 ,即日常语上升为艺术语的程序。艺术语与日常语拉开距离 ,是诗歌语言服务于诗歌作品总的美学目的的表现形式之一 ;同样 ,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含混 ,含混的诗歌语言 ... 在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看来 ,文学程序对于现实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程序 ,即日常语上升为艺术语的程序。艺术语与日常语拉开距离 ,是诗歌语言服务于诗歌作品总的美学目的的表现形式之一 ;同样 ,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含混 ,含混的诗歌语言 ,对于明晰的科学语言 ,也是为“距离”控制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根本宗旨是增强作品的意义 ,丰富文学意境 ,凸现审美价值 ;反讽则是诗歌语言设置“距离”的一种高级运用手段 ,为产生文本的“震惊”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 表现论 诗歌语言 距离 日常语 -Z 术语 含混 反讽
下载PDF
说“尤”
13
作者 李瑞河 《语文知识》 2004年第5期15-15,共1页
《文汇报》2003年10月27日有一篇《灵动的笔从哪里来?》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关键词 “尤” “效尤” 贬义词 训诂学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外国作家别称集锦
14
作者 熊家昌 《语文知识》 2004年第4期9-10,共2页
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关键词 外国作家 称谓 阿里斯托芬 但丁 中学 语文 背景知识
下载PDF
乡镇公务员知识更新的主要障碍
15
作者 陈晓松 《农村农业农民》 2003年第11期21-21,共1页
目前,在县以下的基层乡镇,公务员多是淹没在繁杂的事务活动中,少有知识更新的意识,即或是有,也因为种种障碍不能持之以恒而逐渐消褪.据分析,对乡镇公务员知识更新形成障碍的主要因素如下:
关键词 乡镇公务员 知识更新 学历障碍 环境障碍 目标障碍 时间障碍
下载PDF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
16
作者 缪向勇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人罗万藻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 欧阳修 明人 散文家 散文写作 文学性 艺术表达 唐宋时期 谋篇布局 语言美
下载PDF
试论黄庭坚词的艺术个性
17
作者 缪向勇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20-22,共3页
试论黄庭坚词的艺术个性缪向勇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 试论黄庭坚词的艺术个性缪向勇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①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人 陈师道 中国诗史 苏轼 艺术个性 北宋 文学家
下载PDF
《骆驼祥子》的还原性阐释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腊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综观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研究,在对祥子命运的考察中往往具有典型的寓言化特征,主要有政治寓言、人性寓言、城乡寓言三种,但其论述大都没有脱离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打破这些思维模式之下的价值论偏见,将祥子的悲剧纳入农民进城... 综观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研究,在对祥子命运的考察中往往具有典型的寓言化特征,主要有政治寓言、人性寓言、城乡寓言三种,但其论述大都没有脱离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打破这些思维模式之下的价值论偏见,将祥子的悲剧纳入农民进城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还原祥子身上的乡村伦理与生存法则,剖析祥子与革命,祥子与个人主义的诠释关系,不难发现祥子身上复杂的人性因素。因此,还原老舍与《骆驼祥子》的美学追求,既是一种老舍现象,又具有普遍意义,尤其对于理解和思考当下的农民工书写的美学意义与缺失,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还原性 阐释 思维模式 普遍意义 寓言化 人性寓言 二元对立
原文传递
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川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共11页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历史地承载和广泛地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它是用小说形式写定的那个特定时代的百科全书;同时以其文体的包容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融入灿烂的中国...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历史地承载和广泛地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它是用小说形式写定的那个特定时代的百科全书;同时以其文体的包容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融入灿烂的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的宝库之中,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本质特征 传播 和谐文化
原文传递
语言观念的转变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全国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7,共5页
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使语言置身于文学研究的中心,对于语言以及语言在文学中理解的层面不同,文学研究的方法也不同。就语言而言,语言学转向带来了文学研究方法的革命,随着转向的深入,对于语言本身不同的存在形式的认识,呈现出三种... 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使语言置身于文学研究的中心,对于语言以及语言在文学中理解的层面不同,文学研究的方法也不同。就语言而言,语言学转向带来了文学研究方法的革命,随着转向的深入,对于语言本身不同的存在形式的认识,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发展途径:从语言到语言片断;从游戏语言到间接言语行为;从语言到话语。这几个方面的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方法 语言观念 多元化 语言学转向 间接言语行为 20世纪 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