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G抗菌敷料联合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君 黎洪群 +2 位作者 刘燕 梁芳 李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氯己定(CHG)抗菌敷料联合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该院PICC门诊导管感染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氯己定(CHG)抗菌敷料联合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该院PICC门诊导管感染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明敷料+碘仿纱布,试验组采用CHG抗菌敷料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换药次数、痊愈时间、治疗费用、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痊愈时间、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PCT、WBC、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PCT、WBC、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CHG抗菌敷料联合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可减少换药次数,促进患者痊愈,并发症少,并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感染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尖端定位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黎洪群 罗君 +2 位作者 梁芳 刘燕 翁恋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尖端定位的应用。方法:临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PICC门诊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尖端定位的应用。方法:临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PICC门诊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下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进行超声引导PICC下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PICC尖端位置、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且总置管成功率(97.78%)相对于对照组(86.67%)更高(P<0.05);观察组PICC尖端定位到达最佳位置率(95.45%)相对于对照组(76.92%)更高(P<0.05)。观察组N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56%)相对于对照组(66.67%)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4%)相对于对照组(20.00%)更低(P<0.05)。结论:针对接受PICC置管患者采取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定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PICC尖端定位到达最佳位置率及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另一方面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超声引导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预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效能研究
3
作者 黎洪群 刘燕 +1 位作者 罗君 翁恋恋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485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栓症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并接受血栓弹力图指标检测,筛选预...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485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栓症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并接受血栓弹力图指标检测,筛选预测血栓发生有意义指标,利用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EG预测PICC患者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效能。结果 本组485例PICC置管患者,有40例发生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5%,纳入血栓组,剩余则纳入无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栓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无血栓组,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置管前后α角、Angle值对比差异均无意义(P>0.05),而r值、K值、ma值在置管后均呈下降趋势,与置管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栓组置管前后r值、K值、ma值、α角、Angle值对比差异均无意义(P>0.05);且置管后血栓组r值、K值、ma值均低于无血栓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和多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值、K值、ma值在预测血栓发生均有意义(P均<0.05),上述参与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TEG的监测能够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状态,评估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从而帮助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准确的干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风通窍滴丸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急性鼻窦炎 炎症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