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市海湿地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和淑春 谢志荣 赵志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A01期82-86,共5页
1998年建立的云南丽江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包括2个湖泊和2个水库,总面积1 000hm2。是众多水禽的越冬地,迁徙途中的“驿站”,至2004年,记录到的鸟类有195种,分属15目43科115属。文章进行了区系分析,总结了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1998年建立的云南丽江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包括2个湖泊和2个水库,总面积1 000hm2。是众多水禽的越冬地,迁徙途中的“驿站”,至2004年,记录到的鸟类有195种,分属15目43科115属。文章进行了区系分析,总结了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管理对策 鸟类多样性 拉市海湿地保护区
下载PDF
2013年云南丽江拉市海鹤类及大型水禽的数量及栖息地
2
作者 李智宏 黄庭发 王芝云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223-226,共4页
2013年1月17—18日,在云南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镇美泉河、海东、海南、均良、格乐5个分界明确的观察区域,运用10×42的双筒望远镜,于上午08:00—10:00对各自区域内的鹤类和大型水禽进行同步直接计数并汇总。结果表明:灰鹤(Grus... 2013年1月17—18日,在云南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镇美泉河、海东、海南、均良、格乐5个分界明确的观察区域,运用10×42的双筒望远镜,于上午08:00—10:00对各自区域内的鹤类和大型水禽进行同步直接计数并汇总。结果表明: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和赤麻鸭(Todorna ferruginea)的数量分别是378、1176和662只,未观察到黑颈鹤。栖息地中,农田占86%,草地占6%,浅水区和休耕地各占3%,泥滩沼泽区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类 大型水禽 数量 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生境
下载PDF
拉市海湿地恢复区湿地植被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王芝云 李智宏 黄庭发 《绿色科技》 2014年第10期20-21,共2页
指出了拉市海湿地地处亚热带北部区域,植被恢复区域的群落类型以湿生草地类型为主,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十分明显,群落优势植物的物候变化明显体现。
关键词 生境 湿地植被 监测 样方 群落 拉市海
下载PDF
浅析2013年冬季拉市海鹤类及大型水禽生境
4
作者 赵连勋 李智宏 《绿色科技》 2014年第9期11-12,共2页
分析了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大型水禽灰鹤、斑头雁等越冬候鸟对觅食栖息地从弱到强的排序(从左到右),即农田生境→泥滩沼泽生境→草地生境→休耕地→浅水生境的选择分布情况,指出了在拉市海越冬的大型水禽灰鹤、斑头雁等对休耕地和... 分析了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大型水禽灰鹤、斑头雁等越冬候鸟对觅食栖息地从弱到强的排序(从左到右),即农田生境→泥滩沼泽生境→草地生境→休耕地→浅水生境的选择分布情况,指出了在拉市海越冬的大型水禽灰鹤、斑头雁等对休耕地和浅水生境的选择最低,对农田生境的选择最高,对泥滩沼泽区生境和草地生境的选择则根据季节有所不同而选择程度不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市海 湿地 生境 水禽 调查 记录
下载PDF
云南丽江拉市海越冬前、中期灰鹤(Grus grus)行为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文华 杨洋 +3 位作者 江望高 杨士剑 彭贵鸿 黄庭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65-370,共6页
采用目标取样法(连续记录)对丽江拉市海湿地保护区内灰鹤(Grus grus)越冬前、中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地人为活动对灰鹤干扰较大;越冬中期农田中的食物减少,集群鹤通过降低警戒时间,延长取食时间,以保... 采用目标取样法(连续记录)对丽江拉市海湿地保护区内灰鹤(Grus grus)越冬前、中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地人为活动对灰鹤干扰较大;越冬中期农田中的食物减少,集群鹤通过降低警戒时间,延长取食时间,以保证在越冬中期食物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获得食物供给;灰鹤可能针对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警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鹤 行为 越冬前期 越冬中期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Group Size on Vigilance Behavior of Wintering Common Cranes Grus grus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洋 陈文华 +3 位作者 江望高 杨士剑 彭贵鸿 黄庭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05, the effects of group size on the vigilance behavior of wintering Common Cranes Grus grus were studied at Lashihai Lake, Yunnan Province, China. We used scan sampling to record the group siz...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05, the effects of group size on the vigilance behavior of wintering Common Cranes Grus grus were studied at Lashihai Lake, Yunnan Province, China. We used scan sampling to record the group sizes and the number of vigilant individuals in each group, and focal sampling to record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individual vigilance behavior. Both the vigilance efforts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group size increased, but when the group size exceeded 30 individuals, the decrease of group vigilance became not significant (P 〉 0. 05), and the vigilance duration of adult cranes increased (P 〈 0.01 ). The vigilance frequency of adults increased (P 〈 0.05) when the size exceeded 50 individuals. Presumably, the maximal group size allowing the lowest vigilance for juvenile cranes was larger than that for adults, and the flocks composed of 20 to 30 individuals represented the optimal group size of wintering Common Cranes by considering only the vigilance behavior.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synthesized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us grus Group size Vigilance effort Frequency DU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