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
1
作者
陈宇
杨纪元
+5 位作者
邱之阳
张笑
邱昌扬
周凯
郝泽金
陈志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活性物质的油茶籽油对ACD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并结合ELISA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探究其对小鼠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最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率超过10%,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好转,耳廓肿胀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预防性给药的抗炎效果普遍低于造模后给药;倍数添加角鲨烯和生育酚的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50%左右,且角鲨烯、生育酚处理组小鼠耳廓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因此,外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茶籽油治疗小鼠ACD效果最佳,其抗炎效果并非源于单一活性成分,与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活性成分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抗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超临界CO_(2)萃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与控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凯
黄开胤
+3 位作者
张笑
李思豪
邱昌扬
徐振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以蛋白质丰富的豆类或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发酵豆制品中普遍存在胺(氨)类代谢物,尤其是生物胺与氨...
以蛋白质丰富的豆类或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发酵豆制品中普遍存在胺(氨)类代谢物,尤其是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且含量较高。目前,通过筛选原料及发酵剂,优化发酵工艺,添加抑制剂及采用生化方法降解,是控制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不同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情况,阐明其形成规律与机制,重点分析发酵豆制品中氨基甲酸乙酯与生物胺控制策略及其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发酵豆制品采用半敞开式发酵,因此工艺优化与添加抑制剂是减少有害氨(胺)积累的低成本且可操作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氨基甲酸乙酯
生物胺
工艺
抑制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钾岩石微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碳汇效应
被引量:
4
3
作者
连宾
肖波
+2 位作者
肖雷雷
王伟英
孙启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8-246,共9页
岩石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和普遍发生的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对含钾岩石(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的风化能够释放其中的钾、硅和钙等元素,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促进矿物元素的碳酸化沉淀,这是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
岩石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和普遍发生的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对含钾岩石(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的风化能够释放其中的钾、硅和钙等元素,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促进矿物元素的碳酸化沉淀,这是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转化作用既涉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调控,也与元素的迁移转化和次生矿物的演化序列有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采用矿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系统地研究微生物促进含钾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并耦联碳酸化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证实,在纯培养条件下,微生物风化含钾矿物主要采用酸解、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方式的协同作用,并可通过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来响应缺钾的环境以实现其对含钾矿物的有效风化,显然这有赖于微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精细的分子调控机制。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对矿物风化的显著特征是该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互作的群体作用效应。微生物碳酸酐酶参与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伴随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可能是个长期被忽视的地表碳增汇过程,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质演化历史中微生物对碳素迁移转化的驱动机制。加入含钾硅酸盐矿粉的有机肥已经显示出其在土壤改良、作物生长和增加土壤碳汇等方面的正面应用效果,这为利用硅酸盐矿物的生物风化作用来延缓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有关微生物对含钾岩石生物转化释放钾素的分子机理及其碳汇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钾岩石
硅酸盐矿物
微生物转化
分子机制
矿物风化
碳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
1
作者
陈宇
杨纪元
邱之阳
张笑
邱昌扬
周凯
郝泽金
陈志敏
机构
九江学院江西油茶研究中心/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九江
市食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岭南现代农业
科学
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
中心
江西
神州通
油茶
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
晟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7,共7页
基金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DT20220005)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SKJP220201588)
+2 种基金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A0373)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211804)
江西省林业局油茶专项项目(YCYJZX〔2023〕333)。
文摘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活性物质的油茶籽油对ACD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并结合ELISA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探究其对小鼠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最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率超过10%,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好转,耳廓肿胀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预防性给药的抗炎效果普遍低于造模后给药;倍数添加角鲨烯和生育酚的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50%左右,且角鲨烯、生育酚处理组小鼠耳廓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因此,外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茶籽油治疗小鼠ACD效果最佳,其抗炎效果并非源于单一活性成分,与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活性成分均密切相关。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抗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超临界CO_(2)萃取
Keywords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anti-inflammatory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supercritical CO_(2)extraction
分类号
TS22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R758.2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与控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凯
黄开胤
张笑
李思豪
邱昌扬
徐振林
机构
九江学院江西油茶研究中心/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
学院
深圳市通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06057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24BAB215048)。
文摘
以蛋白质丰富的豆类或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发酵豆制品中普遍存在胺(氨)类代谢物,尤其是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且含量较高。目前,通过筛选原料及发酵剂,优化发酵工艺,添加抑制剂及采用生化方法降解,是控制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不同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情况,阐明其形成规律与机制,重点分析发酵豆制品中氨基甲酸乙酯与生物胺控制策略及其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发酵豆制品采用半敞开式发酵,因此工艺优化与添加抑制剂是减少有害氨(胺)积累的低成本且可操作性的方法。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氨基甲酸乙酯
生物胺
工艺
抑制剂
Keywords
fermented soy products
ethyl carbamate
biogenic amine
processing
inhibitor
分类号
TS21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钾岩石微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碳汇效应
被引量:
4
3
作者
连宾
肖波
肖雷雷
王伟英
孙启彪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盐城工
学院
环境
科学
与工程
学院
中国科
学院
烟台海岸带
研究
所海岸带生物学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西
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江西
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九江学院江西油茶研究中心/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8-24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360,41373078,41173091)。
文摘
岩石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和普遍发生的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对含钾岩石(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的风化能够释放其中的钾、硅和钙等元素,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促进矿物元素的碳酸化沉淀,这是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转化作用既涉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调控,也与元素的迁移转化和次生矿物的演化序列有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采用矿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系统地研究微生物促进含钾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并耦联碳酸化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证实,在纯培养条件下,微生物风化含钾矿物主要采用酸解、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方式的协同作用,并可通过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来响应缺钾的环境以实现其对含钾矿物的有效风化,显然这有赖于微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精细的分子调控机制。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对矿物风化的显著特征是该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互作的群体作用效应。微生物碳酸酐酶参与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伴随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可能是个长期被忽视的地表碳增汇过程,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质演化历史中微生物对碳素迁移转化的驱动机制。加入含钾硅酸盐矿粉的有机肥已经显示出其在土壤改良、作物生长和增加土壤碳汇等方面的正面应用效果,这为利用硅酸盐矿物的生物风化作用来延缓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有关微生物对含钾岩石生物转化释放钾素的分子机理及其碳汇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含钾岩石
硅酸盐矿物
微生物转化
分子机制
矿物风化
碳汇
Keywords
potassium rock
silicate minerals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
mineral weathering
carbon sink
分类号
P512.5 [天文地球—地质学]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
陈宇
杨纪元
邱之阳
张笑
邱昌扬
周凯
郝泽金
陈志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酵豆制品中生物胺与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与控制
周凯
黄开胤
张笑
李思豪
邱昌扬
徐振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含钾岩石微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碳汇效应
连宾
肖波
肖雷雷
王伟英
孙启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