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88-94,共7页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容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劝惩教化 ,劝惩教化几乎贯穿整个古代小说的始终。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向来低下 ,正是因为有了“劝惩教化”的保护色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才逐渐有了“小说”的一席之地。历代学人...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容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劝惩教化 ,劝惩教化几乎贯穿整个古代小说的始终。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向来低下 ,正是因为有了“劝惩教化”的保护色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才逐渐有了“小说”的一席之地。历代学人都将中国古代小说的“劝惩教化”归之于儒 ,其实 ,“劝惩教化”并非儒教所专有。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有大量佛、道“劝惩教化”的例子。古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得以确立并逐渐得到提高 ,这不仅是儒教“劝惩教化”所发挥的作用 ,还充分体现了佛、道“劝惩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劝惩教化 儒教 道教 佛教 作用
下载PDF
甲骨文“有、无”句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凤花 任群英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12期265-,共1页
李如龙先生在他的《闽南话的“有”和“无”》中,对闽南语中的“有、无”的特殊用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我们对闽方言中的“有、无”句与甲骨文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应该是汉语语法继承性的一种表现,本文拟把两者的相似进行... 李如龙先生在他的《闽南话的“有”和“无”》中,对闽南语中的“有、无”的特殊用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我们对闽方言中的“有、无”句与甲骨文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应该是汉语语法继承性的一种表现,本文拟把两者的相似进行全面的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闽南话 相似性
下载PDF
明清通俗小说评本署名考释
3
作者 秦川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39,共3页
明清通俗小说评点者的署名,可说是花样繁多,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名副其实者,二是名不符实,三是化名,四是不署名。本文通过对这几类情况的考辨,发觉用化名、笔名和不署名者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商品化倾向和隐逸化倾向。这两... 明清通俗小说评点者的署名,可说是花样繁多,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名副其实者,二是名不符实,三是化名,四是不署名。本文通过对这几类情况的考辨,发觉用化名、笔名和不署名者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商品化倾向和隐逸化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出现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形成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通俗小说 评点者 署名 商品化 隐逸化
下载PDF
“我们来喝个痛快”与“雨下个不止”中“个”的性质
4
作者 李向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98-100,共3页
通过对后带形容词和后带动词否定式的“个”字结构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个”在两个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量词、助词)。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个”由量词用法扩展到助词用法的过程与原因。
关键词 连续量 非连续量 典型量词
下载PDF
李渔小说心理学论略
5
作者 秦川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小说心理学是李渔首创的,小说心理学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是李渔小说的一大特点。李渔小说从作者到读者进行全面的艺术心理关照,这就使得他的小说不仅能满足作者自身的创作目的和愿望,而且也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愿望,特别是李渔对读者心理的... 小说心理学是李渔首创的,小说心理学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是李渔小说的一大特点。李渔小说从作者到读者进行全面的艺术心理关照,这就使得他的小说不仅能满足作者自身的创作目的和愿望,而且也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愿望,特别是李渔对读者心理的三个“发现”,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带有极强的民族性特征。李渔对小说心理学的发现是他小说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李渔对小说艺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小说心理学 小说创作 小说艺术 作家 创作心理 读者
下载PDF
范式转换中的问题意识与文学发展
6
作者 林岩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学的发展变化如同科学革命一样,呈现出“常规→非常规”的发展特点。本文尝试着从范式内涵,尤其是范式的“问题意识”着手来认识西方文学错综复杂的变化,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在文化转型期间所出现的“术语大爆炸”和“读不懂”现象提... 文学的发展变化如同科学革命一样,呈现出“常规→非常规”的发展特点。本文尝试着从范式内涵,尤其是范式的“问题意识”着手来认识西方文学错综复杂的变化,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在文化转型期间所出现的“术语大爆炸”和“读不懂”现象提供一个最切近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问题意识 更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