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桂琴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8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共6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行细菌检验和药敏检查,根据检查与检验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结果60例患者中,阳性... 目的探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共6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行细菌检验和药敏检查,根据检查与检验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结果60例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45.0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阳性检出率48.15%,奇异变形杆菌占阳性检出率14.81%,肺炎克雷伯菌占阳性检出率14.81%,葡萄球菌占阳性检出率18.52%,粪肠球占阳性检出率3.7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给予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行细菌检验和药敏检查可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治疗与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尿路感染 细菌检验 药敏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末梢血与静脉血分别在同一仪器上作血细胞计数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来主 余建华 郭海燕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27-327,共1页
血常规检查也称全血细胞计数(CBC)在临床上是用得最广泛而且频率最高的检查,很多疾病的早期或是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血细胞数量都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特殊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在治疗期间需要反复进行血常规检查,还有一些急诊病人,
关键词 末梢血 静脉血 检测 计数 差异
下载PDF
联合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建华 郭海燕 洪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随机患者538例,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亲和层析法测定HBA1c。结果按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538例患者中47例诊断糖尿病患者。88例空腹血糖升高,DM占比率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随机患者538例,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亲和层析法测定HBA1c。结果按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538例患者中47例诊断糖尿病患者。88例空腹血糖升高,DM占比率38.30%,敏感度20.45%,特异度85.74%;56例HbA1c升高,DM占比率85.11%,敏感度71.43%,特异度96.74%;HbA1c与空腹血糖同时升高48例,DM占比率97.87%,敏感度95.83%,特异度99.59%。结论联合检测空腹血糖与HbA1c对诊断糖尿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抗体检测假阳性结果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巍巍 周会祥 +26 位作者 王文娟 袁育珺 罗彦妮 黄龙 段训新 黄会金 胡修全 代龙文 徐肖丁 王波兰 陈春辉 欧阳盛武 喻文 赵德刚 花蕾 李建根 刘峰 余晓慧 李年德 刘文仲 高明祥 谌秋华 赵咏梅 冷文学 何创华 郭淼生 胡志坚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九江地区进行的金标法(GICT)和化学发光法(CLIA)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1)胶体金法...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九江地区进行的金标法(GICT)和化学发光法(CLIA)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1)胶体金法检测总抗体假阳性比例为0.03%(41/147062),化学发光法检测IgG抗体、IgM抗体假阳性比例分别为0.08%(21/25239)、0.06%(15/25236);(2)CLIA法IgG抗体和IgM抗体假阳性标本复检阴性率(19.05%,13.33%)明显低于GICT法检复检阴性率48.78%(χ^(2)=5.1746,P<0.05;χ^(2)=5.7853,P<0.05);(3)临床诊断确定假阳性的标本检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补体(CH50)、嗜异性抗体(forssman antibody,F.antibody)、溶菌酶(lysozyme)、甲胎蛋白(AFP)阳性标本分别为27例(58.70%)、7例(15.22%)、7例(15.22%)、3例(6.52%)、1例(2.17%)。结论实验室建立适宜的复查和诊疗路径可以排除外源性干扰、检测试剂的抗干扰能力和内源性干扰等因素所致的假阳性结果,RF、CH50、F.antibody lysozyme为主要的内源性干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假阳性反应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血常规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潘丽莹 《当代医学》 2020年第5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究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血常规结果的变化以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次服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6周后,换用利培酮治疗,检测患者治疗6... 目的探究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血常规结果的变化以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次服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6周后,换用利培酮治疗,检测患者治疗6周后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换药后患者中间细胞计数(0.22±0.03)×10^9/L低于换药前(0.43±0.12)×10^9/L,淋巴细胞水平(1.99±0.18)×10^9/L高于换药前(1.52±0.16)×10^9/L,红细胞平均容积(96.18±2.33)fl大于换药前(91.02±4.71)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中间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可降低中间细胞数量,增大红细胞容积,而且提高淋巴细胞水平,对人体血常规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氯氮平 利培酮 血常规
下载PDF
流浪精神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建华 郭海燕 +3 位作者 梅玉霞 罗来主 洪军 吴洪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67-969,共3页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乙肝病毒情况(HBV),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中艾滋病毒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初筛和梅毒...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乙肝病毒情况(HBV),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中艾滋病毒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初筛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法(TPPA)复检患者血液中的梅毒抗体。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乙肝病毒(HBV)分别为0.95%、5.71%、13.33%。非流浪精神病分别为0%、0.45%、10.3%。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在抗-HIV、HBsAg、抗-TP三者中均有感染,其中,以HBV和TP为主。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以HBV为主,未发现HIV感染,三种感染中流浪组均超过非流浪组,其中,抗-HIV和抗-T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1,P=0.000)。并且在流浪组内感染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 精神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下载PDF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海燕 余建华 梅玉霞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5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究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甲状腺激素水... 目的探究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高于对照组,游离T3(FT3)、游离T4(FT4)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碘甲状原氨酸(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甲状腺激素水平
下载PDF
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常规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丽莹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7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氯氮平和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血常规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4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对比氯氮平和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血常规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4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治疗前对比,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治疗前对比,红细胞和血小板有所上升,白细胞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影响较之氯氮平小,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监测其血常规变化,便于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具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血常规
下载PDF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E2和PRL及TEST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海燕 余建华 梅玉霞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9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睾酮(TEST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睾酮(TEST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激素指标(E2、PRL及TESTO)、BMI指数以及糖脂代谢水平[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及三酯甘油(T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激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两组各激素指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BMI指数与各糖脂代谢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两组BMI指数及各糖脂代谢水平指标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效果良好,对于E2、PRL及TESTO指标改善明显,可显著提升BMI指数及糖脂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伴肥胖 奥氮平 E2 PRL TESTO
下载PDF
ELISA检测48例吸毒人员丙肝抗体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建华 郭海燕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自愿戒毒人员丙肝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8例吸毒人员血清丙肝抗体。结果:观察组48例(男36,女12)吸毒人员中血清丙肝抗体阳性27例(男20,女7),总阳性率为58·7%;对照组148人血清丙肝抗体阳性1例。结论... 目的:了解自愿戒毒人员丙肝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8例吸毒人员血清丙肝抗体。结果:观察组48例(男36,女12)吸毒人员中血清丙肝抗体阳性27例(男20,女7),总阳性率为58·7%;对照组148人血清丙肝抗体阳性1例。结论:吸毒人员丙肝感染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1),要加强戒毒人员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的接触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检测 阳性率 抗体 吸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 交叉感染 感染率 人血清 戒毒 对照
下载PDF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传染病原体感染及免疫功能研究
11
作者 余建华 郭海燕 梅玉霞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0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状况和其机体免疫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检测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状况,并对比传染病原体感染者和传染病原体非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目的研究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状况和其机体免疫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检测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状况,并对比传染病原体感染者和传染病原体非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2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传染病原体感染者占据5.00%,其中,单一感染类型占据60.00%,混合感染类型占据40.00%;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总计率最高,占据3.00%,之后分别为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据2.00%、1.50%、0.50%;传染病原体感染者的免疫球蛋白A检测值、免疫球蛋白G检测值、免疫球蛋白M检测值、补体C3检测值、补体C4检测值对比传染病原体非感染者对应指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传染病原体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混合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为主,传染病原体感染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指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老年人 精神病 传染 病原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水平在抑郁症患者不同性别中的差异性表达分析
12
作者 郭海燕 余建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8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在抑郁症患者性别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血清AFP、CEA水平,比较A组...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在抑郁症患者性别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血清AFP、CEA水平,比较A组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基线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症状评分及血清AFP、CE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抑郁症状评分与血清AFP、CE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血清CEA、AFP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AFP水平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男性,血清CEA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患者血清AFP水平与SDS评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AFP、CEA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其中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AFP水平高于男性,且血清AFP水平越高,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CEA水平低于男性,分析可能与男性抑郁症患者吸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血清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性别
下载PDF
血液分析仪和镜检法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结果比较
13
作者 郭海燕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血液分析仪法和镜检法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结果。方法收集2020年1—10月于本院行血常规检查的115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均采用血液分析仪法和镜检法(金标准)检测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15例患者血液样本中,镜... 目的探究血液分析仪法和镜检法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结果。方法收集2020年1—10月于本院行血常规检查的115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均采用血液分析仪法和镜检法(金标准)检测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15例患者血液样本中,镜检法检测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为(7.12±2.37)×10^(9)/L,血液分析仪法为(7.10±2.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检法检测白细胞计数阳性24例,阴性91例;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白细胞计数阳性29例,阳性率为25.22%(29/115)。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为92.17%(106/115)、灵敏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92.31%(84/91)、阳性预测值为75.86%(22/29)、阴性预测值为97.67%(84/86)。血液分析仪法异常细胞检出率高于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的效果较好,但单独应用无法达到镜检法对各类细胞的识别、分类控制效果,存在一定误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血液分析仪 镜检法
下载PDF
IL28B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小华 陆建龙 +2 位作者 余建华 丁新华 邵圣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365-4367,4378,共4页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SNPs)及其血清IFN-λ3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规范...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SNPs)及其血清IFN-λ3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规范治疗48周后,分为应答组48例及非应答组52例,分析患者IL28BSNPs、HBV基因型、HBsAg、HBeAg及IFN-λ3表达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CC型和CT+TT型的比例在应答组和非应答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5);应答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DNA、HBsAg、HBeAg水平均低于非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患者血清IFN-λ3水平高于非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答组及非应答组中,IL28B基因CC型患者48周IFN-λ3血清学表达水平高于CT+TT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8BSNPs及其血清IFN-λ3水平可能影响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反应,对CHB患者治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IL28B基因多态性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