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高中 张小春 徐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5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和法"治疗,... 目的分析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和法"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功能性肠胃病、肝硬化等疾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应用中医"和法"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和法 消化内科
下载PDF
内镜下钛夹与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许阳院 曾小冬 梅婷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钛夹与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接受内镜... 目的比较内镜下钛夹与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钛夹治疗,对照组接受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呕血消失时间、止血时间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血消失时间、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治疗ANVUGIB患者,止血效果确切,可缩短止血时间,减轻患者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发生,可作为治疗ANVUGIB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钛夹 药物注射治疗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贺华 王义杰 吕剑平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3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00),2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和血容量补充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同时接...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00),2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和血容量补充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药物,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4
作者 贺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11-13,共3页
(miRNA)属于非编码的单链小RNA的一种,其在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解miRNA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RNA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文... (miRNA)属于非编码的单链小RNA的一种,其在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解miRNA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RNA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文献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消化系统肿瘤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寡糖链检测技术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高中 许阳院 +1 位作者 刘珍花 汤雄 《当代医学》 2023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探究寡糖链检测(G-test)技术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肝癌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硬化组。3组均进行G-... 目的探究寡糖链检测(G-test)技术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肝癌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硬化组。3组均进行G-test、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比较3组G-test、AFP、PIVKA-Ⅱ水平,比较G-test、AFP和PIVKA-Ⅱ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分析3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G-test、AFP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且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est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高于AFP、PIKA-Ⅱ检测,且PIKA-Ⅱ检测高于AF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G-test、PIKA-Ⅱ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est与PIKA-Ⅱ检测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est AUC值最大为0.925,诊断准确性较高,AFP、PIKA-ⅡAUC值分别为0.796、0.880,均有一定诊断准确性。结论G-test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高于AFP和PIVKA-Ⅱ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用于早期肝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链检测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早期肝癌
下载PDF
HP感染、miR-191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贺华 郑美蓉 +1 位作者 汪鑫平 曹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微小核糖核酸-191(miR-19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美蓝染色法检测HP在40例浅表性胃炎及40例胃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微小核糖核酸-191(miR-19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美蓝染色法检测HP在40例浅表性胃炎及40例胃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别检测HP阳性和HP阴性胃炎组和胃癌组中miR-191的表达;分析HP感染、miR-19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P感染在胃炎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技术检测miR-191在胃炎组和胃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0%、6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胃炎组miR-191阳性率为33.3%:HP阴性胃炎组miR-191阳性率为7.1%;HP阳性胃癌组miR-191阳性率为73.3%,HP阴性胃癌组miR-191阳性率为50%。HP阳性组miR-191表达均高于同级别病变HP阴性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miR-191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HP感染和miR-191表达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miR-191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P感染 miR-191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微小核糖核酸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华 郑美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8期128-130,134,共4页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我国,胃癌病死率约为25/10万人口,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位居首位[1].胃癌的发病过程是一个集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因素,多机制、多步骤的演变过程.临...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我国,胃癌病死率约为25/10万人口,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位居首位[1].胃癌的发病过程是一个集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因素,多机制、多步骤的演变过程.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均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 pylori,Hp)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2-3].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p认定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近年来,表现遗传学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肿瘤病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所介导的基因转录后调控方式的发现,为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思路.本文就Hp感染、miRN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微小核糖核酸
下载PDF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与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柳俊杰 欧阳长法 +2 位作者 李会锋 高丹 沈稳柱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8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联合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与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盐...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联合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与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盐酸氨溴索片联合罗红霉素,观察组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 g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0.15 g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更优,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更高,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获得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稳定期 联合治疗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小剂量罗红霉素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片联合阿奇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欧阳长法 柳俊杰 +2 位作者 高丹 李会锋 沈稳柱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片联合阿奇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奇霉素口服,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片治疗。比...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片联合阿奇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奇霉素口服,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率、炎症因子、免疫因子、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APN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APN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预计值、FEV1/FVC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预计值、FEV1/FVC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用乙酰半胱氨酸片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炎症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片 阿奇霉素 支气管扩张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英夫利昔单抗对高脂饲养大鼠肠黏膜屏障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峰 杨高中 +1 位作者 夏扣平 张小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045-6049,共5页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高脂饲养大鼠肠黏膜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英夫利昔单抗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模,6 w后IR大鼠造模成功。模型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 w,治疗组在高脂饲料喂养...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高脂饲养大鼠肠黏膜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英夫利昔单抗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模,6 w后IR大鼠造模成功。模型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 w,治疗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分别于0,2,4 w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肌注(3 mg/kg)1次。于6 w处死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并取小肠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0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肠黏膜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小肠组织核因子(NF)-κB p65、pp65、IκBα、p-IκBα、闭合蛋白(ZO-1)、咬合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R大鼠血清中FPG、FINS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下降,大鼠小肠黏膜损害程度较深,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血清中DAO、D-乳酸及TNF-α含量上升,IL-10含量下降,NF-κB p65及IκBα磷酸化水平升高,ZO-1及咬合蛋白表达量下降;英夫利昔单抗可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并间接影响TNF-α诱导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肠黏膜功能,治疗大鼠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昔单抗 胰岛素抵抗 肠黏膜屏障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及其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华 郑美蓉 《抗感染药学》 201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自1982年Marshall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相继出现多种检测其感染的方法,对Hp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有利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治。Hp感染的检测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方法,其中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学... 自1982年Marshall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相继出现多种检测其感染的方法,对Hp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有利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治。Hp感染的检测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方法,其中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吸实验(urea breath test,UBT)、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检测及尿液抗体检测。综述Hp感染的诊断标准文献,对其几种检测方法的特点以及临床检测方法新进展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检测方法 新进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吸附灌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峰 蔡晓萍 +1 位作者 夏扣平 杨高中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2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法治疗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科联合血浆吸附灌流治疗,观察2... 目的观察血浆吸附灌流法治疗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科联合血浆吸附灌流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吸附灌流能够明显改善HBV-ACLF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浆吸附灌流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晖 李菊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分析。方法按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Hp感染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铋剂四联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铋剂四联组(采用铋剂四联治疗)及黄连解毒汤组(采用黄连解毒汤治疗)...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分析。方法按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Hp感染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铋剂四联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铋剂四联组(采用铋剂四联治疗)及黄连解毒汤组(采用黄连解毒汤治疗),每组各60例。各组均治疗2周。比较各组Hp感染治愈率、2年内再感染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Hp感染治愈率高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2年内再感染率低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3^(+)、CD4^(+)、NK细胞水平高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CD8^(+)水平低于铋剂四联组与黄连解毒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铋剂四联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可提高Hp感染治愈率,降低再感染率,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铋剂四联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分析探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会锋 高丹 +2 位作者 柳俊杰 欧阳长法 沈稳柱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5期148-14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复方... 目的分析探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明显更高,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PEF、MMEF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PEF、MMEF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经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气道痉挛和局部感染的症状,有利于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物 COPD 疗效
下载PDF
结肠镜反转技术对右半结肠息肉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春 司雯 梅婷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息肉诊疗中结肠镜反转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第一次采用普通结肠镜方法检查,并进行结肠镜反转技术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对照,比较普通结肠镜检查和结肠...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息肉诊疗中结肠镜反转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第一次采用普通结肠镜方法检查,并进行结肠镜反转技术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对照,比较普通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反转技术检测的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诊,8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右半结肠息肉30例(54枚),其中1枚息肉16例,2枚息肉8例,3枚息肉2例,4枚息肉4例。结肠镜反转技术诊断右半结肠息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结肠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反转技术诊断右半结肠息肉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普通结肠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息肉诊断中采用结肠镜反转技术检查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息肉 结肠镜反转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分析
16
作者 张小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6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静滴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内镜评定和总...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静滴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内镜评定和总体评定上,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高凝状态,预防肠黏膜血栓形成,治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炎症性肠病 高凝状态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ZO-1、Fas、Runx3蛋白表达变化及与组织病理特征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小春 吴菲 +2 位作者 梅婷 沈稳柱 刘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401-2404,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Fas跨膜蛋白(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矮小相关转录因子3(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蛋白表达变化与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Fas跨膜蛋白(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矮小相关转录因子3(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蛋白表达变化与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9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内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表面的病理样本,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组2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组28例、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组23例、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组19例,并以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免疫组化分析上皮细胞ZO-1、Runx3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胃上皮细胞中的Fas受体表达水平。结果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相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ZO-1蛋白降低,IM、IN组低于其他病理类型(P<0.001);Runx3蛋白水平降低(P<0.001);Fas蛋白水平升高(P<0.001),CAG、IM、IN组Fas蛋白水平高于CSG组(P<0.001)。ZO-1蛋白水平与EDS评分呈负相关性(r=-0.572,P=0.0278),Fas蛋白表达与EDS评分呈正相关性(r=0.510,P=0.034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胃上皮细胞ZO-1、Fas、Runx3蛋白表达变化与不同病理类型有关,ZO-1、Fas蛋白与胃黏膜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紧密连接蛋白-1 Fas跨膜蛋白 矮小相关转录因子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