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玉米大斑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开梅 范静华 刘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7期225-229,共5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云南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变异情况,为玉米大斑病菌种群致病力分化和病害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省部分地区的56个大斑病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云南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变异情况,为玉米大斑病菌种群致病力分化和病害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省部分地区的56个大斑病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56个菌株被划分为10个遗传聚类组,RAPD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云南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株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玲玲 黄琼 陈小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6-1092,共7页
针对我国西南稻区特有的立体气候和农业生态系统,利用rep-PCR和IS-PCR技术构建不同海拔稻区白叶枯病菌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①西南稻区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共包含56种分子谱型,不同海拔稻区... 针对我国西南稻区特有的立体气候和农业生态系统,利用rep-PCR和IS-PCR技术构建不同海拔稻区白叶枯病菌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①西南稻区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共包含56种分子谱型,不同海拔稻区病菌的分子谱型种类明显不同;②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海拔稻区存在显著差异,其以中海拔稻区最高,低海拔稻区次之,高海拔稻区最低;③不同气候带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随着气候带温度降低而逐步减小的趋势;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6种分子谱型可分为9个遗传家系,低海拔稻区的菌株主要集中在lineage1和lineage2,中海拔稻区的菌株主要集中在 lineage3-lineage6,而高海拔的主要集中在 lineage3-lineage5。不同海拔稻区的菌株在变异程度上存在明显不同,因此,根据病菌致病型布局抗性基因时,应充分考虑菌株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病菌的变异强度,以减缓病菌在寄主选择压力下的变异速度,避免品种抗性丧失的周期过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中国西南部 遗传多样性 海拔 气候区
下载PDF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姜开梅 朱有勇 +1 位作者 范静华 刘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56-60,共5页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间作 病害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