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纹枯病菌AG-Bb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陈宁伟 罗丽 +5 位作者 张艳 邱润霜 杨应美 赵紫芳 董文汉 杨根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病毒种类,利用利巴韦林-高温尖端脱毒法筛选具有降低寄主致病力的病毒。【结果】通过比对分析菌株8-Q-36、2-R-11和2-Q-13序列,发现所得病毒可归类于6个真菌病毒科:双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内源体病毒科(Endornaviridae)、镰刀菌病毒科(Fusariviridae)、线粒体病毒科(Mitoviridae)、横纹病毒科(Rhabdoviridae)、全病毒科(Totiviridae),以及部分未分类病毒。与原始菌株8-Q-36相比,脱毒菌株8-Q-36-1的菌落形态更为蓬松,菌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且致病力明显增强。经双链RNA(dsRNA)提取检测发现,脱毒菌株8-Q-36-1中最大的一条≥10 kb的dsRNA缺失,由此可判定该dsRNA能够降低寄主致病力。经NCBI比对,发现该dsRNA的部分序列为RdRp序列,且与内源体病毒科的RdRp序列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最高的病毒RsEV6序列的一致性为56.02%,因此菌株8-Q-36的分离物可能是一种新病毒,暂命名为RsEV11。【结论】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具有丰富的病毒多样性,其中菌株8-Q-36中存在能够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生防病毒分离物。本研究首次在双核丝核菌属(Ceratobasidium spp.)中发现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AG-Bb融合亚群 病毒多样性 双链RNA 脱毒 低毒力
下载PDF
入侵杂草虉草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和防除状况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汤东生 杨肖艳 +5 位作者 李永川 肖文祥 顾小军 金鼎峻 李铷 傅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69,214,共4页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5级目测法,调查了云南冬季作物田杂草虉草的发生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在云南有7个地州33个区县发现有虉草危害,其中保山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占全省受害面积的92%,其次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虉...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5级目测法,调查了云南冬季作物田杂草虉草的发生和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在云南有7个地州33个区县发现有虉草危害,其中保山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占全省受害面积的92%,其次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虉草在冬季作物田大麦、小麦、油菜和蚕豆田均有发生。危害的虉草有两个种,分别是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和奇异虉草P.paradoxa。其中小籽虉草的发生较为普遍,奇异虉草为零星发生。虉草造成的危害指数在6%~50%之间,对农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在40~110kg/667m2之间。虉草的防除以化学防除为主,人工防除为辅,但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防除农田虉草的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 虉草 发生 危害 防除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云南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NIPAPAN Kanjana +2 位作者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151,共9页
扁穗雀麦是近年由牧场逃逸至农田的恶性入侵杂草。为了解入侵和生态适应性规律,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温度、湿度、深度、pH、盐和渗透势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20℃的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92.1%;随着日平均温度... 扁穗雀麦是近年由牧场逃逸至农田的恶性入侵杂草。为了解入侵和生态适应性规律,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温度、湿度、深度、pH、盐和渗透势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20℃的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92.1%;随着日平均温度的降低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日平均温度接近10℃种子几乎不萌发。在pH 5~10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能达到90%,弱酸和弱碱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中性处理。低于20 mmol·L^(-1)的NaC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60 mmol·L^(-1)的处理种子萌发率仍可达到85%以上。-0.1 MPa的渗透势下种子萌发率最高,渗透势高于-0.2 MPa的处理种子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4 MPa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仍高于80%。在60%相对湿度的土壤中,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均最高。播种于土表的种子萌发势和萌发率均最高,播种深度达到10 cm时,种子几乎不萌发。由此可见,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合度高,因此在多数区域气候温暖干旱的云南具有入侵广阔生境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雀麦 种子萌发 环境因子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俊 王星 +6 位作者 王彦芳 张荣琴 代真林 呼宝健 陈秀琼 姬广海 魏兰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为了解水稻在水稻条斑病发生的不同病理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对水稻条斑病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CG2和IR24为对象,利用Biolog-ECO对两个品种条斑病未发生的分蘖期和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水稻根际土壤进行碳代... 为了解水稻在水稻条斑病发生的不同病理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对水稻条斑病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CG2和IR24为对象,利用Biolog-ECO对两个品种条斑病未发生的分蘖期和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水稻根际土壤进行碳代谢多样性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健康期的总碳源利用强度高于发病期,对各碳源的利用均明显高于孕穗期。抗性品种CG2健康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比发病期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指数分别提高7.184%、54.568%和45.792%;感病品种IR24健康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比发病期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指数分别提高4.646%、33.279%和41.134%。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两个水稻材料的不同生理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发生了改变,氨基酸类、糖类和酸类碳源是区分水稻不同病理期的敏感碳源。水稻大面积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相对于条斑病尚未发生的分蘖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有所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根际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杂草稻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海滨 韩光煜 +5 位作者 涂敏 官鑫 汪智 傅泳维 王云月 卢宝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75-2285,共11页
杂草稻是生长形态与栽培稻相似,而稻米质量、落粒性和休眠性等性状不符合栽培稻生产需求的一类杂草。江苏省是我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杂草稻的起源、性状和防控,杂草稻群体作为种质资源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 杂草稻是生长形态与栽培稻相似,而稻米质量、落粒性和休眠性等性状不符合栽培稻生产需求的一类杂草。江苏省是我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杂草稻的起源、性状和防控,杂草稻群体作为种质资源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尚无系统研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种质资源是栽培稻育种以及品种改良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收集21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杂草稻群体、6个栽培稻品种和2个杂草稻对照群体为材料,通过在海南同质园种植,测定18个表型性状,分析其性状的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齐穗期和齐花期均明显早于栽培稻,杂草稻的实粒数和总粒数均较优于栽培稻,杂草稻资源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99%~196.29%,多样性指数为0.27~2.06,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结实率,其次为实粒数、剑叶长/宽和总粒数。相关性分析表明,18个表型性状之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始穗期和始花期与株高、穗长、剑叶长宽比、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长、剑叶长宽比、分蘖数、始穗期、始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8个表型性状集中在累计贡献率为70.57%的6个主成份,其中正相关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杂草稻的始穗期、始花期、齐穗期、齐花期、总粒数、实粒数等性状。聚类分析将23个杂草稻群体在欧式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18个指标综合评价D值>0.68的有3个群体,其中,来自南通如皋WJ-NJ1的D值最高(0.715),其次是来自常州金坛WJ-CZ1(0.698)和盐城市辖区WJ-YC2(0.682)。本研究为杂草稻种质资源在未来的辅助育种以及栽培稻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用小种特异分子标记分析2015年云南小麦条锈菌的生理小种组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浦仕献 杨雅婷 +6 位作者 张培花 李锐 马艳 彭莞云 杨静 李成云 刘林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25-30,共6页
用7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子标记(条中23,条中29,条中31,条中32,条中33,,V26和水源型)分析云南省小麦主产区采集的1 206份小麦条锈病的样品,进行生理小种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条中33号生理小种(CYR33)在云南各小麦主产区的... 用7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子标记(条中23,条中29,条中31,条中32,条中33,,V26和水源型)分析云南省小麦主产区采集的1 206份小麦条锈病的样品,进行生理小种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条中33号生理小种(CYR33)在云南各小麦主产区的检出率都是最高的,其检出率都在90%以上,是云南各小麦主产区的优势小种;在用近几年新出现的新菌系V26新菌系检测云南的小麦条锈菌时,发现V26新菌系在云南小麦条锈菌中的检出率也较高,各地的检出率均达72.0%以上,后期有可能上升为小麦条锈菌的优势小种;另外,单个病斑能够检出1-7个不等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而且95%以上的样品能够从单个病斑上检出3个或3个以上的生理小种,这暗示着小麦条锈病存在多个小种复合侵染的情况且很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小种特异分子标记 生理小种
下载PDF
海洋生物微塑料检测方法及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娟 季超 +7 位作者 张芹 汪星宇 伍志强 解玉鑫 李嘉晴 张皓森 臧桐宇 郑文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2-1252,共11页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全球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对海洋生态的威胁逐渐加重,伴随着海洋食品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微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通过对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的概述,系统分析了...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全球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对海洋生态的威胁逐渐加重,伴随着海洋食品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微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通过对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的概述,系统分析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主要针对微塑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以及组分的鉴定方法展开综述,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指出在微塑料检测研究中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效果最佳。基于现阶段海洋微塑料的研究状况,从科学研究和管控方面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微塑料 前处理 组分鉴定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三七中212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一帆 吴易峰 +3 位作者 徐敦明 陈达捷 郑文杰 季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1-1264,共1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三七中212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以乙腈-乙酸乙酯(体积比1∶3)提取,经FaPEx-BKT50固相萃取柱净化,待测物采用GC-MS/MS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2种农药在10~...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三七中212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以乙腈-乙酸乙酯(体积比1∶3)提取,经FaPEx-BKT50固相萃取柱净化,待测物采用GC-MS/MS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2种农药在10~200µ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0.003~0.02 mg/kg,定量下限(S/N=10)为0.01~0.05 mg/kg。在空白样品中进行0.02、0.04、0.1 m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21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0.0%~1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31%。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可有效去除复杂基体的干扰,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适用于中药材三七中痕量农药的残留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 三七 多农药残留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幼虫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雨 杜广祖 +3 位作者 户艳霞 王新中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7-1014,共8页
从云南省玉溪市塔甸镇玉米地自然罹病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获得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为了弄清该菌株培养条件,为蛴螬生物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在不同pH、温度... 从云南省玉溪市塔甸镇玉米地自然罹病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获得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为了弄清该菌株培养条件,为蛴螬生物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在不同pH、温度、光照条件下培养特征及产孢特性。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在PDA和SDAY两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时间早于SDAY,其中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分别于第6天和9天开始产孢。在25℃时生长最好,平均直径日增量为0.24 cm/d,第4天时就开始产孢且产孢量最高,为1.091×10~7孢子/cm^2。在16 L∶8 D的光周期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产孢时间最早,且产孢量最大。pH 6.5最适宜该黄绿绿僵菌菌株的生长及产孢。综合以上结果,PDA培养基可用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最适培养条件为pH 6.5、25℃、16 L∶8 D。该研究结果将为蛴螬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 培养条件 菌落生长 产孢时间 产孢量
下载PDF
乙酰甲胺磷对菠菜内生细菌的影响
10
作者 刘丽 张俊忠 +2 位作者 韩长志 伍建榕 李成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158,共7页
用传统法分离了喷施与未喷施乙酰甲胺磷菠菜的内生细菌,应用细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探讨杀虫剂对植物内生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酰甲胺磷后显著减少了菠菜叶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菠菜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 用传统法分离了喷施与未喷施乙酰甲胺磷菠菜的内生细菌,应用细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探讨杀虫剂对植物内生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酰甲胺磷后显著减少了菠菜叶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菠菜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数量。喷施乙酰甲胺磷后菠菜共分离获得24株内生细菌,鉴定为6属7种,另有3株可能是新种或新属,其中2种特异性菌株分别为蒙氏假单孢和阿氏节杆菌。未喷施乙酰甲胺磷菠菜内分离获得35株内生细菌,鉴定为14属16种,另有6株为可能的新种或属。因此,喷施乙酰甲胺磷后减少了可培养内生细菌属水平上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甲胺磷 菠菜 内生细菌 分离 16S r DNA
下载PDF
CRISPR/Cas9系统编辑水稻Wx基因 被引量:24
11
作者 汪秉琨 张慧 +4 位作者 洪汝科 张锦文 杨睿 罗琼 曾千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Wx基因是控制水稻直链淀粉合成的主效基因,通过对Wx基因定点编辑以获得稳定遗传、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突变体。【方法】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p GK03-Wx-g RNA(靶点1和2分别在Wx基因第1和第2... 【目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Wx基因是控制水稻直链淀粉合成的主效基因,通过对Wx基因定点编辑以获得稳定遗传、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突变体。【方法】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p GK03-Wx-g RNA(靶点1和2分别在Wx基因第1和第2外显子),利用工程菌EHA105遗传转化超级稻楚粳27,潮霉素筛选获得转化株系,对转化株系及其后代进行分子检测、测序、基因表达和遗传稳定性分析以及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获得9个独立的T_0代转化株系,靶点1(L1~L5)5个株系,突变频率100%,靶点2(L6~L9)4个株系,突变频率75%。由T_0代突变体衍生出T_1和T_2代株系,测序发现T_0、T_1和T_2代株系出现缺失(单、双、多碱基缺失)和单碱基插入两种突变类型;T_0至T_1代部分株系(L1、L2、L3和L6)发生再编辑,T_1至T_2代遗传稳定。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系RNA水平Wx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1),从17.5%降到1.93%。【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编辑水稻Wx基因,获得了稳定遗传、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体,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系统 WX 基因编辑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农药助剂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在小麦叶片上附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云海 赵芸 +4 位作者 王凯博 范黎明 苏发武 陈齐斌 叶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4-964,共11页
【目的】研究农药助剂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在小麦叶片上润湿展布性和农药持留量的影响,通过添加合适的助剂提高现有杀虫剂的使用效率。【方法】利用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测定了15种农药助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值(γc... 【目的】研究农药助剂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在小麦叶片上润湿展布性和农药持留量的影响,通过添加合适的助剂提高现有杀虫剂的使用效率。【方法】利用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测定了15种农药助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值(γcmc)及其在小麦叶正、反面的润湿展布性,并根据表面张力γ及接触角结果筛选出8种较好的助剂添加于70%吡虫啉WG中,分析其在小麦叶片表面上润湿展布性和最大持留量Rm的变化。【结果】8种助剂均能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增加药液在叶面润湿展布性,其中助剂1#、助剂2#和助剂4#对药剂表面张力γ的降低范围在70.52%~72.77%,表面张力值最低可下降到(21.48±0.15) mN/m,低于小麦叶片的CMC;且在小麦叶正、反面上的接触角均小于60°,使药液能很好地润湿展布在小麦叶面上。助剂1#、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增加药液持留量的影响尤为明显,且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与吡虫啉WG混合后,可使叶片上的药液持留量达到最大。【结论】在小麦害虫防治过程中,可以在农药制剂中通过添加适当的助剂来提升药液在作物叶面的展布效果和持液量,从而提高现有农药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接触角 表面张力 最大持留量
下载PDF
五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与灰葡萄孢琥珀酸脱氢酶的结合模式及抗性机制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陶丽红 李佳俊 +6 位作者 夏美荣 李康 范黎明 苏发武 吴文伟 王凯博 叶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5-1096,共12页
为探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琥珀酸脱氢酶(SDH)(以下简称BcSDH)的结合方式,阐明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结构生物学机制,通过同源建模构建了BcSDH的三维模型,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了5种SDHI(... 为探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琥珀酸脱氢酶(SDH)(以下简称BcSDH)的结合方式,阐明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结构生物学机制,通过同源建模构建了BcSDH的三维模型,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了5种SDHI(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和啶酰菌胺)与野生型和突变型BcSDH的亲和力及结合模式之间的变化,分析其抗药性机制,对相关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并分析突变类型。结果表明:5种SDHI与BcSDH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其中酸部分插入BcSDH活性腔底,胺部分在活性腔口,能够形成牢固的疏水作用、氢键、卤键、π-π堆积作用和π-阳离子等相互作用。B-P225F氨基酸残基突变(以下简称突变)会造成活性腔口变窄,使得SDHI酸部分不能进入活性腔;B-P225L突变会造成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模式发生变化,亲和力降低;B-H272R突变后,活性腔底变窄,与SDHI的亲和力下降。另外,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B-P225和B-H272均位于BcSDH的保守区域,B-P225F、B-H272R和BH272L突变可能为随机突变。因此推测BcSDH的B-P225F和B-H272R突变可能是引起灰葡萄孢对5种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引起SDHI类杀菌剂之间交互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B-P225L突变可能降低灰葡萄孢对部分杀菌剂的敏感性,而不是引起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交互抗性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抗性监测治理策略来延缓灰葡萄孢对SDHI类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在SDHI分子设计时也应考虑该位点氨基酸残基突变,避免产生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琥珀酸脱氢酶 杀菌剂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抗性机制
下载PDF
MTT比色法测定烟酰胺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普特 杨云海 +5 位作者 王凯博 叶敏 范黎明 付立新 苏发武 查友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究MTT比色法用于合成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抑菌活性筛选的可行性。【方法】将7个烟酰胺类化合物分别用MTT比色法和平板扩散法对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丁香假单胞杆... 【目的】探究MTT比色法用于合成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抑菌活性筛选的可行性。【方法】将7个烟酰胺类化合物分别用MTT比色法和平板扩散法对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并测定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采用平板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初筛时,未能筛选出有活性的化合物;采用MTT比色法筛选出N-(3-三氟甲基)-苯基烟酰胺具有抑菌活性,其对番茄疮痂病菌(X. vesicatoria)、烟草青枯病菌(R. solanacearum)和丁香假单胞杆菌(P. syringae)的EC50分别为3.87、2.05、10.33 mg/mL。【结论】MTT比色法能更加准确地评价脂溶性化合物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类化合物 MTT比色法 平板扩散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紫茎泽兰水提物对两种旱地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云海 赵芸 +4 位作者 范黎明 王凯博 苏发武 查友贵 叶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8-74,共7页
为了探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代谢产物对某些旱地作物的化感效应,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的水提液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极性梯度萃取,分别得到3种溶剂的萃取物,测定了3种萃取物对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了探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代谢产物对某些旱地作物的化感效应,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的水提液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极性梯度萃取,分别得到3种溶剂的萃取物,测定了3种萃取物对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萃取物对绿豆和小麦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3种萃取物的抑制活性表现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剩余水相;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绿豆对3种萃取物的敏感性强于小麦;紫茎泽兰水提液的石油醚萃取物能完全抑制绿豆和小麦幼苗生长的浓度分别为2.50和10.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水提物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小麦 绿豆
下载PDF
烟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凯博 普特 +4 位作者 罗艳 姜珊珊 范黎明 苏发武 叶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啶酰菌胺是一种高效的烟酰胺类杀菌剂,但国内尚无完善的生产工艺。为降低成本并筛选具有更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烟酰胺类化合物并测定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在2-氯烟酸中引入含氟芳环合成了7个含氟... 【目的】啶酰菌胺是一种高效的烟酰胺类杀菌剂,但国内尚无完善的生产工艺。为降低成本并筛选具有更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烟酰胺类化合物并测定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在2-氯烟酸中引入含氟芳环合成了7个含氟的烟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HRMS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抑菌活性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菌丝生长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a和3e在50μg/m L下对R.solani菌丝的抑制率大于90%,两个化合物对R.solani的EC50值分别为12.63μg/m L和13.99μg/m L。【结论】研究所合成的化合物3a和3e对R.solani的抑菌活性与商品化杀菌剂啶酰菌胺(boscalid)相近(EC50值为7.36μg/m L),其抑菌活性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 化合物 啶酰菌胺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鱼尼丁受体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模式及抗性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康 王凯博 +5 位作者 陶丽红 李丽 李佳俊 吴文伟 肖春 叶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6-868,共13页
为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以下简称FAW)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根据FAW鱼尼丁受体(ranodine receptor,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对比FAW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下简... 为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以下简称FAW)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根据FAW鱼尼丁受体(ranodine receptor,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对比FAW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下简称DBM)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同源度,进而根据已报道的FAWRyR的突变位点I4734M及DBMRyR的突变位点G4946E(对应FAWRyR的G4891),在FAWRyR中引入突变,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别分析其突变前后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FAWRyR的I4734M突变模型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亲和力与野生型的无明显差别,均存在氢键、卤键、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及π-阳离子作用等非共价相互作用;但G4891E突变模型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亲和力下降、形成的作用力方式减少,从而影响RyR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稳定性。本研究分析发现,FAWRyR的G4891E突变可能导致其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抗性,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该突变。该研究结果还可会为基于鱼尼丁受体设计杀虫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鱼尼丁受体 双酰胺类杀虫剂 同源建模 突变位点 结合模式 抗性风险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阚望 许姗姗 +7 位作者 杨太源 刘悦 王连春 李红祥 谭元花 吴德喜 孔宝华 李成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1-636,共6页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对随机7个调查采样点采集的39个无细菌症状的植物样品测序。【结果】草本样本细菌与木本植物细菌相比,共有的OTUs数量相似,木本植物细菌间差异的OTU...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对随机7个调查采样点采集的39个无细菌症状的植物样品测序。【结果】草本样本细菌与木本植物细菌相比,共有的OTUs数量相似,木本植物细菌间差异的OTUs数量相对小于草本植物间的。在门(phylum)水平上主要检测注释到Cyanobacteri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及未归类细菌门。在纲(class)水平上主要检测注释到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ia、与Bacilli、Clostridia及未归类细菌纲。在属种水平上,Methylobacterium、Acinetobacte分布最广,Pseudomonas、Sphingomonas次之。Geobacter、Exiguobacterium、Nocardioides、Hymenobacter、Escherichia-Shigella、Pseudarthrobacter、Comamonas、Vogesella、Massilia与Aeromonas等细菌寄主范围窄,但是分布普遍。【结论】研究检测注释到植物病原细菌、益生细菌、其他细菌及未归类细菌。弄清了西双版纳叶围细菌群落结构,为开发利用潜在生物防治、医疗有益细菌,了解潜在植物致病细菌,认识细菌对热带雨林生态稳定性的角色与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群落 叶际 多样性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多油辣木PKM-1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苏南 汪秉琨 +5 位作者 杨睿 张慧 张舒昱 董蕾 田洋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针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内高度杂合、种性容易退化的问题,拟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实现品种内纯合。【方法】基本培养基MS添加激素2,4-D和NAA,诱导多油辣木PKM-1花药愈伤组织,对花药愈伤组织进... 【目的】针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内高度杂合、种性容易退化的问题,拟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实现品种内纯合。【方法】基本培养基MS添加激素2,4-D和NAA,诱导多油辣木PKM-1花药愈伤组织,对花药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以及添加6-BA、KT和NAA分化植株。【结果】PKM-1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与2,4-D密切相关,2.0 m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6.0%;NAA诱导花药愈伤组织,效果不明显。秋水仙素和处理时间对辣木花药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具有剂量效应,0.6%秋水仙素处理72 h和0.8%秋水仙素处理48 h获得相同加倍效率,二倍体诱导率达60%。没有添加秋水仙素的对照,也形成少量二倍体愈伤组织,说明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存在一定比例的自然加倍。添加不同浓度6-BA、KT和NAA,诱导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分化,但均未分化出胚状体。【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多油辣木PKM-1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技术体系,但分化完整植株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油辣木 PKM-1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MS培养基
下载PDF
天然酚类化合物与两种化学杀菌剂的联合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佳俊 陶丽红 +5 位作者 叶敏 王凯博 吴文伟 何成兴 范黎明 苏发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4期150-157,共8页
为探索天然酚类化合物百里香酚、和厚朴酚与化学合成杀菌剂百菌清、啶酰菌胺混配的增效作用,筛选出能够防治灰霉病的混剂,本研究将百里香酚、和厚朴酚分别与百菌清、啶酰菌胺以不同比例混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灰葡萄孢菌Botryt... 为探索天然酚类化合物百里香酚、和厚朴酚与化学合成杀菌剂百菌清、啶酰菌胺混配的增效作用,筛选出能够防治灰霉病的混剂,本研究将百里香酚、和厚朴酚分别与百菌清、啶酰菌胺以不同比例混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并将Bliss法、Mansour法和孙云沛法结合,以优化筛选方案,评价混剂的联合毒力。实验结果表明:将Bliss法、Mansour法和孙云沛法结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筛选工作量,且准确率较高;百里香酚和百菌清以质量比5:1、2:3、1:5和1:10比例混配,和厚朴酚和百菌清以质量比10:1、5:1、3:2、2:3和1:10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和厚朴酚和百菌清以10:1比例混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最明显,其CTC值为309.15,以1:10比例混配时抑菌活性最高,其对B.cinerea的EC50为0.29 mg/L,高于杀菌剂百菌清。因此,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是筛选杀菌剂混剂配方的合理方案,天然酚类化合物百里香酚、和厚朴酚与百菌清以合理比例混配所得混剂具有防治灰霉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酚类化合物 百里香酚 和厚朴酚 合成杀菌剂 协同作用 灰葡萄孢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